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6)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20 20:5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导入新课
富士山
东京天空树,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墨田区的电波塔
日本樱花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幕府统治的发展。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
唐:
明:
清:
民国:
遣唐使
倭寇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2年中日建交
日本列岛
地理环境特点:
地理环境影响:
岛国,岛屿众多
山地众多,平原少
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
便于畜牧业发展
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新课探究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的统一
①、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②、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③、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田 部”
“海 部”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私有民
生活其中
私有领地
贵族
部民
地位近似奴隶
社会结构
二、大化改新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归纳日本学习唐文化进行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二:7世纪初,日本仍处于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一些地方贵族反抗中央,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使皇权旁落。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孝德天皇
(645-654年在位)

乙巳之变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中臣镰足
(614——669年)
1.背景(原因):
(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2.时间:
3.代表人物:
社会矛盾尖锐
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国内:
国际:
7世纪中期(646年)
中臣镰足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传播文化
4.内容: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租庸调制、班田收授制)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日本这样一个国土有限、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上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合作探究
大化改新的启示:
①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②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③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使国家得到发展和进步。
④与时俱进,锐意改革;
⑤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6.改国名: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
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文字
日本和服
中国唐服
服饰
中国:岳阳楼
日本:京都平安神宫
建筑
中国唐朝铸币
日本铸币
铸币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
茶道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
封建庄园,“不输不入”
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三、幕府统治
1.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含义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武士
2.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幕府
时代
森严
的等
级制

天 皇 (傀 儡)
将 军
大 名
武 士
农 工 商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遵守的封建道德,始于镰仓幕府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他的主公。“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式军队战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杀),以示忠勇、义烈。
镰仓时代的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
6世纪前的日本
(1)出现小国
(2)统一
大化改新
(1)背景
(2)开始
(3)内容
(4)影响
幕府统治
(3)社会结构
(1)背景
(2)开始
(3)幕府的地位
(4)武士道形成
①庄园形成
②武士出现
③武士集团形成
古代日本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