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温度
教学目标 1.借助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明确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负数。
2.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温度的表示方法,会在温度计上标出温度。
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84页内容和第85页“练一练”的第1~3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温度计
2.学具准备:温度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3分钟) 1.谈话导入,尝试引入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春暖秋凉的天气会让我们觉得很舒服,夏热冬冷会让我们感觉四季分明。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前些天天气还比较暖和,现在就不一样了,可见温度中还有很多奥秘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咱们就一同去感受温度。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情境图及“请你想……低气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零下的温度。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画面显示的是某一天我国五座城市的气温。五座城市的气温有的在0℃以上,有的在0℃以下,有的正好是0℃。
(2)引导学生探究表示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方法,指名学生汇报,老师归纳总结方法:
方法一:温度计表示法。(如图①)
温度计上以0℃为分界线。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刻度以上,指着5表示5℃,即零上5℃;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刻度以下,指着2表示零下2℃。
方法二:图示法。(如图②)
箭头向上表示零上温度,箭头向下表示零下温度。
方法三:数学符号表示法。(如图③)
零上用“+”表示,5℃记作:+5℃;零下用“-”表示,零下2℃记作:-2℃。
小结:以0℃为分界线,在0刻度线以上的温度为零上温度,在0刻度线以下的温度为零下温度。零上温度用“+”表示;零下温度用“-”表示。写零下温度时,一定要在数字前面加上“-”,而零上温度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
2.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在下图……低气温”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温度计上标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1)引导学生明确标注方法。
展示一个摄氏温度计并说明:“℃”是摄氏度的符号,温度计上每1格表示1℃。
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时,先判断这个温度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若是零上温度,是几摄氏度在0℃上数几格标上;若是零下温度,是零下几摄氏度就在0℃下数几格标上。
(2)学生尝试在教材上独立标出各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填一填……度最低”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温度的高低。
学生尝试填表格,组内交流汇报结果,指名学生回答。
零下温度比0℃还要低,可以用“-”表示,如零下2℃可以用-2℃表示。三个温度都在0刻度以下,在0刻度线下方越往下,说明温度越低。借助温度计来比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三个温度的高低。零下17℃温度最低。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6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7分钟) 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去观察、猜测、探索、交流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为此,在教学中,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温度,并用语言动作表示出冷暖,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温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