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必然要关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层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制度的创建和运行是其中的关键。所以制度史研究是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在社会生活中,大至国家行政,小到民众日常,无不与制度相关。我国古代有识之士对于制度的普遍性、重要性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说,治国须有“絷矩之道”。所谓“絷矩”,就是规矩制度。宋代的思想家朱熹说:“如礼乐刑政,文为制度,触处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引当时人的说法认为:“天下之大,兆民之众,须有规矩制度,使各守其分”。
“制”和“度”两个字,虽然在上古文献及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里面就可以见到,但将它们合在一起,形成“制度”这个概念则比较晚,可能是在战国秦汉时期。有的文献认为黄帝创建制度,也有文献认为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在制定制度。
??制度的创建,往往是那个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根据人民群众实践和社会发展实际反复研判权衡的结果。例如,周代以礼乐文明著称,其礼乐制度主要保存于“三礼”之中。《周礼》讲王朝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阐释各种礼仪制度的精神和意义。周公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确定了周代多种礼乐制度的纲领和原则,阐发了礼仪的文化精神。后人将《周礼》《仪礼》归之于他的名下,倒也不无道理。
???制度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有些制度可以运行数百年之久而无大的变动,主要原因是其顶层设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源起、发展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适应社会选拔人才的需要,是古代中国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相比之前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科举制度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而言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所以尽管其弊病不少,但运行了上千年之久。
??还有一些重要制度必须依照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所谓“世异事变,治国不同,不可不察也。夫制度损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在中国古代社会,最常变动的是赋税制度。赋税制度与国家、地方及民众的经济收入息息相关,与土地制度、人口状况等紧密相连,所以科学合理的赋税制度是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内容。从夏商时代的贡纳制度到清代的“摊丁入亩”,赋税制度在历代经过了大大小小无数次变革。
??制度是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实践、发展理念的结晶,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其制度可以说是最佳门径。例如,周代社会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两大支撑基石。如果对这两项制度有了深刻认识,那么关于周代社会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如,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认识这一变革的情况及其意义,就须先了解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这一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进行的“变法”,实际上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制度变革。拿著名的商鞅变法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国家授田制代替传统的井田制、以军功爵制代替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如果对于这些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制度变革没有认识,要了解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是不大可能的。
(摘编自晁福林《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体现在制度创建和运行的多个方面。
B.在社会生活中,制度既关系到国家行政这些大事,也关系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C.周公确定了周代多种礼乐制度的纲领和原则,并著有《周礼》《仪礼》《礼记》“三礼”。
D.古代的科举制度可以运行数百年而一成不变,但赋税制度却在历代经过了无数次的变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得简明扼要,从如何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全文的论点。
B.文章采用由总到分的思路,阐述了制度史研究是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的观点。
C.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增强文章说服力,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主要从制度的重要性、起源、创建三个方面论证了解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和“度”两个字,虽然在上古文献已经出现,但“制度”这个概念的形成较晚,且在哪个时代形成,依然尚无定论。
B.只有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检验、其顶层设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被人们认可、接纳的制度才能够运行得长久而无大的变动。
C.只有了解某一历史时期的制度,才能认识其社会发展状况,因为制度是经济、政治、文化预类等领域发展实践、发展理念的结晶。
