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声音是什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1声音是什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20 21:5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
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4)知道声音是具有能量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从关键现象中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得出规律;
(2)通过自身实验体验,日常常见现象中,体会分析该现象中包含的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
(2)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鱼缸、抽气机、闹钟、广口瓶、音叉、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⑴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
⑵演示:敲击一下桌面,我们听到了声音。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⑴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①将发声的音叉触及脸颊;
②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⑵实验结论: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条件
⑴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和假说: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做媒介,也可能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在真空中就可以传播。
进行实验:
①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同学敲桌子另一端;
②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广口瓶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人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声波
⑴用多媒体演示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指导学生观察水的振动形成的水波。
⑵用多媒体演示弹簧一端振动时,振动在弹簧上形成疏密相间的波。
⑶演示敲击音叉时,人耳能听到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这时教师用多媒体模拟音叉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声波向四周传播的过程。
⑷由学生根据水波、弹簧波的形成及传播,总结出结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什么是声速?
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更快。
③知道在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
④讨论:
a、百米赛跑中,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b、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⑤这一部分内容学生的感性认识相对较少,可在课后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一个测定声音速度的探究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反思
主要教育目标课题引入,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作品
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供大家观看,并对作品的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评价归纳
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巩固练习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应用
利用几个问题,将声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