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泥石流
1.地质灾害之一的泥石流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带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洪流 B.突发性、历时短
C.常与山体滑坡、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D.以上都正确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泥石流产生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的是( )。
A.地形地貌条件 B.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C.水源条件 D.地壳变动条件
3.泥石流发生时常会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掌握这些现象可以为人们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下列选项中,一般不属于泥石流发生时特有现象的是( )。
A.河流或沟谷中的小溪突然断流 B.不远处出现异常的地光
C.山谷中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声 D.沟谷深处突然变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
4.泥石流是我国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经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多个省、自治区成为多发地带。下列省、自治区中,泥石流灾害尤为严重的一组是( )。
A.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B.四川、青海、陕西、贵州
C.安徽、江西、甘肃、四川 D.四川、甘肃、西藏、台湾
5.(1)泥石流是指山区因 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 以及 的特殊洪流。
(2)形成泥石流的自然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陡峭的 有利于水流汇集,流速大,冲刷力强;二是山坡或沟谷表层有大量 堆积,容易被水流冲刷;三是有 或持续性降水,形成大量的流水。
6.如图所示为松散泥土堆制的一个山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进行某项地质灾害的模拟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6题)
(1)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 。
(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 ,影响这一地质灾害形成的三大自然原因是 。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 。
7.2018年8月29日凌晨4时30分,云南省墨江县由于多日的雨水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关于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多选,填字母)。
A.山体岩土的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
B.地下水活动对滑面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突出
C.坡度较大,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山体滑坡的有利地形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山体滑坡
(第7题)
(2)山体滑坡过程中如遇降水等自然现象,容易形成泥石流。右图中标出了四条泥石流发生时的逃生路径,其中正确的是 。
(3)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请写出一种可以减少泥石流发生和减轻其危害的方法:
。
8.在诸多自然因素中,形成泥石流最重要的条件是( )。
A.有较为陡峭的山谷汇集水流 B.有大量易被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
C.流量较大且速度较快的水源 D.火山或地震引起土层松动
9.我国的大西南地区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为减轻当地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
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
10.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形成原因也可归纳成地貌、气候、地质、人为原因四大方面。下列因素中,属于地貌原因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气候原因的是 ,属于地质原因的是 ,属于人为原因的是 。
①山区 ②地震 ③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④开荒毁林 ⑤积雪熔化 ⑥山坡土层松散 ⑦大量矿渣或弃土堆积
(第11题)
11.如图所示为沟谷泥石流发生的模型图,请仔细观察该模型图。如果将一个山谷分成上部、中部和出口处三部分,那么泥石流一般形成于山谷的 ,最后大量堆积在山谷的 。
12.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302人失踪。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西南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
(2)西北内陆地区泥石流较西南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
(3)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
13.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要有正确的应急措施,才能自救。下列应急措施中,错误的是( )。
A.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B.跑向建筑物顶部或攀爬到高大的树上躲避
C.逃离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
D.逃生时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14.在泥石流地区兴建建筑物应( )。
A.对于规模大且复杂的地区必须避开,规模小的地区宜避开或一孔跨越或采用大跨径通过,不宜任意改沟、并沟
B.对泥石流沟做改沟、并沟处理后才可兴建
C.所有工程均应避开泥石流地区
D.加大基础尺寸并将上部(近地表处)结构刚度加大一倍
15.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后,专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人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这次泥石流的产生,最重要的人为因素是( )。
A.山谷中大量堆放弃土垃圾 B.建筑分布的不合理规划
C.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 D.非法占用河道堵塞河流
(第16题)
16.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地地质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填字母,下同)。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中,正确的是( )。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第18题)
18.小明在学习泥石流相关知识时,按教材做了“泥石流的形成与防御措施”的活动探究,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工具】土质山谷模型、水壶、沙子、草皮。
【探究过程】
探究一: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1)向坡面B洒水,水量由小到大,会发现水槽A处出现的现象是
。
(2)向坡面B洒大量的水时,坡面的大小程度与水槽A内积水情况的关系是 。
(3)把坡面B上的松散小泥土压实,再洒水试验,水槽A内的积水中含沙量变化情况是 。
探究二: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B上堆一些沙子,再向坡面B洒大量的水,水槽A处沉积的泥沙与原来没堆放沙子时相比 。
(2)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B上覆盖草皮,再向坡面B洒大量的水,水槽A处沉积的泥沙与原来没覆盖草皮时相比 。
【归纳总结】
(1)根据实验探究可归纳出形成泥石流的三个自然因素:
① 。
② 。
③ 。
(2)根据探究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预防泥石流产生的有效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②列举可能加剧泥石流危害的人为因素(至少两条):
。
第5节 泥石流(答案)
1.地质灾害之一的泥石流所具有的特点是(D)。
A.带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洪流 B.突发性、历时短
C.常与山体滑坡、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D.以上都正确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泥石流产生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的是(D)。
A.地形地貌条件 B.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C.水源条件 D.地壳变动条件
3.泥石流发生时常会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掌握这些现象可以为人们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下列选项中,一般不属于泥石流发生时特有现象的是(B)。
A.河流或沟谷中的小溪突然断流 B.不远处出现异常的地光
