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8.2摸球游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8.2摸球游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9 07:2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摸球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游戏,经历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过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描述和推理。
3.积极参加摸球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难点: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97页内容和第9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摸球游戏有关物品
2.学具准备:摸球游戏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不确定性。
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填一填。
(1)地球 绕着太阳转。
(2)人不进食 生存。
(3)明天 会下雨。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事件的发生有不确定性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分别从……什么球”和“从第3……一样吗”的内容,引导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1)引导学生认识可能性。
学生认真思考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指名说一说,教师归纳总结:
由图可知,从第1盒中只能摸到红球,从第2盒中只能摸到白球,从第3、4、5盒中都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红球。像第1、2盒摸出的球一样,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像第3、4、5盒摸出的球一样,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2)引导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归纳总结:
从第3、4、5盒中都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红球,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但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指名学生回答结果:第3盒中有1个白球、3个红球,第4盒中有1个白球、7个红球,第5盒中有7个白球、1个红球,通过操作可知,从第5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从第4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
小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2.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分别在……写一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推测物体的数量。
学生先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
第1盒要求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红球大,则放入的白球数量比红球多,如放入4个白球,2个红球。
第2盒要求一定能摸到红球,则盒中必须全部放红球,即放入6个红球。
第3盒要求不可能摸到红球,则盒中不能放红球,如放入3个白球,3个黄球。
第4盒要求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则放入的红球数量比白球多,如放入2个白球,4个红球。
教师对说法合理的学生给予肯定。
小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反映出物体数量的多少。可能性大,对应的物体的数量相对就多些;可能性小,对应的物体的数量相对就少些。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98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3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由于上节课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对生活中与可能性有关的事件进行初步判断,只是还不能完整地描述。本节课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可能性大小有关的事件与现象,并就这样的现象展开思考、讨论,使其认识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统计与概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