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2.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
A.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
C.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
D.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
3.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C.敲击水瓶琴
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5.如图,小明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D.人眼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发声音叉的振动。
6.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7.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
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 )
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C.用选项
A
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D.用选项
B
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8.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烛焰晃动
B.钢尺振动
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倒车雷达
9.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发声.为了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我们可以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下面关于敲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泡沫球的振动就是鼓面的振动
B.我们听到的鼓声是泡沫球振动产生的
C.我们听到的鼓声是鼓槌振动产生的
D.泡沫球振动可以用来说明鼓面在振动
10.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如图所示。这个实验中小“人”在音乐声中跳舞不能说明的是( )
A.声音由振动产生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固体可以传声
二、多选题
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三、填空题
12.如图所示为
2019
年
4
月
23
日纪念中国海军建军
70
周年海上阅兵的情景。威武的中国海军将士喊出嘹亮的口号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播响彻云霄,彰显出了中国海军的强
大与自信。
13.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_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入人耳?
14.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
15.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音乐声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
16.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采集变得越来越匮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3.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底的深度为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这种方法测量月亮和地球的距离,原因是_____。
17.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李用棉线连接两个塑料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在相距10m远的地方可以相互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当他们正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另一位同学捏住了棉线的某一部分,此时他们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四、实验题
18.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现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_,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
19.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B
6.A
7.A
8.A
9.D
10.B
11.ABD
12.振动
空气
13.振动
空气
14.振动
空气
能量
15.振动
能量
16.2550
不能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7.固体能够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减弱
真空
传声
19.铃声越来越小
铃声越来越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0.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