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1 卤代烃 小节自测(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1 卤代烃 小节自测(A)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20 09:4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章节自我强化训练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卤代烃 小节自测(A)卷
1.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2.分子式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空间异构)(?? )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3.现有两种有机物A()、B(),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均为3:2
B.二者在NaOH的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C.一定条件下,二者在NaOH溶液中均可发生取代反应
D.A物质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B物质的一溴代物有2种
4.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
A.只有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C.含有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含有一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
5.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
D.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6.下列物质中,既能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①CH3CH2CH2CH3 ②CH3CH2CH=CH2
③?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只有②
7.对下列有机物的判断错误的是(?? )
A.除① 外,其他有机物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③ ④ ⑥ 都属于芳香烃,④ ⑥ 苯环上的一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均为6种
C.② ⑤ 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① 的一氯代物有4 种,④ 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9种
D.④ ⑤ ⑥ 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
B.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先加入浓硫酸,再加苯,最后滴入浓硝酸
C.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入足量生石灰,蒸馏
D.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加入NaOH溶液共热,再加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9.化合物Z由如下反应得到:,Z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
C.CH3CHBrCHBrCH3 D.CH2BrCBr(CH3)2
10.某小组用图甲、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溴乙烷性质的探究。在图甲试管中加入5mL溴乙烷和10mL6mol·L-1 NaOH水溶液,振荡,水浴加热。将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图乙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图乙装置中分别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B.图甲试管中物质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液体出现分层
C.图乙中试管A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溴乙烷
D.若图乙中无试管A,可将B中试剂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11.一定能够鉴定卤代烃中卤素存在的操作是(?? )
A.在卤代烃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
C.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B.能使溴水褪色
C.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13.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最大一次失误是1948年授予了瑞士化学家米勒,由于米勒发明了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而获得当年诺贝尔奖。DDT的结构简式为,由于DDT是难降解的化合物,毒性残留时间长,世界各国现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下列关于DD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DT分子中两个苯环不可能共平面
B.DDT属于芳香烃
C.DDT分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DDT难以降解的原因是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14.卤代烃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下列卤代烃不适合由相应的烃经卤代反应制得的是( )

A. B.C.D.
15.下列关于氟氯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氟氯烃是一类含氟和氯原子的卤代烃
B.氟氯烃大多为无色无臭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
C.氟氯烃通常化学性质稳定,但有剧毒
D.在紫外线照射下氟氯烃可产生氯原子从而破坏臭氧层
16.下列氯代烃中不能由烯烃与氯化氢加成直接得到的有( )
A.2一乙基—4—氯—1—丁烯
B.氯代环己烷
C.2,2,3,3—四甲基—1—氯丁烷
D.3一甲基—3—氯戊烷
17.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氯水,均有红棕色液体生成
B.向甲、乙、丙、丁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C.向甲、乙、丙、丁中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D.乙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得到两种烯烃
18.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观察下层是否变为橙红色
B.加入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19.1,2 -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1,2 -二溴乙烷,其中A和F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D中的试管里装有液溴。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 时脱水生成乙醚。(夹持装置已略去)

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主要发生的是乙醇的脱水反应,即消去反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导管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填序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容器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_(填操作名称)的方法除去。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因为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燉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已知: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F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C的名称: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 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__________。
(4)写出① 、④ 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1.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有机物C和高分子化合物E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A分子内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填名称)
(2).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⑤__________
