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一天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小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24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难点:掌握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推算方法。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70页内容和第71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3分钟) 1.创设情境,尝试引入新课。
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同学们你们对时间了解多少呢?
学生交流汇报:一天有24小时。时间有年、月、日,还有时、分、秒,我每天中午12点吃午饭,晚上9点睡觉,一节课有40分……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同学们对时间有了很多的了解。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天的时间——认识24时记时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1)引导学生认识24时记时法。
提问:看一看,说一说,淘气在做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补充归纳总结:
图中两个钟面上的读数相同,都是1时,但显然指的并不是同一个时刻。我们知道一天中时针要转两圈,而时针转一圈是12时,所以一天有24时。在转两圈的过程中,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两次,为了加以区分,可以在时刻前面加上时间限制词,如左图可以说是凌晨1时,淘气在睡觉,右图可以说是下午1时,淘气在看书。如果不加限制词,那就要采用一种新的计时方法——24时记时法,即在时针转第二圈时把显示的时数加上12,如下午1时就可以表示为13时。
(2)引导学生了解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表示上的区别。
①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某一时刻时,一定要在时刻前加上表示时间的限制词。例如,凌晨1时和下午1时加上限制词“凌晨”和“下午”就区别开了。
②24时记时法用不同的数表示,不加限制词也会让人清楚地知道是哪一时刻。例如:下午1时可以表示为13时;21:00就表示晚上9时,23时就表示晚上11时……
(3)引导学生学会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的换算。
24时记时法是把中午12时以后的普通记时法的时刻加上12计算出来的,所以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方法如下:
例如:夜里11时就是23时,15时就是下午3时。
提问:填一填,说一说,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多长时间?
学生交流汇报,指名回答:
学生1回答:第二次取信的时间14时就是下午2时,第三次取信的时间18时30分是下午6时30分,中间经过的时间,我们可以在钟表面上数一数,知道是4时30分。
学生2回答:从第二次取信的14:00,到第三次取信的18:30,中间有15、16、17、18共4时,加上30分是4时30分。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1分钟) 1.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时间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而且是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从学生一天中熟悉的时间入手,便于学生思考,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24时记时法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感受到24时记时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24时记时法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