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2010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二级化学试题
命题人 彭淑梅。审题人 肖中银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Zn 65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考# A.只有反应体系中所有分子同时都发生有效碰撞的反应才是放热反应
B.通常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必须具备△H和△S均大于0
C.任何化学反应只要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为外界提供电能
D.实验室通常将固态氯化铁溶解在盐酸中,再稀释到相应浓度来配置氯化铁溶液
2.已知某温度下,以下酸的电离常数如下:Ka(HCN)= 6.2×10-10 mol·L-1、Ka(HF)= 6.8×10-4 mol·L-1、Ka(CH3COOH)= 1.8×10-5 mol·L-1、、Ka(HNO2)= 6.4×10-6mol·L-1。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HCN B.HF C.CH3COOH D.HNO2
3.已知25℃、101kPa下,如右题图所示,石墨的燃烧热为393.51kJ/mol,金刚石的燃烧 热为395.41kJ/mol 。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A.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C(s、石墨)=C(s、金刚石) △H=+1.9 kJ/mol
C. △H1<△H2
D 如果使用催化剂,△H1和△H2都变小
4.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用溶解度数据判断煮沸Mg(HCO3)2溶液得到的产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 。
B. 用pH数据推测不同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水解程度的大小。[来源:]
C. 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D. 用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5.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6.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00mL刻度处。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排出,其体积 mL。[来源:]
A.大于40.00 B. 等于40.00 C. 大于10.00 D.等于10.00
7.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反应nA(g)+B (g)2C(g),平衡后增大压强,A的百分含量减小,则n≥2。
B. 对于反应2A(g)B(g) △H<0,若体系温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对于反应2A(g)B(g),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对于反应2A(g)B(g),若v(A)正=2v(B)逆,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8.某温度下,对于反应N2(g)+3H2(g) 2NH3(g) △H=-92.4kJ/mol。
N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1.0mol氮气、3.0mol氢气,置于1L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kJ。
B. 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 < K(B) 。
C. 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H2的转化率提高。
D.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9.有体积相同、pH相等的烧碱溶液和氨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两溶液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B. 用同浓度的盐酸中和时,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
C.两溶液中OH-离子浓度相同
D. 加入等体积的水稀释后,它们的pH仍相等
10.某温度下按右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锥形瓶内盛有6.5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ml2.5mol/L的硫酸,将产生的氢气收集在一个注射器中,用时10s时恰好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50mL(若折合成0℃、101kPa条件下的H2体积为44.8mL), 在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锌粒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13g/s
B.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H+来表示10s内该
反应的速率0.01mol/(L·s)
C.忽略锥形瓶内溶液体积的变化,用Zn2+来表示10s内该
反应的速率0.01mol/(L·s)
D.用H2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0.004mol/(L·s)
11.某温度时,AgCl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提示:AgCl(s) Ag+(aq)+Cl-(aq),其平衡常数Ksp=c(Ag+)·c(Cl-),称为溶度积常数;又知:
Ksp(AgCl)=1.8×10-10,Ksp(Ag2S)=6.3×10-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
A.加入NaCl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b点和d点均无AgCl沉淀生成
C.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D.向0.1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滴加
0.1mol/L的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
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mol/L
的Na2S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
其沉淀转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2AgCl(s)+S2-(aq) Ag2S(s)+2Cl-(aq) 。
12.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来源:]
A B C D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3.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以下反应:2A(g)+B(g) 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W/3 moll/L的是
A.3molC+1molD
B.2molA+2mol C
C.2molA+1moB+0.5molD
D.1molA+0.5molB+1.5molC+0.5molD
14.对于平衡体系:mA(气)+nB(气) pC(气)+qD(气) △H <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8倍, 则m+n>p+q 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若平衡体系共有气体a mol,再向其中加入b molB物质,当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的 物 质的量等于(a+b)mol , 则m+n=q+p
D.温度不变时,若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总体积一定比原体积的1/2
要小
1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2C4H10+52e+26O2 =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 8CO2+10H2O
16.25℃时不断将水滴入0.1mol/L的氨水中,下列图像变化合理的是
17.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HCN)<c (CN-) B.c (Na+)>c (CN-)
C.c (HCN)-c (CN-)=c (OH-) D.c (HCN)+c (CN-)=0.1mol·L-1
18.某温度下,重水D2O的离子积为1.6×10-15,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lgc(D+),以下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性溶液的pD=7.0.
