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1 卤代烃 同步练习(4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1 卤代烃 同步练习(4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19 17:42:07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章节自我强化训练3.1.1
卤代烃的分类及物理性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烃的衍生物中一定有氢元素
B.烃的衍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卤代烃中各物质所含元素种类一定相同
D.烃的衍生物是指由烃经一步反应得到的有机生成物
2.下列有机物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
A.2-氯丁烷?????B.四氯化碳?????C.硝基苯?????D.氯仿
3.DDT的发明为人类解决消灭害虫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随后发现的副作用较多,而且不易降解,使人们怀疑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颁发给其发现者---瑞士化学家米勒是个错误,但其禁用的后果又逐渐显现。近期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决定总算为DDT部分正名:"只要使用得当,并不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DDT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DD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DT的分子式为C14H9Cl5
B.DDT属于烃
C.DDT的官能团由氯原子和碳碳双键
D.DDT和CCl4互为同系物
4.中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现代人因为氟氯代烷造成的臭氧层空洞也在进行着“补天”。下列关于氟氯代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5.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
A.乙苯???????B.全氟丙烷?????C.氯乙烷?????D.氟里昂
6.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
A.
B.CH3CH2NO2
C.CH2CHBr
D.CH2CH2
7.下列有机化合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有(??
)
A.CH3CH3?????B.CH2=CHCl
C.CH3CH2OH?????D.CH3COOCH2CH3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
A.氯乙烯?????B.溴苯???????C.四氯化碳????D.硝基苯
9.下列有关氟氯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氟氯烃是一种含氟和氯的卤代烃
B.氟氯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有毒
C.氟氯烃大多无色、无臭、无毒
D.在平流层中,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层的循环反应
10.关于
(商品名为氟利昂-1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卤代烃??????????????????????
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能发生消去反应
11.下列卤代烃中沸点最低、密度最小的是(??
)
A.CH3CH2CHCl2
B.CH3CH(Cl)CH3
C.CH3CH2CH2Br
D.CH3CH(Br)CH3
12.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苯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C.苯乙块分子中最多有6个原子共直线
D.氟利昂-12(CF2Cl2)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有两种空间结构
13.下列各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①1,2,2—三氯丙烷
②乙烷
③丙烷
④异戊烷
⑤2,2—二甲基丙烷
A.①④⑤③②?????
B.①③④②⑤?????
C.⑤④①③②?????
D.⑤①③④②
14.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轮烷是一种分子机器的“轮子”,合成轮烷的基本原料有、丙烯、戊醇、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
丙烯能使溴水退色
C.
戊醇与乙醇都含有羟基
D.
苯与足量氢气在镍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15.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会出现分层的是(
?
)
A.乙醇
B.苯
C.四氯化碳
D.汽油
16.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原子
D.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
1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和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从石油分馏中获得
B.淀粉、菜籽油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大于溴乙烷
D.苯乙烯(
)在一定条件下可加聚反应,不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18.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熔点:戊烷>2,2一二甲基戊烷>2,3一二甲基丁烷>丙烷
B.密度:CCl4>CHCl3>H2O>苯
C.同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2量:丙炔>乙烷>乙烯>乙炔>甲烷
D.同物质的量物质消耗O2量:己烷>环己烷>苯>苯甲酸
19.下列关于氟氯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的卤代烃
B.氟氯烃化学性质稳定,有毒
C.氟氯烃大多数无色,无臭,无毒
D.在平流层,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可引发损耗O3的循环反应
20.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此键线式所表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2).此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
(3).此有机物用系统命名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
(4).写出结构简式:
2,2-二甲基-3-乙基己烷__________;
(5).写出结构简式:
2-甲基-2-丁烯__________;
21.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会迅速对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一种药剂——氯乙烷(沸点为12.27℃
)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1)氯乙烷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CH3CH2Cl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乙烷与氯气反应
B.乙烯与氯气反应
C.乙烷与HCl反应
D.乙烯与HCl反应
(3)选择上述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们通过电视画面经常可以看到在奥运会等各种激烈的比赛过程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医生随即对运动员的伤部喷射一种液体药剂来急救。该液体药剂为氯乙烷(沸点12.27℃),可进行局部冷冻麻醉的应急处理。完成下列问题:
(1).制取氯乙烷(CH3CH2Cl)的最好的方法是(??
