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4.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4.2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9 07: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渗透符号化思想。
2.能运用生活事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理解这两个运算律在数学中的应用。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50页内容和第51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猴吃桃”的故事,小猴很喜欢吃桃,猴妈妈每天上午给他4个桃,下午给他3个桃,时间长了,小猴不高兴,怎么每天下午都比上午少一个桃呢?于是猴妈妈每天上午给他3个桃,下午给他4个桃,这下小猴可高兴了。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猴说点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中的交换律。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分别观……了什么”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发现的规律,教师总结:
①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62+53=115,53+62=115,即62+53=53+62
②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如:7×9=63,9×7=63,即7×9=9×7。
2.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你能利……发现吗”和“用a,b……认一认”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实例,理解交换律用字母表示的含义。
所以35+42=42+35。
所以6×5=5×6。
小结:(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3.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你能结……道理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1)引导学生探究加法验算方法。
因为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所以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来验算,如果得数与原得数相同,说明计算正确;如果得数与原得数不同,再重新检查计算。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5×107的道理。
用竖式计算时,将107写在5的下面计算较麻烦,根据乘法交换律,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所以用竖式计算时可以把5和107交换位置。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6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6分钟) 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由故事“小猴吃桃”引入,引发学生猜想,通过举例验证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结论引发猜想,学生很自然地列举了例子进行证明,从而得出“在乘法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