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一、两步算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并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难点: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35页内容和第36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计算器
2.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估算的方法。
学校运来29箱图书,每箱图书212本,学校一共运来约( )本图书。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展示计算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器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史。
计算工具的演变:算筹→算盘→电子计算机,计算工具越来越进步。
2.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计算器……了什么”和“同伴互……算一算”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各功能键及其使用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各功能键。
:开关及清屏键。用于打开计算器和清除显示屏上的数字。
:清除键。仅消去当前显示的数据,计算过程中不影响前面的数据及运算。一般用于清除输错的数据。
:存储运算键。
:运算符号键。
:等号键。
:括号键。
(2)引导学生探究用计算器计算245×789的方法。
3.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用计算器算一算”的内容,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读题,然后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自己选择计算器计算,交流汇报,指名学生展示用计算器计算过程:
当选“15”时,计算如下:
当选“115”时,计算如下:
教师总结,发现规律: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设计教案之前进行了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