(4).某同学欲用下图装置制备物质C,将试管B中的物质C分离出来,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插入试管B的导管接有一个球状物,其作用为__________

22.烯烃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框图进行反应:
(D是、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根据框图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2).框图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数字代号):__________
(3).框图中①、③、⑥属于__________反应。
(4).G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23.一氯甲烷(CH3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温下它是无色有毒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CCl4等
(1).甲组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催化法制备和收集一氯甲烷。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
②无水ZnCl2为催化剂,a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2).乙组同学选用甲组A、B装置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检验CH3Cl中的氯元素。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入一段时间的CH3Cl气体,打开装置D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先后加入两种试剂,观察实验现象,分液漏斗中先后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
③能证明CH3Cl中含有氯元素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3).查阅资料可知:AgNO3的乙醇溶液可以检验CH3Cl中的卤素原子。相关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C-Cl
C-Br
键能(KJ·mol-1)
330
276
化合物
AgCl
AgBr
Ksp近似值
1.8×10-10
5×10-13
将CH3Cl和CH3Br的混合气体通入AgNO3的乙醇溶液中,先出现淡黄色沉淀。请依据表中数据解释原因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羧基、醚键4种官能团,A项错误;该有机物中含有羧基和羟基,可分别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B项正确;该有机物中含有2个羧基,1mol该物质最多与2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C项错误;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也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根据丙烷的结构简式可知,如果F原子取代甲基中的氢原子,则另外2个氯原子的位置可以是相邻(2种)、相间(1种)和相对(3种);如果F原子和中间的碳原子相连,则另外2个氯原子的位置可以是相邻、相间和相对,且各是1种,因此共计是9种,答案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时应从卤素原子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时对外界条件的要求,烃基结构对被消去或被取代的卤素原子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A、Q中两个甲基上有6个等效氢原子,苯环上有2个等效氢原子,峰面积之比应为3:1,但是P中两个甲基上有6个等效氢原子,亚甲基上有4个等效氢原子,峰面积之比应为3:2,错误;B、苯环上的卤素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P中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缺少氢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错误;C、在适当条件下,卤素原子均可被—OH取代,正确;D、Q中苯环上的氢原子、甲基上的氢原子均可被氯原子取代,故可得到2种一氯代物,P中有两种不同空间位置的氢原子,故P的一溴代物有2种,错误。
4.答案:A
解析:C5H7Cl的不饱和度为2,含有一个双键的链状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1,故A符合题意;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状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2,故B不符合题意;含有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2,故C不符合题意;含有一个叁键的链状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为2,故D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全氟丙院(C3F8)可以看作2个-CF3代替CF4中的2个F原子形成的,3个碳原子呈V形,故A错误;电子式中F原子最外层应有8个电子,以达到稳定结构,故B错误;C3F8与C3H8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则沸点:C3F8>C3H8,故C错误;全氟丙烷分子中C—C键是非极性键,C-F键是极性键,分子结构呈V型,是极性分子,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①丁烷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1-丁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既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③苯分子结构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但萃取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④邻二甲苯苯环上的甲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也可萃取溴水中的溴使溴水褪色,但是萃取属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有②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A项,②和⑤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④⑥的苯环侧链的α碳上连有H原子,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正确;B项,③④⑥都含有苯环,且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都属于芳香烃,④的苯环上有3种H原子()1、4等效,2、5等效,3、6等效),苯环上的一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⑥的左边苯环叫侧链为间位,右边苯环两侧链为对位,苯环上共有6种H原子,故⑥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错误;C项,②⑤结构高度对称,都只有一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①中有4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4种,④的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9种(,若第1个Cl原子在1号位,第2个Cl原子在2、4、5、6号位,有5种;若第1个Cl原子在2号位,第2个Cl原子在3,5、6号位,有3种;若第1个Cl原子在3号位,第2个Cl原子在6号位,有1种;共有5+3+1=9种),正确;D项,④和⑥中均有苯环碳原子和甲基碳原子,且甲基碳原子与苯环碳原子直接相连,联想苯的结构,结合单键可以旋转,④和⑥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⑤中4个饱和碳原子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联想乙烯的结构,⑤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正确。
8.答案:C
解析:应用液溴,否则不反应,A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较大,应先加入浓硝酸,再加入浓硫酸,待混酸冷却后加入苯中,否则导致酸液飞溅,B错误;乙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醋酸钙,醋酸钙属于离子化合物,沸点比乙醇高,再采用蒸馏法即可得到纯净的乙醇,C正确;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水解后应先加入稀硝酸酸化,以防止生成Ag2O黑色沉淀而干扰卤原子的检验,D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一溴丁烷先发生消去反应,然后再加成得到Z,两个溴原子分别连在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故B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图甲装置中发生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图乙装置中发生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图甲装置中发生溴乙烷的水解反应,生成乙醇,乙醉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分层,故B错误;图乙装置通入的气体中除了生成的乙烯还混有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A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乙醇,故C错误;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醇不能,若无试管A,可将B中试剂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故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卤代烃中不存在卤离子,不能直接用硝酸银溶液检验,选项A、B错误;卤代烃在NaOH水溶液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卤离子,反应后应首先用硝酸中和多余的氢氧化钠.然后加入硝酸银检验卤离子,选项C正确;若卤代烃中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卤代烃与NaOH醇溶液共热不反应,选项D错误。
