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经过持续研究后,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广泛应用的电动机。奥斯特的发现始于( )。
A.观察 B.疑问 C.实验 D.猜测
2.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在一杯热水中可以使它恢复球形。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乒乓球材料具有记忆性,在热水中恢复球形
B.热水使乒乓球内气体膨胀,内部压力增大
C.热水的水压使乒乓球恢复球形
D.热水的高温使乒乓球材料软化,易恢复球形
3.小明很喜欢上科学课,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4.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 的学科。
5.科学能够改变人们对自然界 的认识,提高人类的 和 ;改变人们的 和 。但是科学技术也会给 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科学的研究领域很广,初中科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 ,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
6.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苏轼曾写道“月有阴晴圆缺”。如果你连续观测晚上的月亮就会发现,我们所看到的月亮每天都有变化。根据平时对月亮的观察,请提出三个有关月亮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7.有人说:“掌握了科学技术,我们就能任意改造自然。”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8.有关科学研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代科学比较发达,书本知识会用即可
B.仔细观察,善于从日常自然现象中发现异常
C.勤于思考,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
D.掌握科学方法,善于收集事实证据
9.下列自然现象和科技发展中的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 )。
A.金鱼的沉浮——潜水艇 B.悬灯的摆动——时钟
C.光的反射——望远镜 D.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10.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许多科学术语。下列科学名词或术语中,与所属分支学科不相符的是( )。
A.电与磁的转化——物理学 B.火药燃烧爆炸——化学
C.DNA双螺旋结构——生命科学 D.“天河”一号——地球与宇宙学
11.要尽快冲泡一杯温度适中的咸开水,最适当的方法是( )。
A.先用适量的热开水将盐溶解,再冲入凉开水
B.先用适量的凉开水将盐溶解,再冲入热开水
C.先用凉、热开水调好水温,再放入食盐溶解
D.上述方法的效果相同
1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波义耳获得该成功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第13题)
13.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制作“酒瓶乐器”。
(1)按图示方法摆好酒瓶,依次用筷子敲击每个瓶子,我们会发现从左到右,声音音调的变化是 。
(2)小明在做酒瓶乐器实验时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先在一只啤酒瓶中装入少量水,分别用筷子敲打、用嘴巴吹的方法让瓶子发声,他发现这两种方法所发出的声音音调是不同的。采用 的方法瓶子发出的声音更深沉(即音调更低)。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物体的发声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为什么这两种方法所发出的声音会不同?
。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
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涉及 (填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名)。
(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 。
(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的态度是 。
15.【日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月季最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16.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合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7.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的途径到达地球。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
18.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的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1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下列观点中,不可取的是(多选)( )。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于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19.某地水上乐园举行“彩虹派对”时发生粉尘爆炸。当时,主持人正在台上带动气氛,派对里数百人穿着白色棉质T恤,一部分人穿着泳衣,在摇滚区跟着音乐开心地舞动。当舞台周边喷出各种颜色的粉尘后,台下顿时烟雾弥漫,引发闪燃,“砰”的一声主舞台前发生爆炸,角落蹿出火光,舞台前方民众瞬间着火成火球。此次粉尘爆炸事件最终造成各种轻重伤者共498人。
(第19题)
其实任意可燃物,如果与空气(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比例范围后,点燃都会发生爆炸。小明想验证这一观点,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准备了茶叶罐、面粉、洗耳球、酒精棉团等材料对粉尘爆炸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科学老师告诉小明,要做好粉尘爆炸实验,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容器的气密性要好;容器的容积要适中;面粉在容器中要被充分扬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铁质茶叶罐与纸质茶叶罐哪个气密性好些,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验?
(2)在用洗耳球吹气的条件下,发现“将一小匙干燥的面粉堆放在罐底靠近小孔处”,面粉被扬起的程度较差。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3)从放入燃烧着的酒精棉团,盖上盖子,到吹气,大概需要10s的时间。你有什么办法能测出罐内酒精棉团持续燃烧的时间,从而确定选用大罐还是小罐?
