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年级上册 美术 学科教学设计
教 学 内 容 课题:大花鸡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鸡”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学习用装饰变形的手法表现“鸡”的形象。
2.能够理解“鸡”的装饰变形手法,并能用装饰变形手法变现“鸡”。
3.了解我国传统吉祥文化,加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表现鸡的形象是本课的重点。
前置导学 布置学生去观察和搜集有关“鸡”的图像资料。
课 时 1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课程新授 一、引入。
1、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有12种生肖,谁能告诉老师今年是什么生肖年吗?
课下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于鸡的资料谁能介绍一下?
师:老师要考一考大家。
2、提问:同学们认识鸡吗?你能说出鸡长什么样子吗?
鸡有红红的冠子、头、颈、躯干连在一起,左右侧各有一个翅膀,后部是尾巴,下面长着两条结实有力的腿和锋利的爪子。
(鸡嘴部的学名是喙,鸡喙下面是鸡垂)
3、鸡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对比生活中的鸡和艺术家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1、欣赏民间剪纸、布贴、刺绣、泥塑等方面的艺术作品。
2、引导学生比较艺术作品和真实形象的差异:
从了解“鸡”在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意义,这些鸡的形象和生活中的鸡一样吗?
相同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引导学生学习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
小组讨论哪些图案装饰大花鸡?
学生回答如何装饰大花鸡。
教师课件出示局部演示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方式
如: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鸡冠子像山,或鸡尾像彩虹。
(在上一环节画的各种“鸡”的形象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成。让学生感到变化的方法很简单,有可操作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有畏难情绪,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解剖艺术中的花纹特点
教师可把花纹分为几类;
★ 第一种是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
(画这样的花纹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形状近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或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 第二种是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的艺术作品中,鱼身上添加莲花,意味连年有余。从鸡的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去引申,然后添加相应的纹样,如闻鸡起舞、大吉大利等;也可以给鸡赋予拟人的感彩如开心、生气、愤怒等。再施以背景的渲染。
(在中国,吉祥符号、图案似乎很不起眼,但却_????¤??????¨_,无人不用。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似乎没有人说得清,中国的吉祥文化产生于何时,源自哪里,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当人有了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的愿望时,它们便被创造出来。而且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了解了吉祥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国文化、中国人很重要的一面。)
★ 第三种是纯装饰性的花纹,追求质感、肌理美等效果;
★ 第四种是点、线、面、构成花纹。
在添加花纹练习前,多搜集以上各方面的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欣赏。
(在师生互动中,老师渗透各种表现方法,并提示给学生花纹装饰的排列、组合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一件好的作品在塑造动物形象的同时,大多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就好比多声部的乐曲演奏,使人感到丰富、完美。)
6、欣赏图片学生作品
“说一说”让学生自己回答在绘画中应注意那几点。
鸡的生肖年。
学生介绍有关“鸡”的资料。
学生说出“鸡”的结构
学生描绘“鸡”漂亮的外貌。
学生回答作品中鸡的色彩更丰富,形象概括、夸张、变形等······
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鸡冠—火山
羽毛—树叶
眼睛—太阳
等。
学生评价不同作品有不同的特点,并能美术评价语言评价作品。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鸡的资料,锻炼学生学会观察和整理的能力。并在课上锻炼学生发言的能力。
了解鸡的结构。
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通过运用形象比喻的语言描述、形容鸡的特点,对“鸡”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通过艺术家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鸡的对比,(引导学生学习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
感受夸、张变形、概括。
(在上一环节画的各种“鸡”的形象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成。让学生感到变化的方法很简单,有可操作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有畏难情绪,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了解中国的“吉祥”文化和鸡在中国“吉祥”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同学们在创作作品时可以使自己的作品赋予美好的寓意。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构图几方面回答。
欣赏发现 三、教师范画视频演示,微课出示。
1、基本形态
2、用装饰变形的手法进行装饰
示范绘画过程并讲解如何装饰等。
布置作业 四、学生作画,教学辅导。
观察鸡的形象特点,用装饰变形的手法把它表现得更美丽。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
要求:对鸡的表现要大胆表现,在创作内容上要突出鸡的变化和装饰。
展示评价 作品展示(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绘画中国地图)。
1、“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漂亮的、最神奇的、最可爱的“大花鸡”。
(在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学生以评价。总之,老师要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2、鸡对于我们中国人更深层的寓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的祖国像雄鸡一样傲立在世界的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们作为祖国未来我们更应该把中国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在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祝我们的祖国吉祥如意。
自评与互评
(在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学生以评价。总之,老师要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民间艺术的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
拓展延伸 六、拓展。
下节课不同材料的制作。(让学生回家收集可做大花鸡的不同材料,下节课小组展示汇报。)
拓宽学生的制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
书
设
计
10、大 花 鸡(吉庆的象征)
夸张、变形、概括的表现手法
构图饱满 装饰精美 色彩丰富
教
后
扎
记 学生在画鸡的外形时,各有特色,精彩纷呈。
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用眼睛和羽毛进行变形提问,扩宽学生思路。
把各种各样的花纹添加到鸡的形象中去,我让学生到前台亲自动手,清楚明白了自己的创作思路。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在新奇中思维得到启发。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还有的同学画出了鸡的感彩,有喜悦的、愤怒的等。
这节课上完以后我对整节课的环节设计进行了改动,有助于下节同级班的课,是学生更简单的掌握这节课的重点。
这节课重点讲解:
概括、提炼就是将复杂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
夸张就是把自然形态的主要特征。
变形是更进一步的夸张。
纹样装饰处理。
在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自评、互评、自荐、推荐的形式评选出心中“最美丽、最神气、最可爱”的大花鸡,由于时间的关系,很仓促,只向学生展示了几幅作业,学生评价,教师总结,除了绘画作品效果,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学生以评价。
本课介绍了鸡在中国“吉祥”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吉祥”文化就是当人有了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的愿望时,它们便被创造出来。通过鸡的形象特殊的含义中国的地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课时把作品丰富以后可以采取不同材料进行制作。可以让学生下座互评,调动他们热情,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到自主的乐趣。可以让学生说推举的理由以及自己的感想,这里老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供学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