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7连除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7连除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21 22: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 二 单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 课题:连除实际问题练习 课型:新授课 第 7 教时 总第 个教案 主备人: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反馈拓展
掌握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能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一、知识再现
1.回顾:怎样解决连除实际问题?(先和同桌说说)
2.练习三第18题。
⑴理解题意:找出有关联的条件圈一圈。
⑵这题我们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3个花坛
每个花坛红、黄两种郁金香,每种棵数同样多
共108棵
⑶小组交流:说说“每个花坛红、黄两种郁金香,每种棵数同样多,平均每个花坛里红色的郁金香有多少棵?”的意思。
⑷独立列综合算式,并想想第一步求到什么?
⑸全班交流汇报。
算理:
①先算出每个花坛里红黄两种颜色的郁金香共有多 少棵,再算平均每个花坛里红色的郁金香有多少棵。
②先算3个花坛里红色的郁金香共多少棵,再算平均每个花坛里红色的郁金香有多少棵。
③因为红郁金香和黄郁金香同样多,也就可以把每个花坛里看成有两份红郁金香,3个花坛就有这样的6份,再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
回顾:
1.学困生可能会说不清,道不明。
第18题:
3. “每个花坛里有红、黄两种郁金香,每种棵数差不多。”
这已知条件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4.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⑴108÷3÷2=18(棵)
⑵108÷2÷3=18(棵)
⑶108÷(2×3)=18(棵)
回顾:
1.让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⑴理解题意
⑵分析数量关系
⑶列式解答
⑷检验与反思
第18题
3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4.⑴如果先出现第3种方法,先搁置,因为不太容易理解。
⑵重点说清算理。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反馈拓展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三第15题。
⑴展示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及时订正。
⑵说说解题步骤及注意点。
⑶怎样杜绝错误呢?(培养检验的好习惯)
2.练习三第16题。
⑴一组一组地独立完成计算。
⑵小组讨论: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⑶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练习三第17题。
⑴比一比谁算得快?
⑵你能介绍一下好经验吗?
三、反馈完善
1.练习三第19题
⑴出示第1小题。
独立完成,汇报解答。 第15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资源:
⑴计算过程中直接把近似数当 除数来计算。
⑵找错除数的近似值。
⑶计算错误。
第16题:
感悟除法的性质有点难度,对于学困生,教学时可不作基本要求。
第17题:
掌握除法性质的孩子肯定能很快口算,让他传授经验,激发兴趣。
1.练习三第15题。
重点指导学困生分析错因,并说清计算步骤。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如果前两位数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第16题:
举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性质。
第17题:
学生传授经验。
270÷6÷5=270÷(6×5)=9
720÷(8×6)= 720÷8÷6=15
210÷35=210÷7÷5=6
第16题拓展:
157-28-72
157-(28+72)
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反馈拓展
通过比较,弄清连乘、连除实际问题在结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⑵提问:怎样把上面的这道题改编成连除实际问题呢?(小组讨论)
⑶比较:课本中的习题
在小组里说说这两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⑷反馈:
相同:两题都有两个相同的条件。
(2层 每层有12个展厅)。
不同:①问题不同,其中有一个条件不同。
第1题的问题是第2题的条件;
第2题的问题是第1题的条件。
②解答方法不同。
第1题连乘,第2题连除。
2.第20题。
⑴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⑵小组讨论:
怎样才知道哪种蛋糕最贵?最便宜呢?
⑶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反馈:□ 36÷4÷3=3(元)
○ 50÷5÷2=5(元)
△ 48÷3÷4=4(元)
答:圆形蛋糕最贵,正方形蛋糕最便宜。
⑷谁有不同解法吗?
□ 36÷(3×4)=3(元) 第19题。
⑴改编实际问题,可能会难倒孩子们,给他们提供充裕的时间思考、讨论。
⑵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①美术学院的展览馆有2层,每层有12个展厅,一共放了720幅画。平均每个展厅放多少幅画?
②美术学院的展览馆每层有12个展厅,每个展厅放30幅画,一共放了720幅画,美术学院展览馆共有几层?
第20题:
“怎样才知道哪种蛋糕最贵?最便宜呢?”可能会有学生说不清,道不明。 第19题:
⑴讨论过后,仍不见成效。温馨提示:想一想,怎样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
⑵根据学生改编的应用题,列式计算,说清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⑶你还有其他解法吗?(教学重点)
第20题:
如果有学生理解不透彻,师强调:要想求出“哪种蛋糕最贵?最便宜?”,必须求到每块蛋糕的价钱,而不是每盒蛋糕的价钱。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反馈拓展
○ 50÷(5×2)=5(元)
△ 48÷(3×4)=4(元)
答: 圆形蛋糕每块最贵,正方形蛋糕每块最便宜。
3、思考题
⑴先独立完成,如果有难度,也可以小组合作。
⑵解答时,说清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3.思考题:
理解题意有点难度。
3.思考题
⑴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如果是2只小猴一起抬,每人都要抬300米,就是说抬西瓜的2只小猴一共要走600米。
⑵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情境模拟
画示意图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