B.含0.01 mol的NaOD的D2O溶液1L,其pD=12.0.
C.溶解0.01 mol的DCl的D2O溶液1L,其pD=2.0.
D.在100 mL 0.25 mol·L-1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 mL 0.2mol·L-1的NaOD的
重水溶液,其pD=1.0.
[来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三.填空题
19.(10分)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溶液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完成下列填空:
(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____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
(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粗盐中SO42-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_________。
a. Ba(OH)2 b. Ba(NO3)2 c. BaCl2
(4)为了有效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选填a、b、c)
a. 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 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 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_________、冷却、_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
20.(11分)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1.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mL稀H2SO4溶液;以0.14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 25.00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00mL。
(1)该学生用标准0.14mol·L-1 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O4 25.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 。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 (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3)如有1mol/L和0.1mol/L的NaOH溶液,应用_____ _的NaOH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下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中。
(5)观察碱式滴定管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结果会导致测得的稀H2SO4溶液浓度测定值 (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6)计算待测硫酸(稀释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计算结果到小数点后二位)。
21.(10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 ;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5,其分解率α1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分解率α2,α2 α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 ;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 。
22.(9分)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http://21世纪教育网/ - blogid=515359c40100g2jm&url=http://static1./orignal/515359c4g79a02cb3d130&690 ( http: / / www. / " \l "blogid=515359c40100g2jm&url=http: / / static1. / orignal / 515359c4g79a02cb3d130&690" \t "_blank )http://21世纪教育网/ - blogid=515359c40100g2jm&url=http://static12./orignal/515359c4g79a02bac230b&690
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来源:] 实验目的 T/K[来源:][来源:] pH c/10-3mol·L-1[来源:]
H2O2 Fe2+
①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298 3 6.0 0.30
②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 298 10 6.0 0.30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请根据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p—CP)= 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该降解反应速率增大。
但温度过高时(如接近100℃)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
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
[思考与交流](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佛山一中2010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二级化学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B C D A C C C C D A
13 14 15 16 17 18
AD BC BD AC BD CD
19.(10分) (1)2Cl--2e-== Cl2↑ (1分) 升高(1分)
(2)Ca2++CO32-== CaCO3 ↓ (1分) Mg2++2OH-== Mg(OH)2↓ (1分)
(3)ac(2分) (4)bc(2分)
(5)加热蒸发 (1分) 过滤(1分)
20(11分)
(1)①ECDBAGF (2分); ②酚酞 (1分);
③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去 (1分)
(2)偏高 (1分)
(3)0.1mol/L(1分); 溶液浓度越稀,误差就越小(1分)
(4)乙(1分)
(5)偏低(1分)
(6)4.20mol/L(2分)
21.(10分)(每个答案2分)
(1)PCl5(g)=PCl3(g)+Cl2(g);△H=+93kJ/mol 25% 大于
(2)因为PCl5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太高,不利于PCl5的生成。
(3)-399kJ/mol
22(9分)(每个答案1)
(2)8.0×10-6
(3)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4)反应速率趋向于零(或该降解反应趋于停止)
(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使pH约为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www.
α(N2)
1 3 MPa
20%
30%
A
B
0 2×10-3 4×10-3
4×10-3
2×10-3
c(Ag+)
c(Cl-)
a b
c
d
υ(正)
υ
υ(逆)
压强P
ω(C)
100℃
500℃
时间t
有催化剂
无催化剂
时间t
c(C)
A的转化率
100℃
10℃
压强P
7
pH
0
水量
A
氨水电离程度
0
水量
B
溶液导电性
0
水量
C
c(H+)
0
水量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