答案:
1.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经过持续研究后,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广泛应用的电动机。奥斯特的发现始于(B)。
A.观察 B.疑问 C.实验 D.猜测
2.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在一杯热水中可以使它恢复球形。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B)。
A.乒乓球材料具有记忆性,在热水中恢复球形
B.热水使乒乓球内气体膨胀,内部压力增大
C.热水的水压使乒乓球恢复球形
D.热水的高温使乒乓球材料软化,易恢复球形
3.小明很喜欢上科学课,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C)。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4.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自然现象 ,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原因和规律 ,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 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的学科。
5.科学能够改变人们对自然界 各种事物 的认识,提高人类的 技术水平 和 生产能力 ;改变人们的 生活方式 和 思维方式 。但是科学技术也会给 自然环境 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科学的研究领域很广,初中科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科学探究 , 物质科学 , 生命科学 , 地球和宇宙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
6.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苏轼曾写道“月有阴晴圆缺”。如果你连续观测晚上的月亮就会发现,我们所看到的月亮每天都有变化。根据平时对月亮的观察,请提出三个有关月亮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答案】月亮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为什么十五的月亮特别圆? 哪些日子上半夜看不见月亮?(合理即可)
7.有人说:“掌握了科学技术,我们就能任意改造自然。”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正确。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然而如果这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措施不得法,不仅会破坏自然,而且会反过来危害人类自身。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使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持平衡,生产力才可以持续地发展。否则,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合理即可)
8.有关科学研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当代科学比较发达,书本知识会用即可
B.仔细观察,善于从日常自然现象中发现异常
C.勤于思考,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提出问题
D.掌握科学方法,善于收集事实证据
9.下列自然现象和科技发展中的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C)。
A.金鱼的沉浮——潜水艇 B.悬灯的摆动——时钟
C.光的反射——望远镜 D.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10.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许多科学术语。下列科学名词或术语中,与所属分支学科不相符的是(D)。
A.电与磁的转化——物理学 B.火药燃烧爆炸——化学
C.DNA双螺旋结构——生命科学 D.“天河”一号——地球与宇宙学
11.要尽快冲泡一杯温度适中的咸开水,最适当的方法是(A)。
A.先用适量的热开水将盐溶解,再冲入凉开水
B.先用适量的凉开水将盐溶解,再冲入热开水
C.先用凉、热开水调好水温,再放入食盐溶解
D.上述方法的效果相同
1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波义耳获得该成功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准备的头脑不会对偶然的现象和结论放弃探究,这是创新与发现的一条途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应有的品质(合理即可) 。
(第13题)
13.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制作“酒瓶乐器”。
(1)按图示方法摆好酒瓶,依次用筷子敲击每个瓶子,我们会发现从左到右,声音音调的变化是 从高到低 。
(2)小明在做酒瓶乐器实验时发现一个重要现象:先在一只啤酒瓶中装入少量水,分别用筷子敲打、用嘴巴吹的方法让瓶子发声,他发现这两种方法所发出的声音音调是不同的。采用 嘴巴吹 的方法瓶子发出的声音更深沉(即音调更低)。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物体的发声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为什么这两种方法所发出的声音会不同? 用筷子敲打时主要是瓶子和水在振动;用嘴巴吹时,主要是瓶内空气在振动,所以发出的声音不同 。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
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涉及 光学和热学 (填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名)。
(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 观察(或对比,推理) 。
(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的态度是 实事求是(或实话实说) 。
15.【日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C)。
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月季最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16.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合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B)。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7.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的途径到达地球。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D)。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
【解析】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只能说明其他天体上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但不能说明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也可能是地球上的简单有机物进化来的。由于人的认知水平的限制,课本上的知识在一定阶段人们认为合理,但随着时代发展可能会有更科学合理的观点,不一定是永远科学、客观的,不能作为绝对的依据。科学源于幻想,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也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宇宙胚种论”是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没有经过实验证明,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
18.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的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1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下列观点中,不可取的是(多选)(AD)。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于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19.某地水上乐园举行“彩虹派对”时发生粉尘爆炸。当时,主持人正在台上带动气氛,派对里数百人穿着白色棉质T恤,一部分人穿着泳衣,在摇滚区跟着音乐开心地舞动。当舞台周边喷出各种颜色的粉尘后,台下顿时烟雾弥漫,引发闪燃,“砰”的一声主舞台前发生爆炸,角落蹿出火光,舞台前方民众瞬间着火成火球。此次粉尘爆炸事件最终造成各种轻重伤者共498人。
(第19题)
其实任意可燃物,如果与空气(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比例范围后,点燃都会发生爆炸。小明想验证这一观点,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准备了茶叶罐、面粉、洗耳球、酒精棉团等材料对粉尘爆炸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科学老师告诉小明,要做好粉尘爆炸实验,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容器的气密性要好;容器的容积要适中;面粉在容器中要被充分扬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铁质茶叶罐与纸质茶叶罐哪个气密性好些,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验?
【答案】取空茶叶罐,盖好盖子,全部浸没在热水中,观察罐子周围有没有气泡冒出。若没有气泡则说明气密性良好。因为空罐内有空气,浸没在热水中,空气受热膨胀,若漏气,一定会有气泡冒出。
(2)在用洗耳球吹气的条件下,发现“将一小匙干燥的面粉堆放在罐底靠近小孔处”,面粉被扬起的程度较差。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答案】取一小塑料药瓶,剪去颈部,从底部侧面打一小孔,将一小匙干燥的面粉放入小药瓶中,把小药瓶放在罐内,使药瓶的小孔与罐上的小孔对齐,再用洗耳球吹气。这样面粉被扬起的效果很好。如下图所示:
(3)从放入燃烧着的酒精棉团,盖上盖子,到吹气,大概需要10s的时间。你有什么办法能测出罐内酒精棉团持续燃烧的时间,从而确定选用大罐还是小罐?
【答案】取用一小团蚕豆大小的棉团,用滴管滴几滴酒精,点燃后放入罐中,盖上一块玻璃片,测定棉团持续燃烧的时间。若燃烧时间超过10s,则罐子的容积符合实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