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三专题复习试卷--诗歌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三专题复习试卷--诗歌鉴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7-31 10: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三专题复习试卷--诗歌鉴赏
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感 遇
陈子昂①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21世纪教育网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21世纪教育网
迟迟自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②兰若:均为香草名。③芊蔚:花叶茂盛状。
(1)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表述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试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答: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
3、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然后回答9-10题:
望洞庭21世纪教育网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1世纪教育网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 黄庭坚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材料:
葛立方《韵语阳秋》: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谷(黄庭坚)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学诗者不可不知此。
[注]①君山:一名湘山,在洞庭湖中,由七十二个大小山峰组成。
②绾(wǎn)结:盘结。湘娥:楚辞神话传说中的湘水女神。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鬟。
9.刘诗“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中的“和”,用字精炼,请联系诗境,说出其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将两首诗加以比较,具体说明黄庭坚是如何“用古人(刘禹锡)意而点化之”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这支小令咏赞江南的美景,写出了江南景物什么样的特色 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写景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三专题复习试卷--诗歌鉴赏参考解答
一、诗歌鉴赏
1、(1)这首诗描写空绝春夏之间的兰若在秋风起时便枯萎调零的命运(2分),借以抒发自己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年华流逝而芳意无成的苦闷(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从表面的内容和诗人实质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结合作答。
(2)托物言志(2分)。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2分)。或答比兴(2分)。前四句着力赞美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四句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兰若凋零写自己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答“比喻”“象征”也可,答“借景抒情”适当给分(2分)。(注:试卷上把“白日晚”打成了“自日晚”)[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表达技巧。先答是什么表现手法,然后作分析。
2、(1)(4分。手法和分析1分,表达效果关键词及情感1分。)
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1分)。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1分),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1分)。
(2)(4分。手法、分析各1分;作用2分,其中表达效果关键1分,情感1分。)
运用反衬手法(1分),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1分),突出(1分)乡愁的浓重(1分)。
3、9.(4分)“和”字将湖光与秋月联系在一起(2分),描绘了水光与月影相映生辉,融为一体的画面。(2分)
10.(5分)要点:“用古人意”主要表现在两首诗都是形象地描绘远望洞庭湖山所见之景。(1分);“点化”在于:黄诗把刘诗中的“白银盘”点化为“银山堆”,因实出虚,描写了洞庭湖如山的银浪里欣赏君山之美的想象之景(2分)。对比:刘诗写的是风和景明的湖山,黄诗则写风狂雨骤的洞庭;刘诗主静,黄诗动、静兼宜;刘诗清丽,黄诗雄健或两诗虽都运用比喻和想象,但刘诗写遥望洞庭湖,色调淡雅宁静;而黄诗却借助用典和想象,展示出雄奇壮阔的意境,虽化用古人诗句却如同己出,不着痕迹。(就其一点具体阐述即可得2分。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亦应给分。)
4、(1)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
(2)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4分)21世纪教育网
5、(1)④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秀丽。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生辉,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②江南水乡城市繁华富庶。“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魇脊檐上的彩绘装饰,房屋相接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 (2)动静结合。江中流水生烟,岸上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荷花安静恬淡,而涉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驶来.酒旗在迎风招展,于宁静中显出一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