)(填序号)
A.乙烷与氯气反应
B.乙烯与氯气反应
C.乙烷与氯化氢反应
D.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2).写出所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3).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氯乙烷中卤素原子的正确操作步骤是_______(填写合适的序号)。
①加入AgNO3溶液
②加热
③加入足量盐酸酸化
④加入足量硝酸酸化
⑤通入氯气
⑥加入NaOH溶液
⑦冷却至室温
23.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乙烯的电子式__
_____,乙烷的分子式___
_____,
乙醇的结构式____
____,氯乙烷的结构简式___
_____。
(2).写出②、④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24.1,2
-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
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
-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烃的衍生物中不一定含有氢元素,如CCl4,所以错误;B项,经的衍生物首先为有机物,因此烃的衍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正确;C项,有的卤代烃中含有H元素,有的岗代烃中不含H元素,如CCl4,所以错误;D项,烃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烃中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产物,但并不一定是经一步反应得到的,所以错误。
2.答案:C
解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C项,硝基苯中不含卤素原子,不能称之为卤代烃。
3.答案:A
解析:从DDT的结构简式可知A项正确;由于DDT中存在着氯原子,则不属于烃,B项错误;在DDT中不存在碳碳双键,C项错误;DDT和CCl4中Cl个数不同,两者不互为同系物,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CH2ClF只有一种结构,B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A.乙苯中含有苯环和乙基,无卤素原子,不属于卤代烃,故A选;B.全氟丙烷为丙烷中氢原子被氟原子全部取代得到的,全氟丙烷属于卤代烃,故B不选;C.氯乙烷可以看作乙烷中1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的,氯乙烷属于卤代烃,故C不选;D.氟利昂可以中含有F原子,属于卤代烃,故D不选,故选A.
6.答案:D
解析:可看作甲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l取代;CH3CH2NO2可看作CH3C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硝基取代;CH2=CHBr可看作CH2=CH2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Br原子所取代的产物;只有?CH2—CH2不属于烃的衍生物。
7.答案:A
解析:
8.答案:D
解析:硝基苯属于烃的衍生物中的硝基化合物,不含卤素原子,肯定不属于卤代烃。
考点:卤代烃判断。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A
解析:A.含有、原子,属于卤代烃,故A正确;B.为四面体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为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D.只有1个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11.答案:B
解析:碳原子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卤代烃的沸点随卤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根据此规律判断,B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A.
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为高分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则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
苯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转化为单键,生成氯代苯乙烷,故B错误;
C.
苯环中与乙炔基直接相连的C及对位C共线,且与2个H共线时最多有6个原子共直线,故C正确;
D.
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任意2个H均为相邻位置,则氟利昂?12(CF2Cl2)性质稳定,不易燃烧,只有一种空间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1,2,2-三氯丙烷是极性分子,分子之间存在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另外氯元素的分子量大于氢元素,所以1,2,2-三氯丙烷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相应的烷烃。所以1,2,2-三氯丙烷的沸点最高。异戊烷与2,2-二甲基丙烷含有相同的碳原子,而2,2-二甲基丙烷的支链越多,所以沸点比异戊烷小。乙烷,丙烷,异戊烷,2,2-二甲基丙烷都是同系物,碳原子数目增多,沸点增大。所以沸点由高到低是①④⑤③②,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都不符合。
14.答案:A
解析:是正四面体结构,没有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退色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戊醇与乙醇都含有羟基,故C正确;在镍催化作用下苯与足量氢气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D正确。
15.答案:A
解析:D.汽油和水互不相溶,与水混合后静置,出现分层,故A不选;B.苯和水互不相溶,与水混合后静置,出现分层,故B不选;C.四氯化碳水互不相溶,与水混合后静置,出现分层,故C不选;A.乙醇与水混溶,不分层,故D选.故选A.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C
解析:所有的卤代烃都有毒,故C错误。
20.答案:(1).
(2).3,3-二甲基-2-氯丁烷;
(3).1,2-二甲(基)苯;
(4).
(5).
解析:
21.答案:(1)氯乙烷的沸点较低,易挥发而吸收热量,使局部冷冻麻醉(2)D(3)烷烃的卤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而且反应很难停留在一元取代阶段,所以得到的产物往往是混合物;而用乙烯和HCl反应只有一种加成产物,所以可以得到相对纯净的产物CH2=CH2+HClCH3-CH2Cl
解析:为制得纯净的氯乙烷,应用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而不宜用乙烷与Cl2的取代反应。因为乙烯与HCl的加成产物只有一种,而乙烷与Cl2的取代产物是多种氯代烷的混合物。
22.答案:(1).D;
(2).CH2=CH2+HCl→CH3CH2Cl;加成反应;(3).氯乙烷沸点低,挥发时吸收热量,可起到冷冻麻醉的作用;(4).⑥②⑦④①
解析:
23.答案:(1).
;C2H6
;CH3CH2Cl
(2).;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解析:
24.答案:(1).C2H5OH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答除去CO2、SO2
(4).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
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
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章节自我强化训练3.1.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苯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C.苯乙块分子中最多有6个原子共直线
D.氟利昂-12(CF2Cl2)性质稳定,不易燃烧,有两种空间结构
2.由溴乙烷制取乙二醇的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类型可能为(??
