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认识中括号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4
课前导入
你能使等式成立吗?
3
3
3
3=4
3
3
3
3=5
3
3
3
3=6
3
3
3
3=8
×
÷
―
×
+
÷
(
)
+
―
÷
+
(
)
÷
×
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9÷3×5-2
=1
(
)
先算5-2=3,
再算3×3=9,
最后算9÷9=1。
探究新知
可以使用小括号先算5-2=3,接下来怎样才能先算3×3=9呢?
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9÷3×5-2
=1
(
)
探究新知
请中括号“[]”来帮忙。
[]
大家好!我是中括号。有我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我里面的,最后算我外面的。
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9÷3×5-2
=1
(
)
探究新知
[]
把我放在哪里才能使等式成立呢?请大家试试吧。
[
]
=9÷[3×3]
=9÷9
=1
先算5-2,再算3×3,最后算9÷9。
你能总结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1.比一比,算一算。
课堂练习
12×(8+4)÷2
=12×12÷2
=144÷2
=72
12×[(8+4)÷2]
=12×[12÷2]
=12×6
=72
234÷(51-48)×3
234÷[(51-48)×3]
=234÷3×3
=78×3
=234
=234÷[3×3]
=234÷9
=26
2.小游戏。
⑴下面4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请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4×6×(3-2)=24
(6+4-2)×3=24
4×6÷(3-2)=24
4×(6÷2+3)=24
2.小游戏。
⑵和同伴玩一玩,每次任选4张带数字的扑克牌,谁先算出24,就可以加1分。
注意括号的灵活运用哦!
3.
[196-(96+4)]÷6
288-[8×(26-14)]
72÷[(12+24)÷9]
200÷[(172-72)÷25]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196-(96+4)]÷6
=[196-100]÷6
=96÷6
=16
288-[8×(26-14)]
=288-[8×12]
=288-96
=192
3.
[196-(96+4)]÷6
288-[8×(26-14)]
72÷[(12+24)÷9]
200÷[(172-72)÷25]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72÷[36÷9]
=72÷4
=18
=200÷[100÷25]
=200÷4
=50
72÷[(12+24)÷9]
200÷[(172-72)÷25]
4.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四⑴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
奖人数见下表)。为此,班主任老师准备用350元给他们
购买奖品。请你帮班主任老师设计一种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鼓励奖
3人
4人
6人
12人
每种名次的奖品所需要的钱:
奖品的单价×获奖的人数
各种名次的奖品所需要的钱的和≤350元。
4.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四⑴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
奖人数见下表)。为此,班主任老师准备用350元给他们
购买奖品。请你帮班主任老师设计一种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鼓励奖
3人
4人
6人
12人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5.给下面的式子加上括号,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
7×9+12÷3=91 7×9+12÷3=25
7×9+12÷3=49 48×61÷48×61=1
7×(9+12÷3)=91
(7×9+12)÷3=25
7×[(9+12)÷3]=49
(48×61)÷(48×61)=1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带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在计算过程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中括号外面还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作业(共14张PPT)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4
乘法分配律(1)
38╳4+62
╳4
课前导入
小朋友,你会计算下面的题吗?
=152+248
=54
╳25
(40+14)╳25
=400
=1350
要是能有简便算法,可以口算出来就好了!
探究新知
贴了多少块瓷砖?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10+5×10
(3+5)×10
4×8+6×8
(4+6)×8
3×10+5×10
(3+5)×10
4×8+6×8
(4+6)×8
观察上面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0+50
=80
=8╳10
=80
=32+48
=80
=10╳8
=80
我发现:
3╳10+5╳10=(3+5)╳10
我发现:
4╳8+6╳8=(4+6)╳8
3×10+5×10
(3+5)×10
4×8+6×8
(4+6)×8
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这是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a b)╳c=a╳c
b╳c
+
+
请你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我用画图的方法。
4╳9
6╳9
+
4+6
╳9
( )
=
请你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4╳9+6╳9
4个9
6个9
一共10个9
也就是(4+6)╳9。
课堂练习
1.学校要给28个人的合唱队买服装。
⑴下面是淘气、笑笑列的算式,
和同伴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
淘气先算出一套上衣和裤子要多少钱,然后算28套上衣和裤子要多少钱。
笑笑先分别算出28件上衣和28件裤子的价格,再算上衣和裤子一共要多少钱。
1.学校要给28个人的合唱队买服装。
(2)请你算算买服装要花多少元。
(
46+54
)╳28
=
100×28
=
2800(元)
答:买服装要花2800元。
2.结合图与同伴说说等式3×6+4×3=(6+4)×3
为什么成立。
算式“3╳6+4╳3”和算式“(6+4)╳3”都是计算蓝色和红色组合长方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所以等式成立。
3.写一写,填一填。
(32+25)╳4=( )╳4+( )╳4
(40+14)╳25=( )╳25+( )╳25
+( )╳25
38
╳
4+62
╳
4=( + )╳4
32
25
40
4
38
62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10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
课堂小结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作业(共21张PPT)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练习四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巩固练习
4
复习旧知
请用运算律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7+20)+33
15╳11
25╳11╳4
=70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65
乘法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100
加法交换律
(a+b)+c=a+(b+c)
(a×b)×c=a×(b×c)
(a+b)×c=a×c+b×c
a+b=
b+a
a×b=
b×a
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巩固练习
1.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和同伴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用了多少块地砖?
