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2012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P73-P74页.例1-例2及有关练习。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例1指导学生将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会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还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学习11-20各数的读写打下基础;例2、要求学生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读出各数;指导学生借助直尺上11-20各数来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我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例1到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2、3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1-20的数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五)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橡皮圈、小棒、数字卡片。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故事导入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呀,我们从远古时代开始,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 
师:你们想帮助猎人解决这个问题吗?(想)学完今天的知识呀我们就可以帮助猎人了。 
(二)、合作探究、激趣引新 
1、认识11到20各数,学习各数的组成。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小棒,现在,请你数出 10根小棒,用橡皮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开始!好,请捆好的同学把你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谁能告诉老师,这一捆中有几根小棒?(10根),那么10个1根小棒就是1捆,也就是1个__(生齐答:10),好,请将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 
师:左边一捆是10根小棒,表示一个十,右边一根小棒表示一个一,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就是11.(全体女生起立,一起大声说出11的组成) 
再放一根呢?(一个十和两个1合起来是12,全体男生起立一起大声说出12的组成),再放……(到14) 
(2)小组合作,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说组成。(请小组到投影展示) 
(3)数浪游戏。 
(4)寻找生活中的”一个十” 
 2.数序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礼物,认识吗?(尺子) 
师:帮你知道五角星后面的数是哪些数吗?(学生抢答) 
出示数轴,按要求找出数字。 
(2)数娃游戏。 
(3)出示小火车,检测学生数序知识掌握程度。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11到20各数,并给爸爸妈妈说说它们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