)
A.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
B.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
C.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D.消去反应、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3.关于下列物质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
B.乙二醇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
C.酚类化合物有毒,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D.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用于防腐
4.下列反应:(Ⅰ)1-溴丙烷与2-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醇溶液混合加热;(Ⅱ)1-溴丙烷与2-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加热,关于反应中生成的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Ⅰ)和(Ⅱ)产物均不同
B.(Ⅰ)和(Ⅱ)产物均相同
C.(Ⅰ)产物相同,(Ⅱ)产物不同
D.(Ⅰ)产物不同,(Ⅱ)产物相同
5.卤代烃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可得格氏试剂R—MgX,它可与醛、酮等羰基化合物加成:,产物经水解可以得到醇,这是某些复杂醇的合成方法之一。现欲合成(CH3)3C—OH,下列所选用的卤代烃和羰基化合物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乙醛和氯乙烷
B.甲醛和1-溴丙烷
C.丙酮和一氯甲烷
D.甲醛和2-溴丙烷
6.下列有关卤代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和两种结构
B.氯乙烯只有一种结构,而1,2﹣二氯乙烯有两种结构(考虑立体异构)
C.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将其与过量NaOH水溶液共热充分反应后,再滴入溶液,可观察到浅黄色沉淀生成
D.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物相同,反应类型不同
7.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氯水,均有红棕色液体生成
B.向甲、乙、丙、丁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C.向甲、乙、丙、丁中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D.乙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得到两种烯烃
8.氟利昂是一种氟氯代烃,常用作冰箱(柜)的制冷剂,但国际环保组织提出,到2000年禁止生产使用氟利昂做制冷剂的冰箱(柜),其主要原因是(??
)
A.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有毒
B.氟利昂会产生温室效应
C.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
D.氟利昂会形成酸雨
9.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C4H10OC4H8C4H8Br2(丙),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A.
B.
C.
D.
10.氯仿(CHCl3)常因保存不慎而被氧化,产生剧毒物光气(COCl2),反应为2CHCl3+O2→2HCI+2COCl2.光气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使用前可用硝酸银稀溶液检验氯仿是否变质
B.CHCl3分子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COCl2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
D.COCl2分子中含有3个σ键、1个π键,中心碳原子采用sp2杂化
11.某一溴代烷水解后的产物在红热铜丝催化下,最多可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该一溴代烷的分子式可能是(  )
A.C4H9Br
B.C5H11Br
C.C6H13Br
D.C7H15Br
12.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轮烷是一种分子机器的“轮子”,合成轮烷的基本原料有、丙烯、戊醇、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
丙烯能使溴水退色
C.
戊醇与乙醇都含有羟基
D.
苯与足量氢气在镍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13.现有两种有机物A()、B(),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均为3:2
B.二者在NaOH的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C.一定条件下,二者在NaOH溶液中均可发生取代反应
D.A物质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B物质的一溴代物有2种
14.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取1,2-二溴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
)
A.
B.CH3CH2BrCH2BrCH2Br
C.CH3CH2BrCH2=CH2CH2BrCH3CH2BrCH2Br
D.CH3CH2BrCH2=CH2CH2BrCH2Br
15.由CH3CH2CH2Br制备CH3CH(OH)CH2OH,依次发生反应的类型和反应条件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A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常温
B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NaOH醇溶液/加热、常温、NaOH水溶液
C
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加热、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
D
消去反应、加热反应、水解反应
NaOH水溶液/加热、常温、NaOH醇溶液
A.A??????????B.B??????????C.C??????????D.D
16.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对应气体时,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生成的气体
试剂X
试剂Y
A
电石与水反应制取的乙炔
溶液
的溶液
B
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制取的二氧化碳
饱和溶液
澄清石灰水
C
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制取的乙烯

酸性溶液
D
与浓硫酸加热至170℃制取的乙烯
NaOH溶液
的溶液
17.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有机物A和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C.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1mol
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
NaOH
18.为探究一溴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三种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B.乙
C.丙
D.都不正确
19.烯烃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下面的框图进行反应.
已知:D是。
请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框图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填数字代号).
(3).框图中反应④属于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4).C在NaOH溶液中水解得到产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5).写出由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由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完成下列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1).2-氯丙烷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
(2).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
(3).乙醇和浓硫酸加热(170℃)__________。
(4).2-丁烯的聚合反应__________。
(5).苯酚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
21.下图所示是完成1,2-二氯乙烷某些性质的实验装置。
(1)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试管A里加入2mL
1,2一二氯乙烷和5mL
10%的NaOH乙醇溶液,再向试管里加入几小块碎瓷片。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用水浴加热试管A里的混合物(其主要生成物仍为卤代烃),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为检验产生的气体,可在试管B中盛放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向反应后试管A中的溶液里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几滴AgNO3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某同学依据溴乙烷的性质,如图1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等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Ⅰ:在试管中加入5mL
1mol/L
NaOH溶液和0.5mL溴乙烷振荡.
实验操作Ⅱ:将试管如图1固定后,水浴加热.
(1)据图1:用水浴加热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实验中需要检验的产物是:________?,水的作用: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3.1,2
-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
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
-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
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为高分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则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
苯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转化为单键,生成氯代苯乙烷,故B错误;
C.
苯环中与乙炔基直接相连的C及对位C共线,且与2个H共线时最多有6个原子共直线,故C正确;
D.
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任意2个H均为相邻位置,则氟利昂?12(CF2Cl2)性质稳定,不易燃烧,只有一种空间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该反应过程可能为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1,2
-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水解得到乙二醇.
