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学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习题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学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20 09:26:41

文档简介

2019春九年级化学中考综合复习
专题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_第2节
化学变化的基本性质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3

,共计36分


?1.
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镁条变短
B.放热
C.有耀眼的白光产生
D.生成了氧化镁
?
2.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A.水分子
B.氧气分子
C.氢、氧原子
D.氢分子
?
3.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石器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使用火药
?
4.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把土豆切成丝
B.面粉发酵
C.液化气燃烧
D.菜刀生锈
?
5.
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氧化镁
D.固体质量增加了
?
6.
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
7.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拧干衣服
B.写粉笔字
C.食物腐败
D.粉碎废纸
?
8.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分子间隔变大
C.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去
D.分子改变,变成了其它物质分子
?
9.
下列过程中,因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的是(

A.固体放入水中
B.镁条放入稀盐酸中
C.稀释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
10.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变色
B.发光
C.放热
D.产生新物质
?
11.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蜡烛燃烧
C.矿石粉碎
D.青稞酿酒
?
12.
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鲜牛奶变质
B.菜刀生锈
C.钢丝球刷碗
D.高粱酿成酒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3

,共计6分


?13.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熔化,蜡烛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水结成冰
C.铁矿石炼铁,铁器生锈
D.汽油挥发,汽油燃烧
?
14.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试管中装有稀盐酸.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温度计温度升高,该物质是(

A.镁条
B.碳酸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每题
3

,共计18分


?15.
分子原子论认为:物质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的破裂和________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
16.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海水蒸发得到食盐是________变化;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________变化.
?
17.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________.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
18.
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物质包含的化学能的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2)已知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放出热量.根据能量守恒,反应前甲烷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和二氧化碳所包含的化学能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________.
?
19.
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________.
.蜡烛燃烧,葡萄酒化;.汽车爆胎、米饭煮糊;.水果腐烂、蔗糖溶解;.________.
?
20.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原子的种类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21.(10分)
某钢铁联合企业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以磁铁矿为主要原料在设备内转化成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在设备,空气是从它的下部吹入的,则其中温度最高的部位在________?(填“上部”、“中部”或“下部”).
(4)炼钢时,直接将设备炼出的“铁水”(熔融的生铁)运到炼钢车间炼钢,在“铁水”中吹入纯氧就可使炼钢的反应进行,不需另用燃料加热.这说明炼钢时的反应大多为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吹入纯氧而不吹入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
(5)在炼钢过程中,检验员抽取钢样,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得到白色沉淀,求该钢样燃烧时生成的质量及钢样的含碳质量分数.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共计30分


?22.
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通常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
(2)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并且是可以控制的.人们在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控制化学变化的事例.请参照举例,从化学角度说明下列事例中人们是控制化学变化的原理.
编号
事例
原理
举例
厨房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使燃烧反应停止
事例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
事例
易变质的食品采用真空包装,可以延长保质期
事例
夏天,为防止食物变质,放在冰箱中
事例
用鼓风机向煤炉中吹入空气,可以使炉火更旺
?
23.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的胆矾放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
②将少量块状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使其全部溶解;③再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胆矾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步骤②中,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呈________色.步骤③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
(2)上述实验中,哪些事实可以说明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是同一物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春九年级化学中考综合复习
专题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_第2节
化学变化的基本性质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3

,共计36分

1.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了氧化镁.
【解答】
解:、镁条变短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放热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有耀眼的白光产生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了氧化镁,故选项正确;
故选
2.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
根据原子的概念、表示方法并结合电解水反应分析.
【解答】
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反应前后不变,所以电解水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选:.
3.
【答案】
A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制作石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火药爆炸时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4.
【答案】
A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把土豆切成丝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面粉发酵生成乳酸,属于化学变化;液化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解:、把土豆切成丝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面粉发酵生成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液化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5.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解析】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
解: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固体质量增加了,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氧化镁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
6.
【答案】
A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根据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利用水的分解反应和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来分析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解答】
解:、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错误;
、由图示可以看出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电能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正确;
、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电能才能完成;故正确;
、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故正确.
故选.
7.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拧干衣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写粉笔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粉碎废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8.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
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其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解答】
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而不是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错误;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而不是分子间隔变大,故错误;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而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故错误.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故正确;
故选:.
9.
【答案】
B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固体放入水中,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碳与二氧化碳需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错误;
故选.
10.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解析】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有颜色的变化、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故选:.
11.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铁钉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青稞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12.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鲜牛奶变质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菜刀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钢丝球刷碗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高粱酿成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3

,共计6分

13.
【答案】
A,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解答】
解:、蜡烛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对;
、水变成水蒸气,水结成冰的过程中都是水的状态的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铁矿石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对.
故选.
14.
【答案】
A,B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以及反应的放热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
解:、金属镁与盐酸反应会放热,温度计温度升高,故正确;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会放热,温度计温度升高,故正确;
、硝酸铵与盐酸不发生反应,但溶于水吸热,温度计温度降低,故错误;
、氯化钠不会与盐酸反应,溶解几乎无温度变化,温度计温度不变,故错误;
故选:.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每题
3

