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课件+教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课件+教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1 17:38:35

文档简介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基础百花园
一、看拼音,写词语。
sòng

héng
xīn
suǒ
wèi
huì
rén

juàn
kuī
tiān
(
)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敏而好(
)学
好(
)事多磨
默而识(
)之
指纹识(
)别
提升训练营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思维大练兵
四、将《论语》中的句子和它蕴含的道理连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奋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谦虚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实事求是
答案:
诵读
恒心
所谓
诲人不倦
窥天
hào
hǎo
zhì
shí
敏:聪敏勤勉
耻:以……为耻
识:记住
厌:满足
四、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奋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谦虚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实事求是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基础百花园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敏而好(
hǎo
hào
)学
默而识(zhì
shí
)之
诲(
huǐ
huì
)人不倦
岂(


)有此理
管中窥(
kuī
kuì
)豹
草木皆(
jié
jiē
)兵
二、多音字组词
hǎo(
)
shí(
)


hào(
)
zhì(
)
三、辨字组词
诲(

谓(

诵(

晦(

喂(

颂(

提升训练营
四、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标记。
1.敏而好学(
敏:敏捷
敏:聪敏勤勉

2.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耻:耻辱

3.学而不厌(
厌:讨厌
厌:满足

4.心到最急(
急:着急
急:重要

5.有志则断(
断:断裂
断:一定
)不甘为下流。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朱熹提出的读书“三到”是指(
)(
)(
),其中最重要的是(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是指(
)(
)(

思维大练兵
六、拓展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②,
少壮工夫老始成③。
纸上得来终觉浅④,
绝知此事要躬行⑤。
【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1.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
一、hào
zhì
huì

kuī
jiē
二、略
三、略
四、敏:聪敏勤勉
耻:以……为耻
厌:满足
急:重要
断:一定
五、1.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2.有志
有识
有恒
六、1.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此答案作参考,学生能写出这意思即可。)
2.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此答案作参考)(共25张PPT)
语文精品课件
25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五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字词揭秘
03
自读感悟
02
课前导读
01
课文精讲
04
课堂小结
05
课堂练习
06
课前导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车胤
孙康
孙敬
苏秦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课前导读
除了古人读书的故事,还有许多古人谈“读书”
的文章,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自读感悟
轻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字词揭秘
敏而好(hào)学,不耻(chǐ
)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
——《论语》
字词揭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yǐ
),眼口岂(qǐ
)不到乎?
——[宋]朱熹
字词揭秘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kuī)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我会写


字词揭秘







我会写
字词揭秘
chǐ
结构:左右
部首
:

组词:
不耻下问
耻辱
造句:三千年前,孔子就教育我们要不耻下问。
书写指导:“耳”作偏旁时变窄,最下边的横变成提。

我会写
字词揭秘
huì
结构:左右
部首
:

组词:诲人不倦
教诲
造句:老师的教诲我们铭记于心。
书写指导:“母”字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
叉,一横居中。

我会写
字词揭秘
wèi
结构:左右
部首
:

组词:所谓
称谓
造句:读了鲁迅的的《在仙台》我才知道,所谓“胶菜”原来就是山东大白菜。
书写指导:“田”要扁小,下面形似“月”但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我会写
字词揭秘

结构:
上下
部首
:

组词:岂不
岂敢
造句:你不参加演出岂不遗憾?
书写指导:“山”要扁宽,“己”的扁框稍小。

我会写
字词揭秘
kuī
结构:
上下
部首
:

组词:管中窥豹
窥探
造句: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管中窥豹。
书写指导:三部分要紧凑。“穴”要扁,“夫”变窄小且两横稍斜,捺变为小点。

我会写
字词揭秘
jiē
结构
:
上下
部首
:

组词:人尽皆知
比比皆是
造句:雷锋的故事人尽皆知
书写指导:“比”要扁宽,右边要比左边稍高,“白”要窄小。

课文精讲
前面我们学习了朗读文章,认识、学写了课文中的一部分字。接下来我们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
课文精讲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注释

敏:聪敏勤勉
好学:喜好学习。
耻:以……为耻。

译文

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这句话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但这里的“下”不是指别人低下,而是指要把自己放低
,以学生的心态向别人请教。
课文精讲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意义】只有勤奋好学,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多方面汲取知识,完善自我。
课文精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

知:知道,了解。
知(zhì):同“智”,智慧。

译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意义
】这句话是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讲的,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诚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切不可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课文精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注释

默:不语,不说话。
识(zhì):记住。
厌:满足

诲:教导,劝说。
倦:疲倦,倦怠。

译文


意义
】“默而知之”告诉我们是读书的方法,“学而不厌”告诉我们的是读书的态度,“诲人不倦”告诉我们的是(孔子)读书的目的。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
人而不倦怠。
课文精讲
知识备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以上三句话都出自论语。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朗读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知道了这三句话都是出自《论语》,懂得了学习要谦虚、诚实、勤奋的道理。
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

(
sòng
)

.
皆(jiē)无识者

.