3.答案:C
解析:A.四氯化碳是卤代烃,可做灭火剂,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乙二醇型防冻液采用乙二醇与软水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沸点较高,不易结冰,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苯酚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医疗消毒,苯酚在医院里广泛使用,消毒药皂的味道也是苯酚产生的,故C选项错误;
D.35%~
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医学和科研中保存生物标本,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C。
4.答案:C
解析:1-溴丙烷与2-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醇溶液混合加热,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CH3CH=CH2;1-溴丙烷与2-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加热,均发生取代反应,分别生成1-丙醇和2-丙醇,故选C。
5.答案:C
解析:由信息:可知,此反应原理为断开C=O键,烃基加在碳原子上,一MgX加在O原子上,产物经水解得到醇,发生取代反应,即氢原子(一H)取代—MgX,现要制取(CH3)3C—OH,即要合成2-甲基-2-丙醇,则反应物中碳原子数之和应为4。氯乙烷和乙醛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得到CH3CH(OH)CH2CH3,故A错误;甲醛和1-溴丙烷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得到丁醇(CH3CH2CH2CH2OH),故B错误;丙酮和一氯甲烷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得到2-甲基-2-丙醇,故C正确;甲醛和2-溴丙烷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得到2-甲基-1-丙醇,故D错误。
6.
答案:B
解析:因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是平面结构,所以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氯乙烯只有一种结构,而1,2-二氯乙烯有两种结构(考虑立体异构):,B项正确;检验溴离子,需要在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加足量的稀硝酸中和NaOH,使溶液呈酸性,C项错误;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均发生消去反应,产物相同,反应类型也相同,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卤代烃与氯水不反应,则向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氯水,均没有红棕色液体生成,故A错误;向甲、乙、丙、丁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均发生水解反应,然后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故B正确;向甲、乙、丙、丁中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只有乙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因此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只有乙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乙发生消去反应只能得到一种烯经,即丙稀,故D错误。
8.答案:C
解析: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B
解析:一溴代烷水解后得到醇、醇氧化为醛,最多可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的醇的结构简式必须满足,将-OH替换为-Br即可得到符合条件的溴代烷,可见一溴代烷的分子式应为。
12.答案:A
解析:是正四面体结构,没有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退色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戊醇与乙醇都含有羟基,故C正确;在镍催化作用下苯与足量氢气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D正确。
13.答案:C
解析:
分析时应从卤素原子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时对外界条件的要求,烃基结构对被消去或被取代的卤素原子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A、Q中两个甲基上有6个等效氢原子,苯环上有2个等效氢原子,峰面积之比应为3:1,但是P中两个甲基上有6个等效氢原子,亚甲基上有4个等效氢原子,峰面积之比应为3:2,错误;B、苯环上的卤素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P中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缺少氢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错误;C、在适当条件下,卤素原子均可被—OH取代,正确;D、Q中苯环上的氢原子、甲基上的氢原子均可被氯原子取代,故可得到2种一氯代物,P中有两种不同空间位置的氢原子,故P的一溴代物有2种,错误。
14.答案:D
解析:溴乙烷与溴化氢溶液不能反应,故A错误;有机物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单质发生的取代反应,产物不唯一,故B错误;最后一步反应的产物不唯一,故C错误;先进行卤代烃的消去,引入碳碳双键,然后通过与溴水的加成反应,可以制取纯净的1,2-二溴乙烷,该转化方案最好,故D正确。
15.答案:B
解析:由CH3CH2CH2Br制备CH3CH(OH)CH2OH官能团由-Br变为2个-OH,则发生以下反应:CH3CH2CH2Br+NaOHCH3CH=CH2+NaBr+H2O,为消去反应;
CH3CHCH2+Br2→CH3CHBrCH2Br,为加成反应;
CH3CHBrCH2Br+2NaOHCH3CH(OH)CH2OH+2NaBr,为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B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A项,甲中含有苯环、羧基、酚羟基,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乙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丙中含有苯环、酚羟基,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B项,丙是苯甲醇,苯甲醇和苯酚中都含有羟基,但二者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C项,淀粉和有机玻璃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乙是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17.答案:C
解析:A.该化合物含有苯环,因此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正确;
B.该化合物中含有Cl原子,由于与Cl原子结合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H原子,所以有机物A和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B正确;
C.
由于羟基连接的C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H原子,所以不能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在分子中含有酯基、-Cl原子及水解生成的苯酚结构都可以与碱反应,则1mol
A可以与3mol
NaOH反应,
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1).
(2).①③④⑥
(3).加成反应
(4).;
(5).;
解析:
20.答案:(1).CH3CHClCH3+NaOHCH2=CHCH3↑+NaCl+
H2O
(2).CH3CH2CH2Br+NaOHCH3CH2CH2OH+NaBr
(3).CH3CH2OHCH2=CH2+H2O
(4).nCH3CH=CHCH3→
(5).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解析:
21.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防止液体爆沸
(3)
;消去反应
(4)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褪色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爆沸;
(3)1,2?二氯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氯烯烃、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
;消去反应;
故答案为:
;消去反应;
(4)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向反应后试管A中的溶液含有氯化钠,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生成白色沉淀。
22.答案:(1)使试管受热均匀
(2)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3)乙烯或CH2=CH2;除去乙烯中的乙醇,防止干扰乙烯的检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
23.答案:(1).C2H5OH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答除去CO2、SO2
(4).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
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
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章节自我强化训练3.1.4
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二氯二氟甲烷(CF2Cl2)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反应机理如下:
Ⅰ.CF2Cl2CF2Cl+Cl;Ⅱ.Cl+O3→ClO+O2;Ⅲ.ClO+ClO→ClOOCl(过氧化氯);Ⅳ.ClOOCl→2Cl+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F2Cl2可溶解于水中
B.紫外线可增大Ⅰ的分解速率
C.CF2Cl2是臭氧破坏反应的催化剂
D.CF2Cl2是破坏臭氧的唯一因素
2.从溴乙烷制取1,2?二溴乙烷,下列制备方案中最好的是(  )
A.A
B.B.
