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平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每一个过程,进一步体会和运用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初步体会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树立自然、社会平衡,世界才能和和谐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二力平衡条件是重点。探究过程,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是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讲述: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小结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讲述: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
二、新课教学。
1.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结论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说明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
对于能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总结: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