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闻两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7-31 10:1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注音:
鄂 ( )豫( )绥靖( )
阻遏( )泄气( )
溃退( )歼灭( )管辖( )
锐不可当( )上当( )
要塞( )瓶塞( )
阻塞( )堵塞( )
è yù suí
zǔ è xiè
kuì jiān xiá
dāng dàng
sài sāi
sè sāi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时效性
简洁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辅助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
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
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分,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其余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标题
主体
导语
标题
导语
导语
导语
主体
主体
主体
主体
导语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质疑析疑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拓展延伸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
导语: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1.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2.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和
结果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新浪体讯  。
在雅典奥运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
赛中,中国选手杜丽在第九环时还落后对
手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0.4环,第10环杜丽
10.6环超过对手的9.7环,最终逆转,以总成
绩502.0环夺金牌,而且这是中国奥运健儿
在本届雅典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同时也是本届奥运会所产生的第一枚金牌,
杜丽的成绩同时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501.5环获得银牌,另
一名中国选手赵颖慧获得第四名。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
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
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给我们留下
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
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
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
平。




完成语文<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