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越中览古》课件(共1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李白《越中览古》课件(共1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9 21:3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越中览古

·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写作背景: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1、请发挥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展现了哪些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前三句两句展现了破吴战士凯旋归来皇宫如花宫女簇拥越王的画面。(展开联想)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第四句展现的是眼前景昔日繁荣之地唯有鹧鸪飞来飞去,“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对比关系,昔日热闹繁华之景与今日此地“惟有鹧鸪飞”的凄凉之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3、艺术手法: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
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了讽
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
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常用怀古诗手法;今昔对比、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联想与想象
常用手法
今昔对比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故
联想与想象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请赏析“尽”和“满”两个字。
“炼字”题解题步骤
一、解释该字的意思。
二、描绘该句的景象
三、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全部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满”字意为布满、占满。像花一样的美人布满了整个宫殿。“尽”字、“满”字,写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乐生活。
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览古
(苏台:姑苏台,是吴王游乐之地。)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比较阅读: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