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1 17:3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基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积累与运用。(共42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háng?zhōu??
jì?zǔ
huī?huáng
liú?xiè?
gōng?diàn
xiāo?huǐ
?
líng?yuán?
bǎo?lǎn?
biān?jiāng
?gū?liang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剔除(tī?tí)
履行(lǔ?lǘ)
潜水(qián?qiǎn)
炊烟(chuī?cuī)
抖擞(sǒu?sǔ)
灰烬(jìn?jìng)
己亥(hài?gāi)
搅拌(jué?jiǎo)
3.补全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7分)
兴(
)采(
)
举(
)闻(
)
(
)(
)忘形
臭(
)远(
)
(
)心(
)血
足(
)多(
)
(
)心积(
)
(
)计多(
)
上面每组词语意思______________(相近
相反),感彩______________(相同
不同)。我能用一组词语造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8分)
(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意思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举成名
风景名胜(意思相同,都是“名声,名誉”)
B.引人人胜
不胜其烦(前者指”优美的景物或境界”,后者指“能够承担或承受”)
C.奇珍异宝
异国他多(前者指“有分别,不相同”,后者指“另外的,别的”)
D.诗情画意
意想不到(意思相同,都是“意境”)
(2)2019年9月“伟大历程辉煌成就一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
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小参观后,想写一个词语表现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
定的景象,下列词语中恰当的是(
)
A.流离失所
B.国泰民安
C.内忧外
D.民不聊生
(3)下列句子中顿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B.我在朦胧的月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边,默默地倾吐着心声。
C.他退休后的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听听戏呀、搓搓麻将呀。
D.他看上去大概十六、七岁的样子。
(4)下列句子应该读出“豪迈”的语气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C.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D.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5.概括下列语句的意思。(2分)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
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国内放火。大火
连烧三天,烟云笼了罩整个北京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
)
(2)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
)
(3)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
)
(4)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
)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7分)
(1)“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选取某一个字为主题字,所说的诗句中,必须带有这个字。以“风”字为主题字,宋代诗人林升讽刺醉生梦死的统
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代诗人龚自珍表达了对风雷欲来马儿却低头不敢鸣叫的痛心疾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两句以“风”字为主题字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道大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了少年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诗的题目中我们分别能了解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信息。
二、阅读理解。(28分)
(一)圆明园的毁灭(节选)(14分)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国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文第一自然段用对举的方式介绍了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当读到“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时,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句话写的是在圆明园内游览时的感受,从侧面衬托出圆明园的辉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B.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明园中景物的特点
C.这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景物容易让置身其中的人产生幻想的特点
3.会读书的人能够把长长的一段话读成短短的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符号。我可以把第一自然段读成————
(1)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标点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选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别了,我爱的中国(14分)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润湿??润泽)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潮???迷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全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哲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驱动)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补充资料
本文作者郑振铎。文章写于1927年,当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
略,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郑振铎作为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毅然出国,在他离开祖国之际,写了一组感人的文章---《离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3分)
2.文章第三自然段描写了“我”在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满盈盈”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令人陶醉,用顽皮的小孩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的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这段动人的景色描写与前文中对帝国主义军舰的描写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我”对祖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3分)
3.阅读文章,结合补充的资料可知,作者自称是“罪人”,是因为作者在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罪人”,是因为他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去国外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得更好的经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题目:二十年后的我
展开想象,想一想二十年后的你会是怎样的。以自己的变化反映社会和人民的喜人
变化。先列好习作提纲,再分段叙述。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杭州?祭祖?辉煌?流泻?宫殿?销毁
陵园?饱览?边疆?估量
2.tī?lǚ??qián?chuī?sǒu?jìn?hài?jiǎo








3.
得意






相近??不同??
示例:英法联军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因此臭名远扬。
4.(1)B(2)B(3)A(4)D
5.(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2)残暴的英法联军毁了圆明园。
6.(1)×(2)×(3)×(4)√
7(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示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红日初升???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灿烂前程????发展无可限量
(3)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写诗的地点
诗的写作时间
二、(一)
1.建筑多、美、奇????示例:有小贩挑着货物在大街小巷上叫卖,生意好极了。
2.A
3.示例:(1)圆明园不愧是“万园之园”(2)应有尽有(3)仙境(4)美(5)!
4.历史文物文化价值大、收藏不易
5.作者这样安排可谓匠心独运。圆明园昔日越是辉煌,越能衬托出英法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之大和中国经受的苦难之深。这样写能激发我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还能警示我们不忘国耻,激发国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1.润湿???模糊????驱逐
2.看到??海水??浪涛??翻滚???强烈对比???依恋与热爱
3.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离开痛苦、自责?暂时离开?赶走侵略者??建设中国
4.一共出现了3次。示例:我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第一次是恋恋不舍,第二次是对祖国的留恋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第三次则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斗志。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