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2.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晶莹的露珠
B.林立的冰川
C.变小的干冰
D.洁白的雾凇
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5.对下列物理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吸热升华
B.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
C.严冬窗户外表面出现冰花,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
D.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6.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9.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河消融
B.仲夏,绿叶挂珠
C.深秋,红叶落霜
D.寒冬,滴水成冰
10.如图所示的冰箱,在使用中包含多种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制冷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冻室升华吸热,在冷凝器凝华放热来工作的
B.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冰镇矿泉水,放置一会儿瓶壁上会出现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D.电冰箱内侧壁会附有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
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13.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
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
(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14.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15.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
16.科学家硏发岀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碳粉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使纸张上的黑色碳粉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
17.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而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______,吸热变为干冰的蒸气,使空气温度急速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降过程中冰粒又变成水滴,这是______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18.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19.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降水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①凝成小水滴或②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上面①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与上面②过程物态变化相同的是(_________)
A.冰雪消融
B.湖面结冰
C.眼镜起雾
D.窗户结霜
(3)下雨后,小萧在佛灵湖公园散步,闻到莞香花的香味,这是_________现象,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运动;她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_________力。
20.可燃冰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固体结晶,其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可燃气体。
21.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热。该实验采用水浴法而不用直接加热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已知碘的熔点113.5℃,沸点184.4℃)
22.物理课堂上,小金老师让学生观察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奇特现象。她将干冰放入试管,将气球套在试管口上,过一会儿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一段时间发现试管壁外面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外壁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C
6.C
7.C
8.A
9.C
10.D
11.C
12.B
13.B
14.C
15.C
16.吸收
升华
17.升华
凝华
熔化
18.汽化
放出
凝华
19.液化
放出
D
扩散
无规则
引
20.升华
21.升华
吸
防止碘熔化
22.升华
凝华
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