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使学生根据连加、连减算式主动思考笔算过程并用竖式计算,学会用竖式笔算连加、连减,掌握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的笔算方式,并能正确笔算。
2.使学生经历连加、连减笔算方式的思考、计算过程,体会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过程,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
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过程中获得成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思考、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试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会折纸鹤吗?三个小朋友正在折纸鹤,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2.提问: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出:我们先来解决“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这一问题。
二、探究计算,体验算法
1.学习例1 。
(1)提问:要计算“她们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你是怎样想的?说数量关系式后,列式。
生回答,师板书:19+27+26=
说明:像这样的三个活更多的数加在一起的计算,我们称为(引说:连加) 板书:连加
(2)启发提问:
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打算怎样算?(如有学生用口算,还有竖式计算的,提示学生:对于这道题,哪种方法最不容易出错呢?让学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准确性。)
用竖式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板书在黑板上,估计有下面几种做法,即:
1 9 4 6 1 9
+ 2 7 + 2 6 2 7
4 6 7 2 + 2 6
7 2
评讲时说计算过程,强调: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4)比较: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意见得出:(指板书第种)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比较简便,不仅可以少些一个“46”,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小结性提问: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连加式题,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计算时要注
意连起来写比较简便,尤其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2.教学试一试 。
(1)直接出示试一试。
(2)比较:这道题和例1有什么不同?
(例1是连加的两步式题,例2是连减的两步式题,也可以用例1的两种方法竖式计算。) 板书:连减
(3)学生试做,重点强调竖式的写法,交流计算顺序和计算过程。
(4)小结: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和连加一样,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去第三个数。计算时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应用拓展,深入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说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第一行三题,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交流竖式写法和计算过程。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看图,读题,自填算式、解答。
(2)交流列式和结果,说解题思路。
(3)小结:根据上午和下午摘的个数,求出一共摘了84个,再根据一共摘了84个和运走的60个,求出还剩多少个。
四、当堂检测: 1.做补充习题第1页。
2.学生独立练习,统计做题情况。
题目
1
2
3
错题数
分析错因: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连加、连减有了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连加、连减计算,知道了连加、连减算式都要先算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所得的结果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竖式计算时把算式连起来写比较简便;计算时进位和退位的数一定要加上;计算时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布置作业:
课堂:第2页第2题的第二行和第3题。
板书设计:
连 加、连 减
19+27+26=72(只)
(1) (2)
1 9 4 6 1 9
+ 2 7 + 2 6 2 7 按顺序算
4 6 7 2 + 2 6 连起来写简便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