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买文具(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引入小、中括号的必要性。
2.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带有小、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带有中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47页内容、第48页“试一试”和第48~49页“练一练”的第3、4、5、7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无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并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100-25×3 (2)15×3+50÷25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1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先说出……再计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
指名学生说说:35+65×40÷5是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中含有乘除法和加法。按照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
师指出:12×(153-83)÷8和(96-6)×(15+9)都是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算法:
小结: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
指名学生说说:要满足结果是1,应先算5-2=3,再算3×3=9,最后算9÷9=1。
(2)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
师指出:“[]”叫作中括号,又叫方括号。在混合运算中,如果使用了小括号后,仍需改变运算顺序,可使用中括号。
(3)计算过程。
小结:“[]”叫作中括号,在算式中和小括号的作用一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1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3题。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4题。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5题。
4.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7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既要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在交流讨论中,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理解小括号、中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