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创造宣言》同步检测(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创造宣言》同步检测(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19 21:54: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创造宣言》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平凡单调,只是懒duò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懒duò(
)  遁词(
)  懦夫(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画线句子是______
论据,运用了_____ 的表达方式。歌德说的话属于________论证。(3分)?
(4)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例。(2分)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山东的国画创作受磅礴瑰丽的齐鲁文化的     ,源远流长,底蕴丰富。当今的山东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     ,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     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B.滋养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C.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D.滋养 多姿多彩 顽固 锁定
3.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填写恰当的成语。(4分)
(1)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____________(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一败涂地的下场。
(2)我觉得这部小说里人物形象饱满,情节曲折,语言传神,再加上这个_____________(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的题目,简直完美了。
(3)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没有____________(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4)在48分钟的时间里出场46分钟,最后一分钟6犯离场,易建联拼到_____________(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耗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却只留下一地伤悲。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雕塑广场落成仪式在辽宁省实验学校举行。
B.《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与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B.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D.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
(2)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
(3)茅草中有一棵好像是先知先觉的树苗,听他说“泰山没有东山好”,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终年被茅草包围着,陡然觉得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幻想换换环境。(
)
(4)一根树苗如此想,两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趋向。(
)
7.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②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③所以有《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④若在他国,引申义,必有语尾变化,不得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⑤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⑥中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它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①②⑤⑥④③??????????????????B.?⑥④①②⑤③??????????????????C.?①②⑤③④⑥??????????????????D.?⑥②⑤④①③
8.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举例论证)
B.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道理论证)
C.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举例论证)
D.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类比论证)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B.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唯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C.“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D.“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F.作者善于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10.九(2)班准备开展“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9分)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一说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 莫尔斯在设法制造出强大的足以越过大洋的电报信号前一筹莫展。一天,他看到拉车的马匹在驿站被换下来,联想到电报信号的中继站,即每隔一段距离把电报信号放大,使问题得以解决。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架桥就是靠修筑桥墩来实现的,当遇到难以打桩架桥时怎么办?发明家布伦特看到蜘蛛吊丝做网时,联想到造桥,顿时恍然大悟,从而发明了吊桥。
探究结果: 
 ?
(2)活动中,有同学当场作诗,请你写两句给他接下去。(4分)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 
, 
 ;
 
 , 
 !?
(3)张洁同学为本次活动准备了一份发言稿。下面是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3分)
经济大国未必就是经济强国,[A]一个国家长期落后不取决于经济规模的大小,而经常是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导致的。面对世界变革大趋势,我们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B]尤需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断加强我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①[A]处画线句中有句式杂糅的问题,应删去“ 
 ”。?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把“ 
 ”一词改为“ 
 ”。?
二、阅读理解(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2分)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万维钢
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其实,这些迷信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过万有引力的设想,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据,然后做了无数计算验证。在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他说,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支持,慢慢长大。由此看来,“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⑦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真正的职业人员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创新,都是在当前基础上的改进。
⑧灵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创造性思维必须“生之有根,长之靠谱”。所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应当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妄想。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608期,有删改)
1.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作者认为对“尤里卡时刻”的正确理解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3.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4分)
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这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
B.作者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创造性思维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作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D.作者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不应该鼓励妄想,而应该鼓励尝试,鼓励失败。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7分)
这个世界需要你
①千年前,你曾奋笔疾书,犯颜直谏;你曾啸聚竹林,诗酒弹唱;你曾周游列国,风尘仆仆;你也曾对月题诗,笔力峥嵘。而如今,我在茫茫人海中踮足眺望,却望不到你峨冠博带的身影,为什么看不到一个正心诚意、上下求索的读书人?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②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为真理而读书,就会勇敢无畏、坚韧执着。像那被烈火焚身的“异教徒”布鲁诺,宁可以身殉道也绝不放弃“日心说”,像那率领船队穿越好望角的麦哲伦,用生命为人类走出一条新路;像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面对柏拉图这样的巨擘也敢于说“不”而放弃了对真理追求的读书,就免不了被凡尘中的物欲干扰、诱惑,丧失做人的底线,陷在“名利”的染缸里不能自拔,失去了铮铮傲骨,迷失了人生方向,活得自私又狭隘,粗俗又劣质。