,共计18分

15.
【答案】
分子,原子,分子,原子
【考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
根据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分子;原子.
16.
【答案】
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化学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的现象是发光、放热、产生气体.化学变化后一定产生新物质,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解答】
解: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海水蒸发得到水和食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化学.
17.
【答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解答】
解:加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纳米材料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填:.
18.
【答案】
热,光
高,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反应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解答】
解:(1)镁条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储存在镁中的化学能经过化学反应后,一部分转变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变为光能.
(2)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应该包括: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周围散失的热能+光能.所以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高于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
19.
【答案】
,矿石粉碎、铁锅生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汽车爆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米饭煮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水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补充:矿石粉碎、铁锅生锈.
20.
【答案】
有新物质生成,改变,不变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解答】
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有新物质生成;改变;不变.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21.
【答案】
高炉
下部
放热,使反应快速进行,放出更多的热,维持其他反应进行
【考点】
工业炼铁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根据工业上由铁矿炼铁的设备是高炉进行解答;
(2)炼铁的原理是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还原;
(3)反应在下部进行,所以下部温度最高.
(4)炼钢时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另用燃料加热;产物中因含有少量杂质而变成生铁,炼钢是进一步除去炼出的铁中的杂质的过程,利用的是氧气与杂质金属反应.因为杂质含量本来就不多,所以如果采用空气的话,氧气含量只有不到,与杂质金属接触的几率更小了,不利于除杂,氧气浓度越大碰撞几率越大也更容易除去杂质;
(5)根据沉淀的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1)工业上由铁矿炼铁的设备是高炉;
(2)炼铁的原理是利用还原剂把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自身生成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于碳和氧气反应放热,所以应该是下部温度最高.
(4)物质发生反应,实际上是物质微粒的相互碰撞,微粒浓度越大反应越充分、越剧烈,故炼钢中选用氧气而不选空气是为了促使反应更加剧烈,并获得更多的热量,维持其他反应进行;
(5)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钢样中含碳质量分数
答:钢样中含碳质量分数为.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共计30分

22.
【答案】
有新物质生成;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率;
易变质的食品采用真空包装,隔绝氧气,可以延长保质期;
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
有充足的氧气可促进物质的燃烧,因此用鼓风机向煤炉中吹入空气,可以使炉火更旺.
故答案为:加入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隔绝氧气,防止食物氧化;
温度低,物质氧化速度变慢;
氧气越充足,燃烧越旺.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解答】
解:(1)化学变化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率;
易变质的食品采用真空包装,隔绝氧气,可以延长保质期;
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
有充足的氧气可促进物质的燃烧,因此用鼓风机向煤炉中吹入空气,可以使炉火更旺.
23.
【答案】
物理,蓝,有蓝色沉淀生成,化学
(2)说明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是同一物质的事实是: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都是蓝色的;加水后都得到蓝色溶液,所得的溶液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答: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都是蓝色的;加水后都得到蓝色溶液,所得的溶液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1)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
解:(1)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说明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是同一物质的事实是: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都是蓝色的;加水后都得到蓝色溶液,所得的溶液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答: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都是蓝色的;加水后都得到蓝色溶液,所得的溶液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试卷第8页,总9页
试卷第4页,总13页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2)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景导入:
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你知道水能发生哪些变化,体现了水具有的哪些性质?
(个人思考,同桌交流)
自主学习:用5分钟阅读课本第7至9页内容,找到并划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学性质?
2.什么是物理性质?
3.通常研究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学习:同桌相互检查记忆情况,相互释疑。
讨论交流:表1-1
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例子。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探究:在描述变化和性质时有什么不同?
强调: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讨论交流:“物理性质”里面含着哪两层含义?
小结: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
观察老师演示(也可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1-5]探究氧气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注意:闻气体是的正确操作)。
讨论交流:怎样正确地闻气体的气味?
思考交流:
1.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班内交流学习。
2.思考:水、二氧化碳、乙醇(俗称酒精)有哪些用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你还能说出哪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班内交流学习。
归纳小结:
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个人思考,组内交流并在全班展示)
精讲点拨:
【例题】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的化学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与铝不同的氧化铝,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气,铝本身也发生改变,这些都属于铝的化学性质;其余则属于它的物理性质。
  【答案】(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达标体验: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甲烷(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极难溶于水
C.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燃烧  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汞(俗称水银)作体温计的指示液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
4.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这块板材具有的性质是(?

A.透气  B.耐高温  C.防水  D.绝热
5.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6.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木棒受力折断。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木材做桌椅 
B.用水灭火
C.用汽油作燃料    D.用铝制作电缆
2.古人曾将铅煅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称的由来。铅条能象现代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
3.下列家庭常用品中,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
(1)盐和糖_______________;(2)铜制品和铁制品_______________;
(3)酒和醋_______________;(4)瓷勺和塑料勺_________________。
4.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黑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___。
5.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下列空格。
(1)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
(2)煤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3)玻璃破碎_________________;
(4)铝箔能在空气中剧烈_________________。
6.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10g碘可以完全溶解在50g酒精中配成碘酒,酒精还能溶解许多其它物质。点燃酒精灯,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又在火焰上罩一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物质。根据以上文字叙述归纳小结,试回答:
(1)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2)推断酒精的一种用途:

(3)运输和储存酒精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
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科技小组曾经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N5。在制取N5的实验中,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认为:N5与氮气不同,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以下问题:
(1)填表
氮气
N5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请你想象一下,N5在应用领域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小
B.无色气体
C.能跟氧气反应
D.难溶于水
4.下列叙述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生产碳酸型饮料?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煤用于作燃料
D.铜丝用作电线
(选做题)
6.市场上销售一种不粘锅炊具,内壁涂有一层叫聚四氟乙烯的物质。请推测做涂层的聚四氟乙烯可能具有的性质。(至少答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