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2.了解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的经过。
3.掌握西安事变的发生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理解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5.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6.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意识。
重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教师播放《新闻联播》2014年9月18日刘云山在沈阳纪念九一八事变讲话片段)同学们,每年的9月18日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都会纷纷拉响防空警报,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2014年9月1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残历碑广场上,由抗战老战士、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大学生、台胞台商代表约1000人举行了“勿忘九一八撞钟纪念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那么九一八事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二、教材引导 自主学习
见学生用书课前预习。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
1.引导学生阅读本课课文,根据幻灯片出示的表格,找出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发生地点在辽宁沈阳城,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最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小组合作:(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3.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社会的各阶层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出示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事变后: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阅读材料并回答:
(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政策?
(2)国民政府对此案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教师出示张学良由于不抵抗而被称为逃跑将军以及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的图片)
教师过渡:由于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十几万人被迫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的生活。下面请通过歌曲《松花江上》来感受一下。
(3)这首歌曲写出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悲愤;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4)东北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又是怎么做的呢?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你知道哪些抗日义勇军的英雄事迹吗?
讲述杨靖宇、“八女投江”和“十二烈士山”事迹;列举一些抗日英雄:佟麟阁、赵登禹、高志航、吉鸿昌、马占山、马本斋、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大刀英雄——任常伦;驰骋抗日战场的名将——赵尚志;松花江畔的抗日勇士——夏云杰;构筑地下长城的抗日勇士——张森林;转战长白山区的抗联勇士——曹亚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永远的丰碑——左权;功勋卓著的将军——徐海东;林海雪原中的抗联英雄——许亨植;血染抗日战场的虎将——叶成焕……
东北抗日联军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岁月里,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与日寇进行斗争。许多中华儿女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些抗日英雄们永垂不朽!(全体肃穆。)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事变
教师过渡:从九一八事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不仅是东三省,而是要独占中国。日本占领东北后还步步紧逼,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哪里?(——华北。)而且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在(1935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中国,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历史背景下创造了这首歌曲。这首歌成为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斗号角,成为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在中国共产党和北平学生的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爆发了。
“1935年12月9日上午,学生游行队伍奔向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举行总示威。队伍走到前门,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队的拦截。经学生代表反复交涉,军警才让游行队伍分批分别由前门和宣武门进入内城。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军警的血腥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活动,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苏区各界民众集会声援全国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
(教师归纳总结,一二·九运动是一次著名的爱国救亡运动,它大大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教师播放电影《西安事变》片段。
(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在哪里?
(2)“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如何?
分组回答: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成功捉住了蒋介石,如果你是当事人,你想怎样处置蒋介石?
创新回答:答案开放。
延伸: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
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深化:怎样评价西安事变?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
归纳: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1.歌诀小结:
历史歌谣:
九一八事变三一年,日占东北我们家园;
中共要建统一战线,张杨二将实行兵谏;
共产党派周去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基本结束十年内战,初步形成统一战线。
2.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而不是高呼“勿忘国耻”的口号,月圆更怀强国志,知耻长谋福安康。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五、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见
课后作业。
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前后梳理。还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