D.制度史研究是认识古代中国的二把钥匙,因此要重视制度史的研究,充分认识、研究各个朝代根本性意义的制度变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人民币,10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近年来,传统海洋生态环境规划陆海统筹意识不强、部分地区经济粗放发展导致近海污染严重等问题凸显。对此,农工党中央建议,构建海洋生态环保战略体系,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管理、法制、科研的科学体系,统筹划定陆海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绿色海洋养殖产业链,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完善海洋管理法制体系,增强海洋生态环保监管能力,推进海洋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创新发展。
??海洋,是一座能源宝库。我国海域辽阔,海洋新能源资源丰富,仅海上风能资源可开发量就达7.5亿千瓦,相当于陆地风能的3倍,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等技术研究水平也迅速提升。但是我国传统化石能源长期占据能源市场主要地位,其漫长而成熟的产业链牢牢把控能源市场,海洋新能源市场容量较小,市场开发与投资吸引力较低。因此,委员建议合理规划海洋新能源市场版图,从国家层面布局海洋新能源经济和市场建设,强化分工协调、优势互补的省际协作,为发展提供“源”动力。目前,我国已经解决台风区海上风电开发的世界级难题,可以在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12海里至20海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以海上风电为主体,打造10个以上“海上三峡”。
??最新数据显示,海洋旅游业实有企业基数大、增长快,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由传统低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业,培育海洋海岛等高端旅游市场。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海洋对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又一个馈赠。但是东海渔获“小型化、低龄化”问题依然严峻。针对转变粗放发展方式、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夏永祥认为,壮大远洋渔业是一个好办法。“渔民去远洋捕鱼,一方面减轻近海捕捞强度,另一方面减少用于近海养殖的围塘土地面积,降低近海水域的生态压力。”夏永祥说。
(摘编自2020年6月2日《中国环境报》《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448个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为801089吨。
污染源类型:综合排污口排放污水量最大。
其次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最小。
超标污染物:总磷出现超标现象的排口较多。
超标率在5%以上。
受纳污水排放量:东海最多,其次是南海和黄海,渤海最少。
各项污染物:除六价铬、总磷、铅和镉外,东海的受纳量均最大。
(摘自2020年6月4日《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材料三:
???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的温度、化学成分、洋流和生物,驱动着人类生存的地球系统。雨水饮用水、天气、气候、海岸线、食物,甚至我们呼吸的氧气,都是由海洋提供和调控的。海洋蕴藏着世界上最大量的蛋白质资源,全球超过30亿人口以海洋为主要蛋白质来源;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海洋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约30%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公众保护海洋的意识,从各个方面提高对海洋资源的管理,遏止海洋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沿海地区居民多以水产为重要生计来源,同时水产业也是保障食物稳定供应、减贫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因此,协调沿海与海洋生态保护和本地海水经济产业的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点。
(摘编自IUCN中国《世界海洋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4.下列关于我国海洋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洋经济助力国民经济增长,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B.传统化石能源把控能源市场,阻碍了海洋新能源市场的开发。
C.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现已解决台风区海上风电开发的难题。
D.我国东海的受纳污水排放量和各项主要污染物受纳量均居首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传统海洋生态环境规划陆海统筹意识差,加上部分地区的经济粗放发展,我国近海出现了严重污染问题,加强保护海洋生态迫在眉睫。
B.从不同类型污染源污水排放量数据来看。综合排污口排放污水量最大,占污水排放总量的一一半以上,其次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最小。
C.海洋能提供呼吸的氧气,吸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还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资源,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计来源。
D.海洋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针对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渔民不妨去远洋捕鱼,既可以减轻近海捕捞强度,又能降低近海水域的生态压力。
6.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高质量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
路遥
这一个晚班,孙少平几乎发疯似的干活。为了心中的痛苦,为了使这痛苦变为麻木,他借着酒劲,百斤重的钢梁铁柱在手中抡得像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攉煤的时候,他把上衣也脱光撂在了回风巷中。铁锹雨点般在煤堆中起落。在他旁边不远处,安锁子背对着他,身上一条线不挂,撅着光屁股一边攉煤,一边嘴里还骂着什么他就是不骂人,也要骂骂煤溜子或铁锹什么的。
??孙少平突然在一片纷乱中,看见溜子拉出来一根钢梁,几乎像闪电一般朝安锁子的光屁股上戳去。在他还来不及发出惊叫的时候,就见从老坑里蹿出一条黑影,把那根长矛似的钢梁拼命往自己那边一扳,紧接着便传来一声悲惨的喊叫!这分明是师傅的声音!
