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C.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
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同学的身高是160cm
B.人的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C.学校百米纪录是13min
D.某同学大拇指的宽度为
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8.60
cm
B.1.60
cm
C.1.6
cm
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5.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依次是74.4cm、74.3cm、74.5cm、74.3cm,则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74.38cm
B.74.4cm
C.74.5cm
D.74.375cm
6.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铅球成绩为40
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
C.跳绳1
s跳100次
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
7.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各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认真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个1元硬币的厚度
D.选用分度值更大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8.在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________。
9.如图所示,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cm,图乙中机械停表的示数是________s。
10.某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1
dm、14.52
dm、14.53
dm、14.98
dm,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此木板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 dm。?
11.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
(2)—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选填“A”或“B”)。
A.
B.
12.小丽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她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F是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普通教室的高度一般在之间。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在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左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A
解析:某个同学的身高是160cm,符合实际,故A正确;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60次的时间在60s左右,故B错误;学校百米纪录大约是13s,故C错误;某同学大拇指的宽度约为,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金属块左端读数是7.00
cm,右端读数是8.
60
cm,所以金属块的实际长度是
8.60
cm
-
7.00
cm
=
1.60
cm.
4.答案:C
解析: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是错误,而非误差。误差是无论怎样细致测量、选用精密仪器也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
5.答案:B
解析: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四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
6.答案:D
解析:中学生掷铅球的成绩在10m左右,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1min跳绳可达180次左右,1000m跑成绩在4min左右。
7.答案:C
解析:由于1元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故A、B错误;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1个1元硬币的厚度是最佳方案,
即采取累积法,总厚度较大,易于测量,误差较小,故C正确;选用分度值更大的刻度尺进行测量会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更大,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B;2.45
解析: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选B;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2.45cm.
9.答案:4.40;32
解析:[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记录数据时需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并注明单位,还需注意被测物体一端是否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此铅笔长度
由于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故长度在之间均可。
[2]机械停表的大表盘以秒为单位,小表盘以分钟为单位。现小表盘指针已过半,所以大表盘应以30
s后来读数,故图乙中机械停表的示数为32
s。
10.答案:1
cm;14.52
解析:由物体长度记录数据14.51dm,可以知道测量结果精确到厘米,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结果中错误的数据不能参加平均值的计算,此题中的14.98dm和其他三个数据差距较大,明显是错误的,计算平均值时应去掉,另外计算结果的位数要与测量结果的位数相同(分度值相同),即。
11.答案:(1)1.54
(2)B
解析:(1)由题图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圆的左侧与对齐,右侧在处,所以圆的直径。
(2)将纸带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再除以圈数n,就是纸带的厚度,B正确。
12.答案:(1)A C 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2)DBEF
解析:细铜丝的直径用一般刻度尺无法测出,应该采用特殊的方法即积短为长、测多算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