C.C
D.D
3.下列关于氟氯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原子的卤代烃
B.氟氯烃大多为无色无臭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
C.氟氯烃通常化学性质稳定,但有剧毒
D.在紫外线照射下氟氯烃可产生氯原子从而破坏臭氧层
4.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消去
C.消去→加成→取代
D.取代→消去→加成
5.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消去、加成、取代
B.加成、消去、取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6.工业上制取一氯乙烷(CH3CH2Cl)应采用(
)
A.由乙烯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B.由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C.由乙烷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D.由乙烷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
7.以氯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酸(HOOC—COOH)的过程中,要依次经过下列步骤中的(  )
①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 ②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 ③与浓硫酸共热到1700C ④在催化剂存在情况下与氯气反应 ⑤在Cu或Ag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共热 ⑥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
A.①③④②⑥
B.①③④②⑤
C.②④①⑤⑥
D.②④①⑥⑤
8.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取1,2-二溴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CH2BrCH3
D.
CH2BrCH2Br
9.下列反应可以使碳链增长的是(??
)
A.CH3CH2CH2CH2Br和NaCN共热
B.CH3CH2CH2CH2Br和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
C.CH3CH2CH2CH2Br和NaOH的水溶液共热
D.CH3CH2CH2CH2Br(g)和Br2(g)光照
10.下列有关氟氯代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氟氯代烷是含有氟和氯的烷烃衍生物
B.通常情况下,氟氯烃化学性质稳定,但有剧毒
C.氟氯烃的特性是易挥发、易液化、不燃烧
D.在紫外线照射下氟氯代烷可产生氯原子,从而破坏臭氧层
11.氯仿(CHCl3)可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下易被氧化生成光气(COCl2):2CHCl3+O2?2COCl2+2HCl。COCl2易爆炸,为防止事故,使用前应先检验是否变质,你认为检验用的最佳试剂是(
)
A.烧碱溶液?????B.溴水???????
C.AgNO3溶液?????D.淀粉KI试剂
12.修正液(俗称涂改液)白色纯正、反射率高且使用方便,复印时常用于对文稿的修改。目前有许多中小学生使用修正液,用于修改笔记、作业等。由于修正液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毒溶剂,教师应告诫学生不要使用。修正液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可能是(??
)
A.乙醇???????B.醋酸???????
C.一氯甲烷?????D.三氯乙烯
13.是《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人类合成的第一种有机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没有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B.分子中最多有23个原子共面
C.分子式为
D.1
该物质能与5
加成
14.合成有机化合物D的过程如下:
烃A
B
C
D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mol
B→1mol
C消耗2mol
NaOH
B.反应③的反应温度是170℃
C.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依次为加成反应,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D.反应③还有副产物:HOCH2CH2OCH2CH2OH
15.工业上以石油裂解气E为原料,通过下列化学反应制取1,3~丙二醇:
已知E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温同压下,E的密度是H2的21倍。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1:2:3。下列关于E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
B.E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
C.E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D.反应①是将E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
16.以溴代芳烃A为原料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合适的原料A可以有两种
B.转化中发生消去反应的是②⑦
C.C的名称为苯乙烯
D.转化中发生取代反的是①③⑥⑨
17.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
(2)填写以下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反应④
的反应试剂及反应条件:__________。
(4)反应②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B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8.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化合物C的流程如下所示:
(1).A和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B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①
、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卤代烃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CCl4可用作灭火剂,氟利昂曾用作冷冻剂,氯仿曾用作麻醉剂,卤代烃还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现有下面三个反应(其中A为氯代烃,B为烯烃):
反应①:AB
反应②:BCH3COOH+CO2↑+H2O
反应③:CH3CH2CH=CH2+HBrCH3CH2CH2CH2Br
已知:RCH=CH?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生成RCOOH(羧酸)+CO?+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假设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1,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A在KOH水溶液中加热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在有机过氧化物(R—O—O—R)中与H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实验室检验A中是否有氯元素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燃烧法
b.AgNO3溶液
c.NaOH溶液+稀硝酸+AgNO3溶液
d.NaOH醇溶液+AgNO3溶液
20.烯烃A(C6H1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下面的框图进行反应.
已知: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表明其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
请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框图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数字代号).