C.山谷中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声 D.沟谷深处突然变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
4.泥石流是我国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经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多个省、自治区成为多发地带。下列省、自治区中,泥石流灾害尤为严重的一组是(A)。
A.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B.四川、青海、陕西、贵州
C.安徽、江西、甘肃、四川 D.四川、甘肃、西藏、台湾
5.(1)泥石流是指山区因 暴雨 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 泥沙 以及 石块 的特殊洪流。
(2)形成泥石流的自然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陡峭的 山区 有利于水流汇集,流速大,冲刷力强;二是山坡或沟谷表层有大量 松散碎屑物 堆积,容易被水流冲刷;三是有 暴雨 或持续性降水,形成大量的流水。
6.如图所示为松散泥土堆制的一个山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进行某项地质灾害的模拟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6题)
(1)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 产生大量的泥沙堆积 。
(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 泥石流 ,影响这一地质灾害形成的三大自然原因是 山区地形、松散碎屑物堆积、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 少 。
7.2018年8月29日凌晨4时30分,云南省墨江县由于多日的雨水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1)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关于山体滑坡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多选,填字母)。
A.山体岩土的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
B.地下水活动对滑面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突出
C.坡度较大,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山体滑坡的有利地形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山体滑坡
(第7题)
(2)山体滑坡过程中如遇降水等自然现象,容易形成泥石流。右图中标出了四条泥石流发生时的逃生路径,其中正确的是 AC 。
(3)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请写出一种可以减少泥石流发生和减轻其危害的方法: 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及时搬迁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疏散居民;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受灾时有效的抢险救灾等(合理即可) 。
8.在诸多自然因素中,形成泥石流最重要的条件是(B)。
A.有较为陡峭的山谷汇集水流 B.有大量易被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
C.流量较大且速度较快的水源 D.火山或地震引起土层松动
9.我国的大西南地区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为减轻当地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A)。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杜绝地质灾害
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
10.我国是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形成原因也可归纳成地貌、气候、地质、人为原因四大方面。下列因素中,属于地貌原因的是 ① (填序号,下同),属于气候原因的是 ③⑤ ,属于地质原因的是 ②⑥ ,属于人为原因的是 ④⑦ 。
①山区 ②地震 ③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④开荒毁林 ⑤积雪熔化 ⑥山坡土层松散 ⑦大量矿渣或弃土堆积
(第11题)
11.如图所示为沟谷泥石流发生的模型图,请仔细观察该模型图。如果将一个山谷分成上部、中部和出口处三部分,那么泥石流一般形成于山谷的 上部 ,最后大量堆积在山谷的 出口处 。
12.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302人失踪。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西南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表起伏,相对高差大;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
(2)西北内陆地区泥石流较西南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
(3)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加强植树造林;人类在建设大型工程时,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建设一些护坡工程(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
13.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要有正确的应急措施,才能自救。下列应急措施中,错误的是(B)。
A.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B.跑向建筑物顶部或攀爬到高大的树上躲避
C.逃离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
D.逃生时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14.在泥石流地区兴建建筑物应(A)。
A.对于规模大且复杂的地区必须避开,规模小的地区宜避开或一孔跨越或采用大跨径通过,不宜任意改沟、并沟
B.对泥石流沟做改沟、并沟处理后才可兴建
C.所有工程均应避开泥石流地区
D.加大基础尺寸并将上部(近地表处)结构刚度加大一倍
15.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后,专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人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这次泥石流的产生,最重要的人为因素是(C)。
A.山谷中大量堆放弃土垃圾 B.建筑分布的不合理规划
C.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 D.非法占用河道堵塞河流
(第16题)
16.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地地质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C (填字母,下同)。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D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图示地区较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且季节性明显,说明此地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降水集中在夏季。防御滑坡、泥石流的关键是护坡,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增加坡地植被来实现。
17.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中,正确的是(B)。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第18题)
18.小明在学习泥石流相关知识时,按教材做了“泥石流的形成与防御措施”的活动探究,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工具】土质山谷模型、水壶、沙子、草皮。
【探究过程】
探究一: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1)向坡面B洒水,水量由小到大,会发现水槽A处出现的现象是
A处冲刷下来的泥土越来越多 。
(2)向坡面B洒大量的水时,坡面的大小程度与水槽A内积水情况的关系是 坡面越大,水槽内的积水聚集越快,所含泥沙越多 。
(3)把坡面B上的松散小泥土压实,再洒水试验,水槽A内的积水中含沙量变化情况是明显减少。
探究二: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B上堆一些沙子,再向坡面B洒大量的水,水槽A处沉积的泥沙与原来没堆放沙子时相比 泥沙量增大 。
(2)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B上覆盖草皮,再向坡面B洒大量的水,水槽A处沉积的泥沙与原来没覆盖草皮时相比 泥沙量明显减少 。
【归纳总结】
(1)根据实验探究可归纳出形成泥石流的三个自然因素:
① 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
② 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容易被水流冲刷 。
③ 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形成大量的流水 。
(2)根据探究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预防泥石流产生的有效措施有 植树造林 (写出一条即可)。
②列举可能加剧泥石流危害的人为因素(至少两条):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或弃土,形成大量松散堆积土层;修路等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