③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啊!可是现如今大批的人为金钱、为名利而忙碌在书山文海中,没有梦想的读书人,是多么悲哀啊!“伪读书人”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工资低,就匆忙地移开脚步,不肯为知识造一个梦想的外壳,他们也终究会被梦想抛弃。“大衣哥”朱之文,用浑厚的男中音,从破败的小屋,一路唱到“星光大道”的周冠军。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凝神静思读乐谱的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一个有梦想的读书人呢?梦想似飞鸟,读书恰似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让梦想载着丰硕的知识在浩瀚的苍穹中自由翱翔。
④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内圣外王”是读书的境界,或许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加强自身的修养,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却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商鞅市门立木的诚信可以从书中读到;钱伟长的赤子之心可以从书中读到;郭明义当代雷锋的精神,更能够从书中读到。不仅如此,太史公毁身扬志、挥笔疾书的身影,史铁生生死煎熬、大笔如椽的身姿更能让我们在品读唏嘘中了悟生命的坚韧。温家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我想,他强调的就是修身吧。
⑤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啊!如余秋雨一般用千百年的梦想踏出一条文化苦旅,如李敖一般用犀利的笔调勾勒出一副铮铮傲骨,如刘墉、毕淑敏一样,将生命打磨得玉润珠圆。
⑤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
(选文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简要分析选文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3.选文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出下列名言中最适合充当选文④段论据的一项(
)(3分)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B.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C.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雨果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结合选文谈谈,要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你现在该如何努力。(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创造宣言》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平凡单调,只是懒duò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有人说: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懒duò(惰)  遁词(dùn)  懦夫(nuò)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走头无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走投无路 ”。(2分)?
(3)画线句子是______事实论据,运用了叙说 的表达方式。歌德说的话属于道理(引用)________论证。(3分)?
(4)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例。(2分)
示例: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之霍金,毕竟发现了黑洞。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①山东的国画创作受磅礴瑰丽的齐鲁文化的     ,源远流长,底蕴丰富。当今的山东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     ,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     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B.滋养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C.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D.滋养 多姿多彩 顽固 锁定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的不同意思。“滋润”是“增添水分,使不干枯”的意思;“滋养”是“供给养分;补养”的意思。“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多姿多彩”指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顽固”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稳固”指安稳而巩固。“框定”是“限定”的意思;“锁定”指紧紧跟定。根据①句中的“山东的国画创作受磅礴瑰丽的齐鲁文化的”,可知第一空应填写“滋养”。故排除A、C两项。根据②句中的“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可知第三空应填写“顽固”。故排除B项。据此可知应选D。
3.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填写恰当的成语。(4分)
(1)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一败涂地的下场。
(2)我觉得这部小说里人物形象饱满,情节曲折,语言传神,再加上这个画龙点睛(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的题目,简直完美了。
(3)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4)在48分钟的时间里出场46分钟,最后一分钟6犯离场,易建联拼到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耗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却只留下一地伤悲。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雕塑广场落成仪式在辽宁省实验学校举行。
B.《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与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
A.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B.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
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D.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A.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可删掉“能否”;C.语序不当,将“有效的”移至“方法”前面;D.语意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的”。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比喻)
(2)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反问)
(3)茅草中有一棵好像是先知先觉的树苗,听他说“泰山没有东山好”,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终年被茅草包围着,陡然觉得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幻想换换环境。(拟人)
(4)一根树苗如此想,两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趋向。(排比)
7.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B
?
)(2分)
①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②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③所以有《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④若在他国,引申义,必有语尾变化,不得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⑤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⑥中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它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①②⑤⑥④③??????????????????B.?⑥④①②⑤③??????????????????C.?①②⑤③④⑥??????????????????D.?⑥②⑤④①③
解析:用排除法解答。通读六个句子,①紧承④的句意,据此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确定⑥后跟④还是②,②紧承①的句意进行举例说明,排除D项,答案为B。
8.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举例论证)
B.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道理论证)
C.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举例论证)
D.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类比论证)
解析:
D项是道理论证。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E )(4分)
A.“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B.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唯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C.“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D.“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F.作者善于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解析:B项太绝对;E项没有把握准文章的主旨。文章指出,“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而B项却说引用歌德的话是证明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唯有大无畏精神,丢掉了“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由此判定B项是错误的。E是对全文的理解和赏析,E项的错误是以偏概全,文章的主旨是说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当然,“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该项把次要方面说成“主旨”,所以不正确。
10.九(2)班准备开展“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9分)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一说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 莫尔斯在设法制造出强大的足以越过大洋的电报信号前一筹莫展。一天,他看到拉车的马匹在驿站被换下来,联想到电报信号的中继站,即每隔一段距离把电报信号放大,使问题得以解决。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架桥就是靠修筑桥墩来实现的,当遇到难以打桩架桥时怎么办?发明家布伦特看到蜘蛛吊丝做网时,联想到造桥,顿时恍然大悟,从而发明了吊桥。
探究结果: 示例:联想往往能激发人们创新的灵感。 ?