.
(huì

人不倦
(kuī)

课堂练习
二、解释加点的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记住
厌:
满足)
(知:知道,了解
知: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聪敏勤勉)
.
.
.
感谢观看(共29张PPT)
语文精品课件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五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
课文精讲
02
课前导读
01
课堂总结
03
课后延伸
04
家庭作业
05
课前导读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几段话,了解了古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同样会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课文精讲
课文第二部分,是宋代朱熹的关于读书方法的一段话。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课文精讲
余①尝②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注释

余:我,文中指朱熹本人。
尝:曾经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课文精讲
你是怎么理解读书“三到”的?
三到: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课文精讲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注释

此:这里,指书本
漫浪:随意
记:记住

译文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
既然不专心,却只是随意地诵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
不能长久。
课文精讲
“三到”之中,你觉得哪一“到”最重要呢?说说你的看法。
课文精讲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

急:重要
矣:了
岂:难道
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译文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到了,难道眼和口
会不到吗?
课文精讲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最后一句使用反问句,更强调了“心到”的重要性。
(反问句)
课文精讲
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不能。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课文精讲
课文第三部分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课文精讲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注释

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志:志向
识:见识
恒:恒心

译文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
要有恒心。
课文精讲
你是怎么理解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的?
课文精讲
有志则①断②不甘为下流;

注释

则:就
断:一定
下流:地位卑贱(的人)

译文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卑贱的人。
课文精讲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注释

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译文

有了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
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课文精讲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精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河伯观海出自《庄子》:
课文精讲
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课文精讲
“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见识短浅。
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课文精讲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译文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缺一不可”说明“有志”“有识”“有恒”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有所成就,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课文精讲
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照课文中的解释,结合自己平时掌握的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
课文精讲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对你们来说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在学习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读书态度
(一)
好学
好问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读书方法
实事求是
(二)
读书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三)
读书三有
有志
有识
有恒
课后延伸
拓展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论语》
课后延伸
拓展阅读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及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摘自《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认为读书与环境并无关系,而在于自己的心境。如果真的立志读书,哪怕是身处闹市也不要紧,否则,就算在仙境中也读不好书。
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感谢观看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
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二、三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激发学生爱读书、勤奋读书的愿望。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
2.
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二、三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二、三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几段话,了解了古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同样会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二、课文精讲
师:课文第二部分,是宋代朱熹的关于读书方法的一段话。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第二部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分句解读。
重点字词的意思——每句话的意思。
过程中提问:
1.你是怎么理解读书“三到”的?
2.“三到”之中,你觉得哪一“到”最重要呢?说说你的看法。
3.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师:课文第三部分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第三部分: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分句解读。
重点字词的意思——每句话的意思。
过程中提问:
1.你是怎么理解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的?
2.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简单讲述“河伯观海”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后请学生思考回答上面的问题。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对你们来说有什么收获呢?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在学习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四、板书设计:
好学
好问
读书态度
实事求是
(一)
学而不厌

读书方法
默而识之


(二)
读书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三)读书三有
有志
有识
有恒
五、课后延伸
拓展阅读:(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拓展阅读:(二)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及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摘自《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认为读书与环境并无关系,而在于自己的心境。如果真的立志读书,哪怕是身处闹市也不要紧,否则,就算在仙境中也读不好书。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同样是结合原文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
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人学习的方法、态度。
2.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把握重点字的读音,理解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出示课件,展示“囊萤映雪”和“悬梁刺股”两个故事图片。讲述故事。
师:除了古人读书的故事,还有许多古人谈“读书”
的文章,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二、自读感悟
轻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三、字词揭秘
1.会认字:耻


出示课件,教师范读,注意注拼音的字的读法,重点认读“耻”“矣”“岂”。
2.会写字:耻








出示课件,学生交流,学写生字。
个别字讲解书写注意事项。
四、课文精讲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朗读文章,认识、学写了课文中的一部分字。接下来我们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解释“敏”“好学”“耻”在句子中的意思。
2.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译文:勤勉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4.这句话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教师重点讲解文中“下”的含义。使学生了解这里的“下”不是指别人低下,而是指要把自己放低
,以学生的心态向别人请教。
5.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小结:只有勤奋好学,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多方面汲取知识,完善自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区分句中“知”的不同读音,结合句子解释字义。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结:这句话是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讲的,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诚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切不可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结合句子理解“默”“识”“厌”“诲”“倦”的意思。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你觉得这句话所说的哪一点对你有启发?
小结:“默而知之”告诉我们是读书的方法,“学而不厌”告诉我们的是读书的态度,“诲人不倦”告诉我们的是(孔子)读书的目的。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前两点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备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朗读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知道了这三句话都是出自《论语》,懂得了学习要谦虚、诚实、勤奋的道理。
六、课堂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huì)人不倦
窥(kuī)天
诵(sòng)读
皆(jiē)无识者
2.解释加点的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勤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记住
厌:
满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了解
知:智慧)
教学反思:
古文当中的字音及字词含义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认识生字和词语解释的环节都是结合原文进行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文章由三部分组成,为了时间分配更合理,将第一部分的讲解也放在第一课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