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型意象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揣摩语言,体味词的思想感情和独特意境。
思维发展:体会诗歌吊古伤今的艺术特色。
文化传承:背诵整首词。
【知识储备】
一、走进王安石
字??
??
,号???
???
,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神宗即位,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
”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二、背景视窗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三、读诗词,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澄江似练 征帆去棹 斜矗 漫嗟荣辱 寒烟衰草
【文本赏析】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告诉我们怎样的信息?
地点:_________;时令: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
。
把全词置于一个___________的角度,一片______________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2.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后人以之为鉴了没有?
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
5.“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用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仅仅是用来批判商女吗?
总结这首词使用的手法。
【限时检测】
(一)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注]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
B.颔联写诗人为自己在忧国忘家之时,依然保有求田问舍之心而感到欣慰。
C.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马提笔写诗作文。
D.本诗两处涉及求田典故,第一处侧重于借许汜暗示自己有归隐之意。
E.汉上旧居为回忆之景,诗人由此生发自己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6分)
桂枝香答案:
介甫、半山
唐宋八大家
地点:故国
;时令:晚秋;天气:初肃
。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
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
、峭拔。这是对山水的静态描绘:澄澈、峭拔。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动态)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
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
5.作者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意在说明责任不在商女,而在于让商女唱曲的统治者。这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
6.1、借景抒情,借眼前壮美景色抒发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2、借古讽今,借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
3、用典自然贴切,笔力刚劲。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1.B、C
2.答案:①一方面,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②另一方面,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③两种感情错综矛盾,“却”字表明后一感情更占上风,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