(3).G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由E→F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4﹣环己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1).反应③、⑥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 
 

(2).有机物C按照系统命名,其名称是: 
 
,D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3).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为 

(4).环己烷的一种同分异构体W,已知W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写出其结构简式 
 
,W是否具有顺反异构 
 .(填”是“或”否“)
22.席夫碱类化合物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合成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②1?经上述反应可生成2?,且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属于单取代芳烃,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

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2).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由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4).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6:2:2:1的是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5).由苯及化合物经如下步骤可合成异丙基苯胺:
反应条件1所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反应条件2所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D
解析:
3.答案:C
解析:烃分子中1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得到的产物为卤代烃,故A正确;依据氟氯烃的物理性质可知,氟氯烃大多为无色无臭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故B正确;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从而引发消耗臭氧的循环反应,造成臭氧层空洞,但氟氯烃无毒,故C错误、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可用逆推法判断:CH3CH(OH)CH2OH→CH3CH(Br)CH2Br→CH3CH=CH2→CH3CH(Cl)CH3,则2-氯丙烷首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2,再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2Br,最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1,2-丙二醇,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
5.答案:A
解析: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可用逆推的方法:CH3CHOHCH2OH→CH3CHBrCH2Br→CH3CH=CH2→CH3HCICH3。2-氯丙烷应首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CH2,CH3CH=C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2Br,CH3CHBrCH2Br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可生成1,2-丙醇,故选A。
6.答案:B
解析:
7.答案:C
解析:
8.答案:D
解析:
9.答案:A
解析:A项,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CHCH2CN碳链增加一个碳原子;
B项,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碳原子数不变;
C项,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碳原子数不变;
D项,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溴代烃,碳原子数不变。
10.答案:B
解析:通常情况下,氟氯烃化学性质稳定,五毒.D项,以CCl3F为例,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为
11.答案:C
解析:A.氯仿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不能鉴别是否生成HCl,则不能鉴别是否变质,故A错误;
B.溴水和HCl不反应,无法鉴别是否变质,故B错误;
C.如氯仿变质会生成HCl,加入AgNO3溶液生成AgCl白色沉淀,可鉴别,故C正确;
D.氯仿和HCl等与KI淀粉溶液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是否变质,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反应的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实验方案。
12.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修正液是有毒溶剂,应为液体,一氯甲烷为气体;酒精、醋酸均不是有毒溶剂;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有功,也有过;该物质的分子式为于分子内有两个革环,所以能与6
加成;两个苯环上的所有原子共平面,所以最多有23个原子共面。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D
解析:
E的密度是H2的21倍.则E的相对分子质量M=21×2=42,A正确。根据反应①所得产物:CH2=CHCH2Br,可知E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结合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2,可知E的分子式为C3H6;因分子中含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并且个数比为1:2:3,所以E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B正确。E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根据乙烯的结构特点可知,E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C正确。由反应①可知,从CH2=CHCH3→CH2=CHCH2Br,发生甲基上的取代,则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和溴蒸气反应,D错误。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1);环己烷
(2)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3)NaOH的醇溶液、加热;
(4);
解析:(1)
A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环己烷,则A
为,一氯环己烷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D为,由E的结构可知,D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3
-环己二烯。
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环己烷。
(2)反应①为取代反应,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反应③为加成反应。
(3)反应④是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反应试剂及反应条件为NaOH的醇溶液、加热。
(4)反应②是一氯环己烷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一氯环己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环己醇。
18.答案:(1).氯原子;醛基;
(2).CH3CHO;(3).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4).CH2=CH2+Cl2→CH2ClCH2Cl;
HOCH2CH2OH+2CH3COOHCH3COOCH2CH2OOCCH3+2H2O
解析:
19.答案:(1).
C3H6
(2).CH2===CHCH3↑+KCl+H2O;消去反应;
(3).
(4).c
解析:
20.答案:(1).
(2).②
(3).
(4).;
解析:
21.答案:(1).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2).1,2﹣二氯环己烷;
氯原子、碳碳双键;
(3).;
(4).;

解析:
22.答案:(1).?
?;消去反应
(2).乙苯,
(3).
(4).19;(或或)
(5).浓硝酸、浓硫酸;铁粉和稀盐酸;
解析:(1).
在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经信息①反应,生成2
,而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属于酮,
为,从而推知为,为
。因属于单取代芳烃,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6,设该芳香烃为。则由,经讨论可得,。所以芳香烃为
。由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苯环上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则为,从而推出为。的反应为,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2).
为乙苯,
的反应如答案所示。
(3).根据、的结构简式及信息⑤得
所以的结构简式为

(4).还有同分异构体,共8种,同时还可连在或上,
、也可连在上。因此,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9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6:2:2:1,如答案所示。
(5).由信息⑤可推知合成异丙基苯胺的流程为所以反应条件1所选用的试剂为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反应条件2所选用的试剂为铁粉和稀盐酸。的结构简式为。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章节自我强化训练
3.1.2
溴乙烷
1.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红棕色溴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HNO3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HNO3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2.下列实验中,所有可能失败的是(??