12.答案:A
解析:与-Cl相连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含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含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故C正确;含-Cl,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13.答案:C
解析:由于苯环中所有原子共面,所以DDT分子中两个苯环可以共面,故A错误;DDT分子中含有氯原子,所以不属于芳香烃,故B错误;DDT分子中侧链上的氯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故C正确;DDT分子中含有氯原子,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但所需条件较为复杂,导致DDT难以降解,故D错误。
14.答案:C
解析:可以由2,2-二甲基丙烷取代制得,A项不符合题意;可以由环己烷取代制得,B项不符合题意; 2 -甲基丙烷中存在2种化学环境的H原子.其一氯代物存在同分异 构体,故不适合由相应的烃经卤代反应制得,C项符合题意;可以由2,2,3,3-四甲基丁烷取代制 得,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C
解析:烃分子中1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得到的产物为卤代烃,故A正确;依据氟氯烃的物理性质可知,氟氯烃大多为无色无臭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故B正确;氟氯烃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从而引发消耗臭氧的循环反应,造成臭氧层空洞,但氟氯烃无毒,故C错误、D正确。
16.答案:C
解析:2-乙基-4-氯-1-丁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CH2CH3)CH2CH2Cl,可由CH2=C(CH2CH3)CH=CH2与氯化氢加成直接得到,A不符合题意;氯代环己烷的结构简式为,可由环己烯与氯化氯加成直接得到,B不符合题意;2,2,3,3-四甲基-1-氯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3CC(CH3)2CH2Cl,没有对应烯烃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则不能由烯烃与氯化氢加成直接得到,C符合题意;3-甲基-3-氯戊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CH3)(Cl)CH2CH3,可由CH3CH=C(CH3)CH2CH3与氯化氢加成直接得到,D不符合题意。
17.答案:B
解析:卤代烃与氯水不反应,则向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氯水,均没有红棕色液体生成,故A错误;向甲、乙、丙、丁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均发生水解反应,然后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故B正确;向甲、乙、丙、丁中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只有乙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因此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只有乙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乙发生消去反应只能得到一种烯经,即丙稀,故D错误。
18.答案:D
解析:溴乙烷中不存在溴离子,不能与氯水反应,故A错误;溴乙烷中不存在溴离子,加硝酸银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加入NaOH溶液共热,溴乙烷水解生成溴离子,冷却后的溶液呈碱性,NaOH与硝酸银反应会干扰对Br-的检验,应先加酸使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加入NaOH溶液共热,溴乙烷水解生成溴离子,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可检验Br-,故D正确。
19.答案:(1)CH3CH2OHCH2=CH2+H2O
CH2=CH2+Br2→CH2BrCH2Br
(2)B中烧杯液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c(4)吸收挥发出来的溴,防止污染环境(5)蒸馏
(6)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高(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造成导管堵塞
解析:(1)A中乙醇在浓硫酸、170℃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D中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2)若装置中出现堵塞,则B中烧杯液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CO2和SO2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所以在装置C中应加入NaOH溶液,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4)NaOH溶液能和溴发生反砬,故E中用NaOH溶液吸收挥发出的溴,防止污染环境。
(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的沸点差异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6)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用冷水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为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造成导管堵塞。
20.答案:(1)CH2=CH2;;HOCH2CH2OH
(2)1,2-二氯乙烷;(3)ClCH2CH2Cl+NaOHCH2=CHCl+NaCl+H2O
(4)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解析:(1)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2H4,可知A为乙烯,乙烯和B反应生成C,结合D和F的分子式可以推断反应①是乙烯和Cl2的加成反应,C是1,2-二氯乙烷,反应②是消去反应,得到的D为一氯乙烯,E是聚氯乙烯,反应④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得到的F是乙二醇。
A、E、F分别为乙烯、聚氯乙烯、乙二醇,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2=CH2、、HOCH2CH2OH
(2)C的名称是1,2-二氯乙烷。
(3)反应② 是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CH2CH2Cl+NaOHCH2=CHCl+NaCl+H2O
(4)反应① 是乙烯和Cl2的加成反应;反应④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21.答案:(1).CH3COOCH2CH3;?? 醛基
(2).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3).2CH3CH2OH+O22 CH3CHO+2H2O;? ?
(4).分液漏斗; 防倒吸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C为乙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A为乙醛,含有的官能团为醛基;
(2).②为乙醛的氧化反应,生成乙酸,③为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属取代反应
(3).①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⑤为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为;
(4).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用到的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等,插入试管B的导管接有一个球状物,其作用为防倒吸
22.答案:(1).
(2).②; (3).加成; (4).
解析:D→E发生消去反应,D的结构简式是,E的结构简式是,该物质与适量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分别生成和
与HBr加成得到和;A与生成D,则A是,A与催化发生加成反应B为,A与HBr加成反应生成C,B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则C为
23.答案:(1).①圆底烧瓶;
②CH3OH+HCl(浓)CH3Cl+H2O
③除去CH3OH蒸气、HCl等杂质气体
(2).①F→D→G;
②硝酸、硝酸银;
③C-Br键的键能小,更容易断裂
(3).Ksp(AgBr)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