(2)活动中,有同学当场作诗,请你写两句给他接下去。(4分)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 创新是灯 , 照亮前行之路 ; 创新是路 , 引导我们前行 !?
(3)张洁同学为本次活动准备了一份发言稿。下面是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3分)
经济大国未必就是经济强国,[A]一个国家长期落后不取决于经济规模的大小,而经常是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导致的。面对世界变革大趋势,我们不能等待,更不能懈怠,[B]尤需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断加强我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①[A]处画线句中有句式杂糅的问题,应删去“ 导致的 ”。?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把“ 加强 ”一词改为“ 提高 ”。?
二、阅读理解(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2分)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万维钢
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其实,这些迷信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过万有引力的设想,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据,然后做了无数计算验证。在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他说,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支持,慢慢长大。由此看来,“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⑦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真正的职业人员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创新,都是在当前基础上的改进。
⑧灵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创造性思维必须“生之有根,长之靠谱”。所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应当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妄想。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608期,有删改)
1.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因为作者认为“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去掉“据说”一词,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
2.作者认为对“尤里卡时刻”的正确理解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
3.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4分)
答案: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真实情况。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的真实情况。爱迪生在大量的试错后才成为发明大王。法拉第要做大量的试验才能有所发现。
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这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
B.作者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创造性思维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作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D.作者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不应该鼓励妄想,而应该鼓励尝试,鼓励失败。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7分)
这个世界需要你
①千年前,你曾奋笔疾书,犯颜直谏;你曾啸聚竹林,诗酒弹唱;你曾周游列国,风尘仆仆;你也曾对月题诗,笔力峥嵘。而如今,我在茫茫人海中踮足眺望,却望不到你峨冠博带的身影,为什么看不到一个正心诚意、上下求索的读书人?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②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为真理而读书,就会勇敢无畏、坚韧执着。像那被烈火焚身的“异教徒”布鲁诺,宁可以身殉道也绝不放弃“日心说”,像那率领船队穿越好望角的麦哲伦,用生命为人类走出一条新路;像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面对柏拉图这样的巨擘也敢于说“不”而放弃了对真理追求的读书,就免不了被凡尘中的物欲干扰、诱惑,丧失做人的底线,陷在“名利”的染缸里不能自拔,失去了铮铮傲骨,迷失了人生方向,活得自私又狭隘,粗俗又劣质。
③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啊!可是现如今大批的人为金钱、为名利而忙碌在书山文海中,没有梦想的读书人,是多么悲哀啊!“伪读书人”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工资低,就匆忙地移开脚步,不肯为知识造一个梦想的外壳,他们也终究会被梦想抛弃。“大衣哥”朱之文,用浑厚的男中音,从破败的小屋,一路唱到“星光大道”的周冠军。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凝神静思读乐谱的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一个有梦想的读书人呢?梦想似飞鸟,读书恰似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让梦想载着丰硕的知识在浩瀚的苍穹中自由翱翔。
④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内圣外王”是读书的境界,或许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加强自身的修养,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却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商鞅市门立木的诚信可以从书中读到;钱伟长的赤子之心可以从书中读到;郭明义当代雷锋的精神,更能够从书中读到。不仅如此,太史公毁身扬志、挥笔疾书的身影,史铁生生死煎熬、大笔如椽的身姿更能让我们在品读唏嘘中了悟生命的坚韧。温家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我想,他强调的就是修身吧。
⑤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啊!如余秋雨一般用千百年的梦想踏出一条文化苦旅,如李敖一般用犀利的笔调勾勒出一副铮铮傲骨,如刘墉、毕淑敏一样,将生命打磨得玉润珠圆。
⑤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
(选文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2.简要分析选文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首先,提出观点“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1分);接着,列举了布鲁诺、麦哲伦、亚里士多德为真理读书而勇敢无畏、坚韧执着的事例,证明了这一观点,(1分);最后,从反面论述了(1分)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读书的危害。(1分)
3.选文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梦想对读书的重要意义,1分;证明了分论点“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1分,共3分。
4.选出下列名言中最适合充当选文④段论据的一项(
C
)(3分)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B.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C.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雨果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结合选文谈谈,要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你现在该如何努力。(4分)
示例:作为中学生,我现在应该怀揣梦想,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勤奋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让人生更有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