3╳8=24(块)
每块地砖12元,准备了1800元够不够?
一共有7╳24=168块。
168╳12
=168╳(10+2)
=168╳10+168╳2
=2016(元)
2016>1800,钱不够。
2.结合下面的例子说一说等式为什么成立。
(3╳5)╳4是先计算每一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再计算4层小正方体的个数。3╳(5╳4)是先计算每一列小正方体的个数,再计算3列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求大正方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所以等式成立。
等号两边的算式都是求的杂技人员头上和脚上碗的总数。
3.
85×82+82×15
=(85+15)×82
=100×82
=8200
5×289×2
=(5×2)×289
=10×289
=2890
(125×25)×4
=125×(25×4)
=125×100
=12500
(125+17)×8
=125×8+17×8
=1000+136
=1136
167+289+33
=289+(167+33)
=289+200
=489
58+39+42+61
=(58+42)+(39+61)
=100+100
=200
76×25+25×24
=(76+24)×25
=100×25
=2500
25×97+25×3
=25×(97+3)
=25×100
=2500
378+527+73
=378+(527+73)
=378+600
=978
4.
(1)这个花圃的篱笆长多少米?
求篱笆的长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
(30+25)╳2
=55╳2
=110(米)
答:篱笆长110米。
4.
(2)如果每平方米大约种40棵郁金香,这个花圃大约种了多少棵郁金香?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就有多少个40棵郁金香。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
30╳25╳40
=30╳(25
╳40)
=30000(棵)
答:大约种了30000棵郁金香。
5.连一连。
75×2×5
58+147+42
38×29+38
(100+4)×25
38×(29+1)
100×25+4×25
58+42+147
75×(2×5)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6.
(1)列出上述问题的算式,观察每一个算式乘数的变化,你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吗?
12×2=24(千米)
12×6=72(千米)
扩大2倍
扩大2倍
扩大3倍
扩大3倍
12×4=48(千米)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就相应地扩大几倍。
(2)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得数吗?
150×20=3000
150×40=
360×24=8640
360×12=
360×6=
4320
6000
9000
2160
150×60=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就相应地扩大几倍。
7.(1)5×10-5×3=5×(10-3)成立吗?想办
法验证你的想法。
10╳5
3╳5
-
10
( )╳5
-3
因为这两个式子求的都是剩下的蝴蝶图案的个数,所以等式成立。
7.(2)你能看懂下面算式的道理吗?
13×99
=13×(100-1)
=13×100-13×1
=1287
99接近100,所以将13×99写成13×(100-1)的形式,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把算式写成13×100-13×1,即用100个13减去1个13,这样计算更加简便。
7.(3)你能使下面的计算变得简便吗?
