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一:精准审题立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一:精准审题立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9 10: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一轮复习专题一:精准审题立意
【必备知识】
审题是写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关乎写作的成败,极其重要,不可不慎。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工作:审读材料和审准要求。
一、审读材料
审读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二是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1.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
(1)拎关键,括中心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很简练,但再简练的材料也有它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只有拎出这些关键,才可以说是审准了题意。材料中的关键既指关键句,更指关键词。审题,不仅要找出关键句,更要提取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例如:
(2)找关系,寻关联
①找关系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高考作文题几乎都是关系型的,或二元关系,或多元关系。如
②寻关联
“关联”是2017年高考作文题中的一个热词,用关联思维来审题立意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由多个关键词或多个名句组成的作文题中,核心在于“寻关联”。要学会从不同的关键词或名句中找同类、找同质,或者叫合并同类项。如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中的美丽乡村、中华美食、长城可以合并为“美丽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可以合并为“科技创新中国”。
“寻关联”更善于在看似毫无联系的地方找到联系,在一般性联系的地方找到潜在的逻辑性线索。例如,“一带一路”和食品安全有什么联系呢?在其现成的状态下,可以说一点联系都没有。但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看,“一带一路”是最先进的科学实绩,是世界性倡议发展蓝图,而食品安全问题则是它的对立面,恰恰是由最先进的发展带来的。这种联系是因果性的。如能这样寻找关联、联系,不但审题准确,而且立意深刻。
(3)列对象,找角度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4)依现象,找原因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因果联系则是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其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2.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找出材料的中心、关键,只能算审题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要精准理解这些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只有把这步工作做好了,才算是完整、准确地审题。不少考生对材料的关键、核心找得很准,可是找出来,不假思索,落笔就写,往往会出现偏离题意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未做好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这一工作。许多偏离题意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一环节上。那么,如何精准理解呢?
(1)结合材料语境,确定核心词语的含义。
如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车”。什么叫车?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如果要写“风车”“纺车”,算不算车?写“时代之车”“心灵之车”,算不算车?根据对材料中“车”的理解,写这些车,均属偏离含义,因为材料中的“车”已限定在实指意义上,即指一种运输或代步工具。
(2)结合积累,联想社会人生,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
如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三本大书”中的“心灵之书”这一核心词语的含义抽象、模糊,如果不把它的含义理解透,那么写作中很难做到符合题意。我们可以联系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有句话,叫“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可以联想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从而可以确定“心灵之书”指的是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完善。
二、审准要求
新材料作文由材料与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审题的重心自然放在材料上,而写作要求无非是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之类,不大会引起考生的重视。可是,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诞生,审准写作要求越发重要,甚至超过了材料的阅读。那么审准要求,这个“准”应放在哪里?
写作要求由两部分构成:任务性要求与警戒性要求。警戒性要求主要是指不得抄袭、套作之类的要求,与写作关系不大。而任务性要求很重要,任务性要求有两方面。一是一般性要求,主要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之类,这类要求很笼统、空泛,审题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重点性要求,如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又如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这些就叫写作指令,任务驱动。所谓审准要求的“准”主要指这部分要求。
什么是“审准”?就是对重点性要求逐字逐句地读,既要明白明示信息,又要明白潜在信息。如对2017年全国卷Ⅲ所给的两个副标题所暗示的文体信息一定要读出,对2017年浙江卷“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要咬文嚼字:“作家的看法”指什么?“评说”的明示信息与潜在信息各是什么?
这里,重点谈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它比一般性材料作文审题多出一项审题要求——审准任务要求。也就是说,它既要审准材料,又要审准要求。进一步讲,写作就是完成任务,完不成任务,就是不合题意。那么,这些要求通常有哪些呢?