)
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再加入AgNO3溶液
②为检验Fe(NO3)2样品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样品已变质
③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④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浓硝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硫酸
⑤用苯和溴水在FeBr3催化下可制得溴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⑤
3.为检验某溴代烃(R﹣Br)中的溴元素,进行如下操作:①
取少量该溴代烃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④冷却后……⑤加入溶液,第④
步冷却后的操作是(

A.加入稀酸化
B.加入稀酸化
C.加入稀盐酸酸化
D.不需要做其他操作
4.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B.用浓盐酸来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C.溴苯中少量的乙醇可经过多次水洗、分液后除去
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先加NaOH溶液,然后分液除去
5.某学生将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几分钟后,冷却,滴入溶液,最终未得到白色沉淀,其主要原因是(

A.加热时间太短
B.不应冷却后再加入溶液
C.加入溶液前未用稀硝酸酸化
D.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
6.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
将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酸化,加入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B
检验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将样品溶于稀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
验证的氧化性强于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
验证的溶解度小于
将溶液加入悬浊液中,振荡,可
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A.A
B.B
C.C
D.D
7.以下实验:
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再加入AgNO3溶液;
②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40℃制乙烯;
③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④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
⑤用苯和溴水在Fe催化下可制得溴苯。
其中可能失败的实验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向溴乙烷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元素
②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相同
③苯和溴水混合可制溴苯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鉴别苯和甲苯
A.只有①和④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①和③
D.①②③④
9.如图装置可用于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乙烯的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B.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
D.乙烯难溶于水,故此装置②
可以省去
10.某小组用图甲、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溴乙烷性质的探究。在图甲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和10mL6mol·L-1
NaOH水溶液,振荡,水浴加热。将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图乙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图乙装置中分别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B.图甲试管中物质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液体出现分层
C.图乙中试管A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溴乙烷
D.若图乙中无试管A,可将B中试剂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11.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利用图1所示装置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B.利用图2所示装置配置银氨溶液
C.利用图3所示装置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
D.利用图4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12.下列实验中,所有可能失败的是(??
)
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再加入AgNO3溶液
②为检验Fe(NO3)2样品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样品已变质
③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④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浓硝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硫酸
⑤用苯和溴水在FeBr3催化下可制得溴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⑤?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得苯酚,并得到碳酸钠
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
C.将卤代烃滴入AgNO3溶液中,根据生成沉淀颜色可以判断卤素原子种类
D.将光亮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变黑,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14.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入AgNO3溶液
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入适量HNO3
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
⑤冷却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④
C.②④①
D.②④⑤①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B
卤代烃Y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卤代烃Y中含有氯原子
C
向浑浊的苯酚试液中加饱和Na2CO3溶液,试液变澄清且无气体产生
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
D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出现浑浊
蛋白质发生了盐析
A.A
B.B
C.C
D.D
16.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用品均正确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

A实验室用乙醇
制取乙烯
B检验溴乙烷消去
反应产物
C石油分馏
D实验室制取硝基苯
A.A
B.B
C.C
D.D
17.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①苯、浓溴水、溴化铁混合制溴苯
②溴乙烷中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
③用溴水除混在苯中的己烯,分液得到纯净的苯
④敞口久置的电石与饱和食盐水混合制乙炔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回答下面各题。
Ⅰ.某种苯的同系物0.1mol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将产生的高温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使浓硫酸增重9g,氢氧化钠溶液增重35.2g。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Ⅱ.为了证明溴乙烷中存在溴原子,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将试管C中加入的试剂及相应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Ⅲ.为实现以下各步转化,请在下列括号中填入适当试剂。
19.为测定某卤代烃的组成,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①
量取该卤代烃液体11.4mL,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反应至液体不分层;②
冷却后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③
过滤,洗涤沉淀2~3次;④
将沉淀干燥后称重。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②中加入过量硝酸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若②中生成的沉淀为淡黄色,则该卤代烃中的卤原子是______________。
(4)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37.6g,又测得卤代烃的密度为1.65g·mL?-1,其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94倍。则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___个卤原子。
(5)写出该卤代烃可能的结构简式和名称:______________。
20.(1)某有机物的结构表示为,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草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浓硝酸、浓硫酸和甲苯混合加热制备T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溴乙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烃A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0.57%,在某温度下V
L该烃的蒸气质量是相同状况下V
L