206×14-6×14
=(206-6)×14
=200×14
=2800
72×99
=72×(100-1)
=72×100-72×1
=7128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有时为了运算的简便,我们会用到运算律。
课堂小结
2、因为整十或整百的数比较容易计算,所以我们在运算的时候,如果使用运算律能够得到整十或整百的和或积,就可以使用运算律。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为了使一道题的运算更简便,我们经常会使用多个运算律。
乘法的分配律,不仅仅用在两个积的和上,也可以用在两个积的差上。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作业(共20张PPT)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4
乘法分配律(2)
(
)
(
)
(
)
(
)
(
)
课前导入
下面算式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c=a+(b+c)
(a×b)×c=a×(b×c)
(a+b)×c=a×c+b×c
a+b=
b+a
a×b=
b×a
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探究新知
=80×25+4×25
=2000+100
=2100
观察(80+4)×25的特点并计算。
(80+4)×25
25乘80的积,25乘4的积都是整百数,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
34×72+34×28
=34×(72+28)
=34×100
=3400
观察34×72+34×28的特点并计算。
72个34
28个34
72个34和28个34正好是100个34,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1.观察下面算式的特点并计算。
课堂练习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c+b╳c=(a+b)╳c
(20+4)╳25
=20
╳25
+4╳25
=500+100
=600
=(35+65)╳37
35╳37+65╳37
=100
╳37
=3700
1.观察下面算式的特点并计算。
课堂练习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c+b╳c=(a+b)╳c
32╳(200+3)
=32
╳200+32╳3
=6400+96
=6496
=(19+81)╳66
19╳66+81╳66
=100
╳66
=6600
1.观察下面算式的特点并计算。
课堂练习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c+b╳c=(a+b)╳c
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
12╳(26+4)
12╳26+12╳4
=12
╳30
=360
1.观察下面算式的特点并计算。
课堂练习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c+b╳c=(a+b)╳c
8╳(125+9)
=125╳8+9╳8
=1000+72
=1072
=
65╳(12+88)
12╳65+65╳88
=65
╳100
=6500
1.观察下面算式的特点并计算。
课堂练习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c+b╳c=(a+b)╳c
=(6+54)╳39
39╳6+39╳54
=60╳39
=2340
2.水果丰收了。
⑴
共有多少箱水果?
24加26的和是50,是整十数,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4×25+26×25
=(24+26)×25
=50×25
=1250(箱)
答:共有1250箱。
2.水果丰收了。
⑵
这些水果一共能卖多少元?
(24+26)×80×25-26×25×10
可以先把每箱水果都按80元算,再减去橘子每箱多付的10元,就是这些水果的总价。
=50×80×25-26×25×10
=100000-6500
=93500(元)
答:这些水果一共能卖93500元。
3.妈妈给淘气订了一套可以自由组合的小柜子,每个小
柜子18元,柜门上每张贴画2元,算一算,这套小柜
子一共花了多少元?
18×6+2×6
用6个柜子的钱,加上6张贴画的钱,就是这套小柜子一共花的钱。
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18+2)×6
=120(元)
答:这套小柜子一共花了120元。
4.我们经常用竖式来计算多位数乘法。
⑴
你能结合乘法分配律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4.我们经常用竖式来计算多位数乘法。
⑵
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各题。
58×11
47×102
把11分成10+1来计算。
把102分成100+2来计算。
=58×(10+1)
=58×10+58×1
=580+58
=638
=47×(100+2)
=47×100+47×2
=4700+94
=4794
5.如果动车的最高时速是252千米,而普通列车的最高时速是122千米。同时行驶4小时,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
2
总结
5.如果动车的最高时速是252千米,而普通列车的最高时速是122千米。同时行驶4小时,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用动车行驶4小时的路程减去普通列车行驶4小时的路程,就得出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多少千米。
252×4-122×4
=1008-488
=520(千米)
答: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520千米。
用动车每小时比普通列车多行驶多少千米乘以4小时,就得出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多少千米。
(252-122)×4
=130×4
=520(千米)
答: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520千米。
5.如果动车的最高时速是252千米,而普通列车的最高时速是122千米。同时行驶4小时,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5.如果动车的最高时速是252千米,而普通列车的最高时速是122千米。同时行驶4小时,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252×4-122×4
(252-122)×4
=
这也是乘法分配律!
方法一:
方法二: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乘法分配律逆用也是成立的。
用字母表示:a╳c+b╳c=(a+b)╳c
课堂小结
两个数相减的差乘以一个数,等于两个数与这个数的积的差。
用字母表示:(a-b)╳c=a╳c-b╳c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作业(共16张PPT)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4
乘法结合律
(1)(2╳4)╳3
课前导入
(2)(7
╳
4)
╳
25
小朋友,你会计算下面的题吗?
2╳(4╳3)
7
╳(
4
╳
25)
=24
=24
=700
=700
探究新知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7╳5)╳8
=35╳8
=280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7╳(5╳8)
=280
=7╳40
(7╳5)╳8
=7╳(5╳8)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2╳4)╳3表示先计算每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再计算3层小正方体的总数。
2╳(4╳3)表示先计算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再计算2排小正方体的总数。
这两道算式计算顺序不一样,但都是计算这个长方体中小正方体的总数。所以这两道算式相等。
(2╳24)╳6表示先计算两箱一共有多少瓶,再计算这些瓶饮料的总价。
2╳(24╳6)表示先计算每箱饮料的价格,再计算两箱饮料的总价。
这两道算式都是计算这两箱饮料的总价。它们是相等的。
(a╳b)╳c=a╳(b╳c)
这是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2╳4)╳3=
2╳(4╳3)
(2╳24)╳6=
2╳(24╳6)
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125×9×8=
125×9×8
=(125×8)×9
=1000×9
=9000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9000
先观察算式中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
可以先算125╳8。
课堂练习
1.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
等式两边都是书的总数,因此等式成立。
2.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填一填。
2
5
4
60
125
8
4
25
35×2×5=35×(
×
)
125×4×25×8=(
×
)×(
×
)
25
(25×60)×4= ×(
×
)
3.观察下面式子的特点并计算。
38×25×4
125×3×8
(13×5)×6
25和4,125和8,5和6,它们的积都是整十数或整百数。
=38╳(25╳4)
=38╳100
=3800
=3╳(125╳8)
=3╳1000
=3000
=13╳(5╳6)
=13╳30
=390
4.
