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

文档属性

名称 恐龙无处不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7-31 13:2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恐龙的世界
原角龙
鹦鹉嘴龙
梁 龙
鸭嘴龙
三角龙
剑 龙
甲 龙
慈 母 龙
嗜鸟龙
双冠龙
异齿龙
恐爪龙与栉节龙
异 特 龙
霸 王 龙
翼龙
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记者:中新社
恐龙蛋
15、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1、恐龙无处不有
2、被压扁的沙子
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新疆域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阿西莫夫介绍
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二次大战后,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顿大学副教授。1958年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职,成了职业作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探寻背景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迷题。不同领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佐证了在不同领域内发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从而写成此文。
整体感知
科学家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推理得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整体感知
科学家们由
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的现象
推理得出了
地壳在进行缓慢而不可抗拒的运动的结论。
已知: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
求证: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已知: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
∵其他大陆已发现了恐龙化石。
∴恐龙曾经遍布世界各地。
∵恐龙的生活习性不适合南极的气候。
∴恐龙不可能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大陆在漂移。
又∵一些板块边缘可以拼合
∴地壳的确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恐龙无处不在》的段落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
——阿西莫夫
说明顺序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说明方法-举例子
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
说明方法-打比方
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各门科学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比如:要学好语文,不仅要看文学方面的书,还要认真学习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只有这样,才算树立了大语文观思想,为将来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否则,不会融会贯通,一身书呆子气,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恐龙灭亡之迷

2、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理论
撞击说
火山说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说明方法-作比较
例如《被压扁的沙子》中,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时,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在《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陨石
巴林杰陨石坑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有道理,请在课文中找出证据。
撞击说更有道理。
1、在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
2、学者们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是撞击。
1.会反弹,但很缓慢,能保持几百万年。
2.在高温下会变成普通的沙子。
小结: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
恐龙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
撞击说
1、在一 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
2、科学家研究了拉顿地区的岩层。
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是撞击。
逻 辑 顺 序
6500万年前的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嬉戏,觅食。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
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尘布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
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冻死、饿死的厄运。
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主题思想
这两篇短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