(1)内容要求(内容驱动):规定写作内容。
(2)思维要求(思维驱动):规定写作的思维方式,如2017年全国卷Ⅰ的关联思维,2018年全国卷Ⅰ规定的想象思维。
(3)对象要求(对象驱动):规定写作的阅读对象。
(4)体式要求(体式驱动):规定写作的文体。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时,考生要有强烈的“任务完成”意识,写作中不能脱离“任务”,行文中习惯于引述任务材料,论述时尽量与材料关联起来,增强说服意识等。
三、审题立意的方法指导
1、“聚合思辨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谓“聚合思辨类”,就是命题者提供一组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要求综合所给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进而根据任务指令写作。这类作文题聚焦考生熟悉的社会事件,具有历史纵深感,充满想象和思维的张力,表面感性叙说,实质是理性思辨。
2、“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言)作为考生落笔的抓手,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或“合理引用”两三句名言),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名言)组合,并由此写出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3、“权衡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该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这一类型的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
【对点专项审题立意训练】
1.(百校联盟TOP300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尖子生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捐助大量金钱、物资,来支持国内抗战。他先到重庆,国民政府派出许多军政要员参与陪同,在豪华大饭店宴请他吃了一顿饭。他后来到延安,褂子裤子都打了补丁的毛泽东在家里招待陈嘉庚,吃的是门前菜园里自己种的蔬莱,毛泽东还反复表达没有好东西、不好打扰百姓的歉意。陈嘉庚一回到南洋,就发表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评论。
虽然时代在发展,物质在丰富,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情感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事件,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捐助大量金钱、物资来支持国内抗战,之后又先后到重庆和延安进行考察;重庆方在豪华饭店接待他,而褂子裤子都打了补丁的毛主席则是用自家的蔬菜来招待他,并且反复表达没有好东西、不好打扰百姓的歉意,最后陈嘉庚回到南洋发表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评论。为什么陈嘉庚会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因为全国军民艰苦抗战,重庆方却如此铺张浪费,与当前的艰苦抗战一点都不适应;反观延安,毛主席身为共产党的领袖,却穿着补丁衣服,在自家招待贵客。两相比较,显然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与当时的抗战是相合的。接着分析要求,“虽然时代在发展,物质在丰富,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认识情感等”,这是要求考生结合当下的生活来谈“艰苦奋斗”的意义价值。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但由材料的性质和要求来看,应写作议论文。
参考立意:没有艰苦奋斗,哪来波澜壮阔;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永不过时;艰苦奋斗才会成功;在艰苦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尚俭戒奢谈”。然后开篇直接表明态度“艰苦奋斗、勤俭朴素,……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家治国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正文先列举正面事例,接着列举反面事例,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分析“勤能补拙,俭以养廉”的意义。结尾引用李商隐的名言,结束全篇。
【例文】
尚俭戒奢谈
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家治国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布衣将军冯玉祥,是以主张勤俭治国、朴素为人而著称的。1941年,周恩来同志在《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一文中,曾大加称赞这位布衣将军一向习于勤俭朴素,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如今日之奢靡不振?
无独有偶,布衣元帅彭德怀,更是一位一生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光辉楷模。他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杜绝腐化,而且一贯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建国,不论在顺境或逆境中,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如一。
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均已证明,这种尚俭戒奢、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得,应予弘扬光大。最近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写尽了封建官僚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穷奢极欲,导致的结局是树倒猢狲散,宁荣二府分崩离析、一败涂地。奢靡挥霍,不仅没有给贾宝玉、林黛玉带来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且也没有使王熙凤、薛宝钗等人落个好下场,飞扬跋扈一时的凤辣子死后被一张破席卷出门去,其独生女儿寄食在刘姥姥家。这固然是典型化的艺术描写,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奢靡无度足以败家亡国的历史教训。对此,不仅历代的先哲高士深知其重要,就连那些头脑清醒的明君贤臣也懂得其危害。唐太宗李世民从隋朝败亡的教训中,看到了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能以隋亡为镜,在治国创业中坚持尚俭戒奢,有名的贞观之治与此举关系甚大。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革命队伍的传家之宝。如果热风吹得人晕醉,错把中国当美国,现在就搞什么福利型的高消费,大兴豪华建筑,大盖超级宾馆,滥修殿堂庙宇,常摆高档华宴,一味追求翠盖鸣涛,富丽堂皇,珍馐佳肴,花天酒地,我想不仅预期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会把崇高理想、雄心壮志、党的宗旨、公仆本色、高风亮节等等一股脑儿消费掉。所以说,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修身、创业、改革、开放等治家治国的一切领域中,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长远大计,绝非权宜之计,切莫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诗人李商隐的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之所以能传诵至今,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条不容忽视和背离的警世真理。
