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9 17:5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基本史实,体会中国军队不怕牺牲的精神。
2.掌握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理解其意义。
3.体会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4.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唤醒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意识。
重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旁白: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的坚决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保卫大武汉虽然失败了,却使得抗日战争最终进入了相持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教材引导 自主学习
见学生用书课前预习。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一)平型关大捷
教师播放“平型关大捷”视频,学生观看;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相关知识。
(1)说一说:根据视频片段和课本内容,讲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
(2)平型关大捷作为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对全国抗战有什么积极意义?
教师小结: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3)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者
意义
平型关
大捷
1937年9月
山西太原
附近
林彪
抗战以来取得的
第一个胜利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教师播放电影《地道战》的片段,学生结合电影片段和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1)《地道战》反映的是正面战场的抗战还是敌后战场的抗战?
(2)当时整个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在哪里?
(3)在敌后战场,采取的游击战争的打法还有哪些?教师可出示一些图片(比如“地雷战”、“麻雀战”)
(4)为了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敌后战场;延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5)教师补充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狼牙山五壮士”、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等,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所作的贡献。
(三)百团大战
过渡:全国性抗战以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以后,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大肆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图表出示: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1)它反映了哪次战役的战绩?
(2)这一战役主要在哪一地区打响?发动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小组抢答:百团大战。华北地区。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战役。
(3)这一战役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归纳: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出动了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威望。
四、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日本侵略者完全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敌后战场的抗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五、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课后作业。
在本课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进行讲述,通过多种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通过问题的层次性的设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