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物质的构成 培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物质的构成 培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19 15:5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物质的构成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C.?分子与分子之间没有空隙????????????????????????????????????D.?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微粒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
①放在盐水中的鸡蛋被腌咸了;②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空气中的尘土飞扬;
③糖溶解在水中,使水变甜;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在游动
A.?②③??????????????????????????????????B.?①③??????????????????????????????????C.?②④??????????????????????????????????D.?以上都是
3.《舌尖上的中国2》中推出了扬州烫干丝:大白干切成细丝,反复洗烫,去尽豆腥味,浇上精制卤汁及芝麻油,佐以姜丝、虾米而成.下列有关烫干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白干切成细丝,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发生改变
B.?切成细丝的干丝“藕断丝连”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C.?烫干丝香味四射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烫干丝的温度越高越能入味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4.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5.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解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空隙
C.
八月桂花飘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
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A.?A???????????????????????????????????????????B.?B???????????????????????????????????????????C.?C??????????????????????????????????????????D.?D
6.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二氧化氮(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D.?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7.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変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8.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物质的温度????????????????????????????????????????????????????????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9.国家明确要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禁止吸烟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之间有作用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0.?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C.?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D.?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11.2018 年 12 月 16 日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温州,方便了长沙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质量变大
C.?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碘酒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C
气体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
D
固体碘受热升华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A.?A???????????????????????????????????????????B.?B???????????????????????????????????????????C.?C???????????????????????????????????????????D.?D
13.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C.?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14.?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车轴承和骨架是由合金制成,轮胎是由合成橡胶制成
B.?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做燃料,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符合“节能减碳”的环保理念
D.?在加油站附近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15.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纳米)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二、填空题(共5题;共11分)
16.图中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17.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________。
?
18.?2012年5月,日本科学家开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层,这说明:
①________;②________。
19.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20.?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B中,塑料挂钩的吸盘能“吸”在平滑的墙面上,是由于?________的存在;图C中,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图D中,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力.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7分)
21.如图所示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1)A的名称是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___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具有挥发性。
22.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着”,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颜色变为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这个实验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题;共7分)
23.南宋诗人杜耒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描绘了中华民族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生生不息.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泡茶过程中有许多物理知识,请举两例.
24.为了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我们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如图所示。通过比较混合前后的总体积,即可推断出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连续分布的还是存在空隙的。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在直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定量的________(选填“水”或“酒精”),并且优先选用内径较________(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B 4. D 5. D 6. C 7. A 8. B 9. D 10. D 11. D 12. C 13. B 14.D 15. D
二、填空题
16.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17.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8. 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9.温度
20.2.55;大气压;振动;引
三、实验探究题
21.(1)胶头滴管;取少量液体(2)滤纸条由管口至管底逐渐出现红点;氨水具有挥发性
(3)便于观察实验现象(4)两种试剂放反了;氨水
22. (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B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四、解答题
23.解:(1)加热可以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温度升高,从而加快蒸发,达到“杀青”的目的.
(2)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3)壶嘴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4. 水;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