H2质量的53倍,则烃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若烃A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1.完成下列方程式
(1).乙醇催化氧化反应:__________;
(2).实验室制乙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苯酚钠溶液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5).苯甲醛水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
22.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某同学依据溴乙烷的性质,用如图所示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Ⅰ:在试管中加入5mL1mol·L-1
NaOH溶液和5mL溴乙烷,振荡。
实验操作Ⅱ:将试管如图固定后,水浴加热。
(1)用水浴加热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试管口安装一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3)鉴定生成物中乙醇的结构,可用的波谱是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检验的是___________,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说明所用的试剂、简单的实验操作及预测产生的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氯水与溴乙烷不反应,不能检验,A错误;
B.溴乙烷不能电离出Br-,与硝酸银不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
C.加入NaOH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aBr,然后加入稀HNO3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可检验,C正确;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Ag+会与OH-反应生成AgOH,AgOH不稳定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观察不到现象,应先加稀硝酸酸化,D错误。
答案选C。
2.答案:A
解析:
3.答案:A
解析:检验溴代烃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或碱性醇溶液条件下发生消去,冷却后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生成,所以操作顺序为④后面应该是加入稀硝酸酸化。故选:A。
4.答案:C
解析:
5.答案:C
解析:氯乙烷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中和未反应完的NaOH,然后再加入溶液,可以检验的存在。
6.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检验有机物中的溴元素时,先将溴元素转化为溴离自,再用硝酸酸化溶液,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溴离子,如果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就说明含有溴元素,否则没有溴元素。B选项中,加入稀硫酸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而干扰实验,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C选项中,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说明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I-
+Br2
=2Br-+I2,溴是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所以溴的氧化性大于碘.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D选项中,溶解度大的物质能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说明
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选B。
7.答案:A
解析: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需先加过量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①
错误;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迅速升温至170℃
制乙烯,②
错误;锌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没有氢气生成,③
错误;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的方法: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NaOH溶液,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④
错误;用苯和液溴在Fe催化下可制得溴苯,⑤
错误。
8.答案:C
解析:
9.答案:D
解析: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反应生成乙烯、溴化钠和水,该反应中溴乙烷脱去了溴原子和氢原子,属于消去反应,故A正确;产物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由于乙烯可以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来检验实验中是否有乙烯生成,故C正确;从装置①导气管出来的气体除了乙烯还有乙醇,乙醇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乙烯的检验,故装置②中盛有水用以除去乙醇,故D错误。
10.答案:D
解析:图甲装置中发生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图乙装置中发生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图甲装置中发生溴乙烷的水解反应,生成乙醇,乙醉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分层,故B错误;图乙装置通入的气体中除了生成的乙烯还混有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A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乙醇,故C错误;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醇不能,若无试管A,可将B中试剂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故D正确。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A
解析:题考査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在溴乙烷分子中存在的是溴原子,直接加入溶液不能鉴别,而溴乙烷的取代反应产物中有,但取代反应的条件是强碱的水溶液、加热,故反应之后检验时首先要加入,然后加入溶液。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Ⅰ.
Ⅱ.①
加入足量稀HNO3调至酸性,再加入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Ⅲ.(1)溶液 
(2)
稀HCl或稀
解析:
I.使浓硫酸增重9g,氢氧化钠溶液增重35.2g,,
,由原子守恒可知,苯的同系物0.1mol中含C原子为0.8mol0.1mol=5,含H原子为,分子式为,
故答案为:;
II.①试管C中加入的试剂及相应的实验现象为加入足量稀硝酸至酸性,再加硝酸银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稀硝酸至酸性,再加硝酸银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②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Ⅲ。由官能团变化可知,?COOH与碳酸氢钠反应可实现(1)的转化,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可实现(2)的转化,则试剂(1)为碳酸氢钠溶液,试剂(2)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故答案为: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或稀硫酸。
19.答案:(1)中和卤代烃水解产生的氢卤酸,使水解趋于完全
(2)使卤离子完全沉淀
(3)Br
(4)2
(5)CH2BrCH2Br(1,2-二溴乙烷),CH3CHBr2(1,1-二溴乙烷)
解析:(1)卤代烃水解产物之一是氢卤酸,加入适量NaOH溶液可以和氢卤酸反应,促进卤代烃的水解,使水解趋于完全。
(2)根据反应Ag++X-=AgX↓,加入过量AgNO3溶液可以使卤离子完全沉淀。
(3)生成的淡黄色沉淀为AgBr,故卤原子为Br。
(4)M(卤代烃)=94×2g·mol-1=188g·mol-1,m(卤代烃)=11.4rnL×l.65g·mL-1=18.81g,n(卤代径)≈0.1mol,n(AgBr)==0.2mol,则1个卤代烃分子中含有2个溴原子。
(5)1mol该卤代烃中C和H元素的总质量为188g-160g=28g,则分子式为C2H4Br2,写出结构简式即可。
20.答案:(1)5-甲基-2-庚烯
(2)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3)C8H10

解析:
21.答案:(1).2CH3CH2OH?+O22CH3CHO?+2H2O
(2).CaC2+2H2O→Ca(OH)2?+C2H2↑
(3).+CO2+H2O
→+NaHCO3
(4).CH3CH2Br+NaOHCH3CH2OH+NaCl
(5).?+2Cu(OH)2
+
NaoH
???+Cu2O
↓+3H2O
解析:
22.答案:(1)便于控制温度;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2)试管内溶液静置后不分层
(3)红外光谱(或核磁共振氢谱)
(4)乙烯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盛有水的试管,再通入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直接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析:(1)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生成乙醇与溴化钠,而溴乙烷沸点低,易挥发,采用水浴加热以便控制温度,在试管口安装长导管以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2)溴乙烷不溶于水,开始溶液分层,产物乙醇、溴化钠都溶于水,当观察到试管内溶液静置后不分层的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3)乙醇分子结构中有三种等效氢原子,它们的比为3:2:1,可用核磁共振氢谱检测,也可用红外光谱检测。
(4)无论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溶液中都会产生Br-,但生成的有机物不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会生成乙烯,所以应检验生成的乙烯;可根据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的现象来检验乙烯,为避免乙醇的干扰,可以采用洗气装置,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有气泡产生,或溴水褪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