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3 存零用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3 存零用钱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9 17: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存零用钱
教学目标 1.结合“存零用钱”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的过程,感受转化思想。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84页内容和第85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4分钟) 1.创设情境,尝试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接连逛了两次文具店,总是在探究花钱的问题,你们想过存钱的问题吗?我们不能总是伸手向爸爸妈妈要钱,应该把我们手中的零用钱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同学们平时有零用钱吗?当你们的零用钱没有用完时,你们会怎样安排呢?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存零用钱——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22分钟)
提问: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淘气1月存了11.5元,2月存了3.2元,要求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就是把11.5元和3.2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1.5+3.2。
(2)引导学生探究11.5+3.2的计算方法。
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集体讨论,展示算法:
方法一 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转化为几元几角,再将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最后合并得数,并将其转化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11.5元=11元5角 3.2元=3元2角
11元+3元=14元 5角+2角=7角 也就是14.7元。
方法二 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转化为以“角”为单位的整数,然后相加,最后把结果转化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11.5元=115角 3.2元=32角
方法三 列竖式计算。先将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笔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方小数点的位置点上小数点。
提问:他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类比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选择用竖式计算。
29.9-14.7=15.2(元)
提问:结合上面的问题,说一说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强调:1.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是相同数位对齐。2.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元”对着“元”,“角”对着“角”,“分”对着“分”,相同数位对齐之后,才能相加、减。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3题。
4.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倡导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在实际环境中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点对齐”的原因,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小数计算方法的掌握。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