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有趣的算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渗透归纳的思想。
3.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难点:通过对有趣的算式结果的探索,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37页内容和第38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计算器
2.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计算“376×39”时,先输入( ),然后输入( ),接着输入( ),再输入( ),屏幕上出现的( )就是计算结果。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计算器发现规律。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算一算……了什么”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奇妙的宝塔”问题。
(1)引导学生计算。
11×11=121
111×111=12321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1×1=1,11×11=121,111×111=12321这三个算式的得数可以看出,乘数都是1,积也是1;乘数都是11(由2个1组成),积就从1起按顺序写到2,再反顺序写到1,即121,呈宝塔式;乘数都是111(由3个1组成),积就从1起按顺序写到3,再反顺序写到1,即12321,呈宝塔式。
(3)引导学生根据规律解决问题。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4)按照规律继续写两个算式。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不计算……的积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神奇的9”的问题。
(1)引导学生计算。
用计算器分别算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99×99=9801,999×999=998001,9999×9999=99980001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这些算式的积都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比其中一个乘数少1,后半部分是01,001,…其位数与乘数的位数相同。
(3)引导学生根据规律解决问题。
99999×99999=9999800001
999999×999999=999998000001
3.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观察下……证结果”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算式和得数的特点发现计算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然后集体订正。
小结:很多数学算式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算式及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一练”第2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时通过设计较大数目的计算,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算式及结果的特点,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地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作了有效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