2.(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明确大学求学方向,某高中“追梦”社团举行了一次以“我心中的高校”为主题的畅想会。会上,下面几所高校的校训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账
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校训,写一篇文章向知心朋友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要求选好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本篇作文,立意时,抓住材料内容,筛选立意关键句“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校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向知心朋友谈谈你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 ,首先筛选校训,然后找到其中关联,然后以和朋友谈心的方式,阐述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材料中的六个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共同点是“努力”和“高尚的德行”;“实事求是”“求是创新”“不做假账”共同点都是“求实”;“敬业乐群”“不做假账”共同点都是“敬业”。考生可以自由选择,从“人生规划和价值追求”角度找共同点立意。
【例文】
实事求是,不做假账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毛泽东曾在《改造该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大家去研究。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做假账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收支不对称了,做假账;花了不该花的,做假账;报了不该报销的,做假账;没有完成任务指标的,做假账……总之,“账”是为人服务的,会计是听领导指挥的,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大局”,什么样的“账”都可以做出来。
朱镕基总理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曾亲笔为该校题写了校训:不做假账。真是不题则已,一题惊人。“不做假账”它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即使是不做会计的人也知道,做账理应真实,客观,不能做假,更何况是国家会计学院的高材生?“不做假账”或“如实记账”之类的基本常识,就像“1+1=2”一样不必在大学课堂上提起。
我们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化与时俱进表现在价值认识、价值目标、价值实现途径和价值评定方式等方面 ,其根本原因是时代变化的影响。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多作贡献 ,确立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调整好心态,想清楚自己来到大学校园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对社会、家人有用的人。
我们上大学不是为了向家人和社会来索取和享乐,而是为了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将来而来奋斗的,我们要用大学里的书本来丰富我们的人生,用智慧的大脑来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大学生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要敢于面对现实面对自己。我们现在要认认真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是大学生我们该做什么相信每一位同学的心里都很明白。 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锻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需要有排除客观阻力的胆略和气魄,更需要有战胜主观上私心杂念的力量源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才,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做假账。
3、(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作文题)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800字。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以“春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见闻和感受。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有文化内涵;写现实生活,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佳作赏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中国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作为人之父母既然抚养了孩子,就应该再给他们以好好的教导,那本是父母应尽的责任;等孩子上学了,老师也应该对他们从严教育,切不能敷衍塞责,因而耽误他们的未来。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血缘宗亲社会,家庭的传延被看得很重,所以十分重视养子教子。
其实,从古代造字也可以看出这一特点。“教”字是由“孝”字和“攴”字组合而成,“孝”字指儿女应该对生身父母至亲长辈尽心尽力的侍奉,“攴”字古造字字形象手持鞭杖之类的戒尺,组合起来意思可以说为父为师从严督导教育孩子学习孝道和事理。
古代对教子十分重视,教育方法也各有不同。汉宣帝时太子太傅 疏广对教导太子做了很大贡献,后来他主动隐退,得到了皇帝的不少奖赏。可是回到乡里后他是每天宴请族人和以前的老朋友,儿孙们看着有些心急,就想让他置办些田产,好留给子孙后代。疏广却说,家中原来就薄有田产,如果你们勤勉耕作,过个日子应该没问题,可要再多了,怕没什么好处,你们反而会深受其害,还是这样的好啊。大家听了不得不服。与疏广教子比起来,同代御史大夫陈万年的教子则截然不同。他本来就好巴结权势,对皇后家人更是卑躬屈膝,可他儿子陈咸却大不一样,秉性嫉恶如仇、不畏权势,常常上奏讥讽皇上的近臣。陈万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回到家里抽空便把儿子叫到跟前训话,可讲着讲着儿子却打起了瞌睡,气得他火冒三丈,大喝一声质问陈咸,我苦心为你,你却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像话吗?陈咸赶快回答说,我听见了,你不就是让我拍马屁讨好人家嘛。陈万年听了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好挥挥手叫他离开。
古代教子有不同,联系如今现实,有些家长和老师的做法也真不敢恭维。好一段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双向高压于孩子。老师怕落后搞题海战役,家长怕比不上邻居同学日夜督促,孩子们的作业是学校做了家里做,白天做了晚上做,好不容易节假日了,还有老师的补课,家长的培训。
像这样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最后小小年纪的孩子眼睛比近视,身子骨比柔弱,因考学失败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发生,真让人揪心啊!好在近来国家实施教育改革,这些情况都开始有所改观。真盼望能快给孩子们一点轻松,给孩子们一点自由。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作为老师盼出高徒这都很正常,但切要弄清主次、分清非,“严”当启迪在先,“教”须立身为重,本着长远为孩子更优秀,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才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
开放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只要教育得法,三十六行行行可以出状元,人人可以展才华。到那时,孩子们个个实现理想,人人都有作为,作老师的何“惰”之有?作家长的又何言有“过”呢?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