32×8×5
=32×(8×5)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凑成整百数使计算更简便。
=32×40
=1280(张)
答:可以插1280张照片。
淘气是这样计算24╳25的。
(1)你能看懂吗?和同伴交流你的
想法。
25需要和4相乘才能得到100,正好24可以分解为6
╳
4。
用乘法的结合律先算4
╳
25。
=125×25×8×4
=100000
=8×8×125
=8×1000
=8000
=8×(8×125)
(2)试着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
律计算下面各题。
64╳125
125╳25
╳32
= 125×8
× 25×4
( )
( )
=1000╳100
6.简算25×125×5×64。
25×125×5×64
=25×125×5×2×4×8
=(25×4)×(125×8)×(5×2)
=100×1000×10
=1000000
我发现25、125、5想要得到整十或整百的积,需要和数字4、8和2相乘。
我发现64正好可以分解为4╳2╳8。再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计算。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三个数相乘,当有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时,就可以用乘法结合律。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作业(共17张PPT)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4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课前导入
小企鹅的画板和画笔可以和手推车互换吗?
我的画板值4元,笔值6元。
我的手推车底部卖6元,推柄卖4元。
4+6=10(元)
6+4=10(元)
4+6
6+4
=
探究新知
分别观察下面的式子,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我写了一组式子,交换15和4的位置,和不变。
15+4=19
4+15=19
15+4=4+15
学校
少年宫
电影院
35米
42米
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从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和从学校到电影院的距离是一样的。
42+35=35+42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分别观察下面的式子,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我写了一组式子,交换6和7的位置,积不变。
6×7=42
7×6=42
6×7=7×6
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
横着看,每排6把,有5排,竖着看,每列5把,有6列,实际上是一样的。
6×5=5×6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a,b代表两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a
╳
b=b
╳
a
35
42
b
a
a+b=b+a
35+42=42+35
6
5
b
a
6×5=5×6
用a,b代表两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a
╳
b=b
╳
a
a+b=b+a
这两个式子分别表示的是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你能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吗?
a+b=b+a。
这是加法交换律。
a×b=b×a。
这是乘法交换律。
课堂练习
1.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
16+12和12+16都是求牛的总数
20×6和6×20都是求珠子的总数
28+13=
+
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45×102=102×
296×200=
×
45+76=
+45
76
13
28
296
200
45
37
59
+
+
×
×
=
=
37
59
59
37
37
59
3.计算下列各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或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918+395
35×27
=945
=1313
验
算:
918
395
+
1313
35
27
×
245
70
945
验
算:
27
35
×
135
81
945
395
918
+
1313
4.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
10-6=4,可6-10我不会算,但肯定不等于4,所以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12÷4=3,可4÷12我不会算,但把4平均分成12份,每份肯定不是3,所以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5.不计算,在
里填上“>”“<”或“=”。
89
×
98
98
×
89
56
+
72
72
+
56
45
×12
45
+
12
72
×6
72÷6
=
>
>
=
不要忘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哦!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
╳
b=b
╳
a
课堂小结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作业(共16张PPT)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4
加法结合律
课前导入
一共有多少朵花?全部买下来要多少钱呢?