??少平丢下铁锹,几步就奔到了他身边。
??所有干活的人都跑过来了。有人立刻用灯光晃动着,让机头那边停下了溜子。带班的副区长雷汉义也从机头那边跑过来。
??那根钢梁无情地从王世才的肚子里戳进去,一直从后背上穿出来。
??他死了!
??少平把师傅抱在怀里,在黑暗中闭住了眼睛。
??不息的热血在涓涓地流淌。这是矿工的血,血渗进煤中;血成为黑色--这染血的煤将变为熊熊炉火。难道我们还不能明白,为什么炉火总是那样鲜红……雷汉义双膝跪下,用自己的嘴对着那张没有气息的嘴,做人工呼吸。虽然毫无指望,但矿工们一个接一个对着王世才的嘴,希望用自己的气息让班长复活。
??雷汉义沉默地摆了摆手,人们停止了这徒劳的努力。副区长再一次双膝跪地,在老战友的额头上亲了亲。黑暗中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不知什么地方,梁柱在大地的压力下,发出“叭、叭”的声响。
??少平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把师傅背起来,离开掌子面,所有的人都跟在两边,沉寂地爬出了回风巷。
??下绞车坡了。安锁子和其他人分别捉着师傅的胳膊腿,生怕被岩壁碰磕着他身上的伤已经够多了……在风门口,雷汉义自己背起了王世才,他叫几个人跟他上井,然后打发少平和其余的人都回掌子面继续干活。区长的话就是不容违抗的命令。
??是的,生产不能停这就是煤矿!
??安锁子不服从区长的决定,非要护送师傅上井不行。
??雷汉义对安锁子说:“你他妈的光着怎么上去?”这时,大家和安锁子本人都才发现,他连裤子也没穿,还光着屁股。
??当师傅的尸体在井口的报警铃声中升,上地面的时候,他刚刚淌过血的掌子面上,煤溜子又隆隆地转动了……
??对于煤矿来说,死人是常有的事。这不会引起过分的震动,更不会使生产和生活的节奏有半点儿停顿。
??可是,对大牙湾煤矿黑户区这个小院落来说,这似乎就是世界的末日。我们知道,这里曾有过一个多么温暖而幸福的家。现在,妻子失去了丈夫,儿子没有了父亲。他们的太阳永远陨落了……
??几天来,不幸的惠英一直在床上躺着。
??直到现在,她还不相信丈夫已经死了。她披头散发,两只眼睛像蜂蜇了那般红肿。即使风摇动一下门环,她也要疯狂地跳下床,看是不是丈夫回来了。面对空荡荡的院落,她只能伏在门框上大哭一场:可怜的明明抱着她的腿,跟她一起号哭。
?
她自己水米难咽,但总得要给孩子吃饭。
??饭桌上,她像往日一样把丈夫的筷子和酒杯给他摆好。这是一种无望的期待。但她又相信,丈夫一定会像过去那样罗着腰从门里走进来,坐在这张饭桌前,抚摸着明明的头,笑眯眯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但是,他永远不再回来。
她躺在床上,凄苦地搂着可怜的儿子,不管白天还是晚上,眼前尽是一片黑暗。梦境中,她感觉她还躺在他结实的怀抱里。醒看时,耳朵在固执地谛听着外面院子的动静,期盼某种奇迹的出现。
??这天,她真的听见了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她破门而出。
??走进这小院的是孙少平。
??几天来,孙少平和这不幸的母子俩同样悲伤。晓霞的来信和师傅的去世,使他精神上扛起了双重的十字架。他先顾不得再为自己的感情而痛苦,却被师傅的死压得喘不过气来。眼前这个家庭的全部灾难,也就是他自己的灾难。没有任何考虑,他就自动地、自然地对这不幸的家庭负起了责任。
??少平知道,惠英嫂和明明眼下多么需要人来安慰。师傅死得太突然,他们很难在这个打击中恢复过来。如果是在疾病中慢慢被折磨而死,亲属也许不至于长时间陷入痛苦。而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失去了最亲近的人,那痛苦就格外深重。
?
