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课件(5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搭石课件(5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1 17:4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七彩课堂|李海啸
刘章
1939年生于河北省兴隆县。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多部诗文集。
第一课时
1.
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目标
速度默读课文,说一说,读完这篇课文你用了几分钟?
整体感知
回顾课文,思考:作者通过描绘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四个部分,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1、什么是“搭石”?
2、“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去,这就是搭石。
搭石
搭石是把
石头摆在小溪里

搭石是把(
)的石头摆在小溪里。
搭石是(
)把(
平整方正
)的石头(
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
)摆在小溪里。
平整方正
家乡的人们
填一填。
平整方正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长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不便、麻烦、甚至很辛苦,这也是搭石的原因。
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什么?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不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
搭石对于作者家乡的人们来说,本是一种在平常不过的日常活动,但作者却说,它是家乡一道风景。
默读第2-4自然段,前后桌互相说一说,搭石给家乡带来了怎样的风景。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风景一: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摆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淳朴、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摆搭石
画面美
心灵美
村民一心想着为别人,方便他人的美好品质。
比喻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走搭石
风景二: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将脚步声比喻成轻快的音乐,突出了协调人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显示出了美感。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比喻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仿写。
书架上一排排书籍,像莱茵河上一艘艘等待出发的船只。
说一说:文中“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脸朝下,弯下腰
尊老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个“理所当然”让我们看出这些乡亲们把帮助别人、热情待人、尊敬老人看成很自然的事情。
理所当然:
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一行人走搭石
老人摆搭石
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礼让搭石
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回顾全文想一想:那一排排搭石象征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
借物喻人,借搭石任人走任人踏的特点比喻这里的人们具有淳朴的民风,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赞搭石
为他人着想
相互谦让
尊老爱老
搭石,构成家乡一道美丽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5.搭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本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概念:写人离不开写事情,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的品质,是记叙性文章常用的方法。
效果:人物的品质(特点)更加突出。
运用:如这篇课文,五个自然段前四个自然段写了五个画面:摆放搭石、整理搭石、紧走搭石、礼让对方、帮助老人。特别是第4自然段选取了生活中两个具体的事例,虽然看似平凡,但是却写出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
具体事例写人
以小见大的写法
用具体事例来写出人物的品质或者特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因为我们年纪小、阅历浅,大材料可遇不可求。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这些小材料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我们在作文时学习选取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
比如本课,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摆搭石的时候精心摆放,走搭石时充满诗情画意,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背老人过溪理所当然。这些小事透露的是人情美和心灵美。
1.要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发现写作素材;
2.描写事物的时候,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者用质朴的语言描述。
以小见大的写法
最平凡的美
昨天的一场暴风雪使得气温骤降,北风在耳旁呼啸,路上的人都“全副武装”。这种天气,要不是因为必须上学,我真不愿意出门。
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想一想哪些平凡事物让你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就像“搭石”一样,虽然平凡,却让人感受到人们美好的品质。
主题延伸
走在路上,我看到清洁工阿姨在路上清理积雪。她先用扫帚把雪扫在一起,再用铁锨铲到旁边,铲一会儿就要脱下手套哈气,再接着扫,接着铲……不一会儿,积雪在路边堆成高高的一堆,她那认真的样子,仿佛在雕琢一件工艺品。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特别渺小。阿姨那么辛苦都不怕冷,而我什么也不干还不想出门。再回头看那个阿姨时,我猛然觉得她是那么的美。
男孩与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又认真地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又严肃,仿佛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敢的神情。
平分生命
抽血时,男孩十分安静,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他一生的坚强。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袖子,露出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平分生命,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思考:1.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男孩做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承诺?
三、说说加点字有什么含义。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此处的风景有特殊的含义:一是指搭石是一道自然风景,二是指搭石是体现人情美的风景。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