19元
62元
38元
4+8
( )
+6=18(朵)
19+62
( )
+38=119(元)
4
( )
8+6
( )
+
62+38
19
+
=18(朵)
=119(元)
(7+5)+8
=12+8
=20
探究新知
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个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相加或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是一样的。
7+(5+8)
=20
=7+13
(7+5)+8=7+(5+8)
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
(30+40)+50表示先计算桃和梨的个数,再计算桃、梨和苹果的总数。
30+(40+50)表示先计算苹果和梨的个数,再计算桃、梨和苹果的总数。
这两道算式计算顺序不一样,但都是计算这些水果的总数。
20元
23元
6元
(20+23)+6表示先计算足球和游泳圈的价格,再计算这三种体育器材的总价。
20+(23+6)表示先计算游泳圈和皮球的价格,再计算这三种体育器材的总价。
这两道算式都是计算这三种体育器材的总价。
(a+b)+c=a+(b+c)
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30+40)+50=30+(40+50)
(20+23)+6=20+(23+6)
这是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57+288+43=
57+288+43
=57+43+288
=100+288
=388
57+288+43
=388
388
=288+57+43
=288+100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可以让一些加法计算变得简便。
57+43正好是100,先算57+43。
=(57+43)+288
=288+(57+43)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课堂练习
1.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
10+7+13=10+(7+13)
等式两边都是求购物用去的总钱数,因此等式成立。
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填一填。
25+13+87=25+(
+87)
(51+29)+71=
+(
+
)
15+34+85+66=(
+
)+(
+
)
13
51
29
71
15
85
34
66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凑整十数、整百数,使计算更加简便。
3.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并计算。
88+156+44
28+69+172
91+34+109+366
156和44,28和172,91和109,34和366都可以凑成整百数。
=88+(156+44)
=88+200
=288
=69+(28+172)
=69+200
=269
=(91+109)+(34+366)
=200+400
=600
155+148+152+145
=(155+145)+(148+152)
=300+300
=600(千米)
4.奇思和爸爸乘火车从A地到E地看望奶奶,火车一共行驶
了多少千米?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凑成整百数使计算更简便。
答:火车一共行驶了600千米。
520-147-253=520-(147+253)
168-43-57=168-(43+57)
以前我们在解决右边这样的问题时,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所以可以得出:
100-24-36=100-(24+36)。
(1)照样子再写出两组这样的算式。
(2)尝试用语言或字母表示
这个规律。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
a-b-c=a-(b+c)。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字母表示为:(a+b)+c=a+(b+c)。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为:a-b-c=a-(b+c)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作业(共15张PPT)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运算律
课堂练习
4
课前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加减算式或乘除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按从前到后的顺序计算。
按从前到后的顺序计算。
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口算下列各题。
25-18+4
26-15+5
12÷2×3
20÷4×7
25-(18+4)
12÷(2×3)
=35
=11
=16
=18
=3
=2
探究新知
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
买3个计算器:22×3=66(元)
买1支钢笔:24÷4=6(元)
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买3个计算器:22×3=66(元)
买1支钢笔:24÷4=6(元)
22×3
24÷6
+
=
66
24÷6
+
=
72
(元)
答: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72元。
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买3个计算器:22×3=66(元)
买1支钢笔:24÷4=6(元)
22×3
24÷6
+
=
66
6
+
=
72
(元)
答: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72元。
可以同时算加号两边的乘除法。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35+65×40÷5
=35+2600÷5
=35+520
=555
12×(153-83)÷8
=12×70÷8
=840÷8
=105
(96-6)×(15+9)
=90×(15+9)
=90×24
=2160
1.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堂练习
计算的时候,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小客车比吉普车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
270÷3-140÷2
我3时行驶了270千米。
我2时行驶了140千米。
小客车每时行驶了270÷3=90(千米)
吉普车每时行驶了140÷2=70(千米)
=90-140÷2
=90-70
=20(千米)
答:小客车比吉普车每时多行驶20千米。
3.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
1000-289
92÷4
×25
(207÷3)
28×
(176÷8)
176-
12×6
97-
+43
(20-16)
360÷
68+
1000-289+11
=711+11
=722
92÷4×25
=23×25
=575
28×(207÷3)
=28×69
=1932
3.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
1000-289
92÷4
×25
(207÷3)
28×
(176÷8)
176-
12×6
97-
+43
(20-16)
360÷
68+
176-(176÷8)
=176-22
=154
97-12×6+43
=97-72+43
=25+43
68+360÷(20-16)
=68+360÷4
=68+90
=68
=158
4.下面哪一步计算错误?请改正。
480+(35-15)×4
=480+20×4
=500×4
=2000
480+(35-15)×4
=480+20×4
=480+80
=560
改正: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720-40×3)÷(40-10)
=(720-120)÷(40-10)
=600÷30
=20(辆)
答:还需要20辆小客车。
5.红星小学全校师生去春游,师生共去720人,一辆大客车可载客40人,一辆小客车可载客的人数比大客车少10人,现在有3辆大客车,那么还需要多少辆小客车才能让全校师生都去春游?
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1辆小客车能载多少人?
没上车的人数:
720-40×3=600(人)
1辆小客车能载:40-30=10(人)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
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