他无法用言语来安慰嫂子和明明。言语起不了什么作用。他来到这个愁云笼罩的家庭,只能做些具体的活。
??他干活,并且尽量弄出声响,使这死气沉沉的院落有一点儿活人的气息,使这痛苦不已的孤儿寡母重新唤起生活的愿望。他干活,也使他自己冰冷的心恢复一点儿热力。他知道,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这样的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而且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了。少平对此已经有过极为深刻的体会。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什么地方,梁柱在大地的压力下,发出‘叭、叭’的声响”,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烘托出王世才去世后周围悲伤、静寂、压抑的氛围。
B.“对于煤矿来说,死人是常有的事”,叙述口吻极其平淡,煤矿的运转不会因一条人命而停止,表现了矿工生活的艰难,以及人们对死者的冷漠。
C.惠英不能接受丈夫王世才突然离世的疆耗,作者通过对她红肿的眼睛、散乱的头发和反的举动等肖像行为描写,突出了她极度的悲痛之情。
D.选文中的孙少平和师傅王世才有极深的感情,他忍受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来到师傅家,想帮助惠英嫂走出哀伤,表现了孙少平的善良。
8.“这是矿工的血,血渗进煤中;血成为黑色一这染血的煤将变为熊熊炉火。难道我们还不能明白,为什么炉火总是那样鲜红……”请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9.结合全文,分析节选部分是如何塑造师傅王世才这个人物形象的。
二、(一)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叔孙通,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功蕲入陈,于公何如?”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则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通前曰:“诸生言皆非。夫天下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视天下弗复用。且明主在上,法令具于下,吏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有反者!此特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郡守尉今捕诛,何足忧?”二世喜,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按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生言盗者皆罢之。乃赐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通已出,反舍,诸生曰:“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我几不免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项梁之薛,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通降汉王。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谓通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通为奉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通所论著也。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民,作复道,方筑武库南,通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帝寝,衣冠月出游高庙?子孙奈何乘宗庙道上行哉!”惠帝惧,曰:“急坏之。”通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已知之矣。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宗庙,大孝之本。”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
B.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
C.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
D.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中国古代官名,秦代御史兼掌监察,开监察机关之端,汉初沿用秦制。
B.“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其无论等级还是地位,均与皇帝相同。
C.“崩”也称作“驾崩”或“山陵崩”,为讳称,是君主时代称帝王死的隐讳之语。
D.“宗庙”是古人为亡灵建立的庙堂,帝王宗庙是供奉已故帝王、举行祭祀的地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机巧善变,曲意逢迎。秦二世召博士诸儒生商议陈胜起兵的应对事宜,其他三十多人的意见惹怒了秦二世,叔孙通却以番逢迎之语赢得了赏赐。
B.叔孙通善于识人,保全自己。叔孙通通过观察,认为秦二世是昏君,留守下去早晚会落人虎口,于是他乘机逃亡到薛地去投奔楚王项梁,保住了性命。
C.叔孙通择木而栖,加人反秦阵营。他前前后后曾经在项梁、怀王、项王的手下任职做事,在汉王刘邦率领人马攻人了彭城之后,他又归降了汉王刘邦。
D.叔孙通懂得礼制,敢于劝谏君王。孝惠帝即位之后,叔孙通担任奉常,制定宗庙的礼仪法则;在孝惠帝修筑复道时,他直陈己见,孝惠帝接纳了他的劝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臣无将,将则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②此特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郡守尉今捕诛,何足忧?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
汪藻[注]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注]汪藻(1079-1154):宋饶州德兴人,字彦章。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著有《浮溪集》等。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静态的“新月”“江”映衬着动态的“山衔斗”,画面动静结合。
B.“瘦”将“梅”人格化,引人联想到“梅影”疏落之态。“梅”暗喻词人的清高。
C.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抒情,词作情景交融,景中暗含词人的心境。
D.结句以酒作比言“归兴”之浓,表现了他被迫迁调时强烈的思家之情。
15词人此时人生失意,为何会感叹“好个霜天”?这隐含着词人怎样的复杂心绪?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衬托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2)《三峡》中,郦道元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描写的句子是“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儿童节目是儿童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下被大屏小屏包围的“触屏一代”来说,优质的节目内容是陪伴他们成长_______。
??金鹰卡通推出的国学传承节目《龙的传人第三季》在表达方式上更显童真、童趣。此外,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六一”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则一改载歌载舞、热烈欢聚,采用讲故事融合朗诵、合唱等表达形式,呈献给观众有新意、有温度的一场盛会。《我们的节日》以差异化的定位争取观众,有“_______”之妙。以少年儿童观众为呈现主体的同时,也不将家长们拒之门外,呈现出合家欢的节目内容。如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卫视推出的《童声英雄》邀请十六位国内外“小小经典传唱人”,以孩子的视角重新_______经典爱国歌曲。湖南卫视打造的《少年说》以对话的方式_______普通家庭中的代际问题,孩子以此表达心声、展现性格。另外,各种制播技术手段的发展,带给孩子们的将是更加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和互动性更强的娱乐学习方式。同时,( ),无论是?儿童还是社会都需要输送知识、传播快乐、培养道德品盾的优质儿童节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必需品
独树一帜
演艺
纾解
B.点缀品
独树一帜
演绎
纾解
C.点缀品
标新立异
演艺
疏解
D.必需品
标新立异
演绎
疏解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节日期一改载歌载舞、热烈欢聚的庆典形式,采用讲故事融合朗诵、合唱的表达形式,呈献给观众有新意、有温度的一场盛会。
B.《我们的节日)则一改载歌载舞热烈欢聚,采用讲故事融合朗诵、合唱的表达形式,呈献给观众-场有新意、有温度的盛会。
C.《我们的节日)则一改载歌载舞。热烈欢聚,采用讲故事融合朗诵、合唱的表达形式,呈献给观众有新意、有温度的一场盛会。
D.《我们的节日)则一改载歌载舞热烈欢聚的庆典形式,采用讲故事融合朗诵、合唱的表达形式,呈献给观众一场有新意、有温度的盛会。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会过时的还有“内容为王”的准则
B.“内容为王”的准则不会过时
C.“内容为王”的准则已经过时
D.已经过时的还有“内容为王”的准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在压力大的时候,蛋白质分解会增加,因而饮食中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如果好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节食、长期不吃晚餐,①
,不利于压力应对。另外,②
,特别是维生素C、辅酶A、泛酸和多种B族维生素。故而,压力大的时候最好能够增加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增加蔬菜的供应。压力状态还会使矿物质流失增加。③
,人的神经就会兴奋,会加剧紧张情绪。因此,增加富含钙、镁的绿叶蔬菜,增加镁含量高的豆类食物,适当增加酸奶等富钙食物,都会对缓解压力有所帮助。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我沿途看到很多闲置的厂房,政府完全可以支持企业利用起来,进一步扩大生产。要多招一些当地的农民工兄弟姐妹。”李克强7月6日在贵州铜仁考察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时说。这家公司是铜仁从深圳重点引进的智能终端龙头企业,现有员工2000多人,其中今年全面复工复产后新招返乡农民工1592人。得知该企业还将进一步扩产增员,总理马上为当地政府和这家企业“搭桥”,鼓励他们多招当地农民工。李克强对企业负责3人说,你们办了件好事,既给当地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也降低了自己的生产成本,是“双赢”。保障民生,不光要靠政府和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样重要的是“民生在勤”,要靠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疫情防控斗争的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爱生命”“自强不息”“守望相助”“家国情怀”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撑。
??从武汉抗疫舒兰抗疫,到北京抗疫,再到全国的抗疫……你感受到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请你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使大家充分认识并弘扬这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