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有机物的分类 培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有机物的分类 培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20 16: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应用》第四节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分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下图呈现的物质分类关系中,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
A.?液态氧?????????????????????????????B.?纯净水?????????????????????????????C.?冰水混合物?????????????????????????????D.?二氧化氮
2.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D.?O4和O2性质完全相同
3.2019年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种无污染的火箭采用液氢(H2)和液氧(O2)作为推进剂。其中液氧属于(?? )
A.?? 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
4.建立结构与层次的观念,有利于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下列各项中,依次与图中a、b、c、d四圈所表示的结构层次相对应的是(??? )

A.?系统→器官→组织→细胞????????????????????????????????????B.?酸→化合物→纯净物→物质
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河外星系??????????????????D.?动能→势能→机械能→能量
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如果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空气、烧碱、氧气、生石灰、纯碱、硫酸六种物质进行分类,则图中虚线框内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依次为(??? )
A.?纯碱、硫酸、生石灰、空气、烧碱、氧气???????????B.?空气、硫酸、纯碱、生石灰、烧碱、氧气
C.?空气、硫酸、烧碱、纯碱、生石灰、氧气???????????D.?空气、氧气、生石灰、纯碱、烧碱、硫酸
6.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包含关系 ??????????????????????????????????????B.?并列关系
C.?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
7.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Au)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为氢能经济的推广以及氢气纯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类型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碳、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体现出CO具有氧化性
8.“生命吸管(Lifestraw)”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内装有多种过滤器,其中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可去除异味与重金属离子;超滤膜可滤除99.99%的细菌和病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B.?滤网起到过滤的作用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异味???????D.?若无生命吸管,生活中杀灭细菌和病毒可以用煮沸的方法
9.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H3+离子和H3分子,以下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3+和H3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H3是单质
C.?一个H3+中含有3个电子??????????????????????????????????????D.?一个H3中含有3个质子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矿泉水、水???????????????B.?氯化钾、石灰水???????????????C.?氮气、二氧化碳???????????????D.?氯化钠、二氧化碳
1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了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 ” 与“ ” 的分子个数比为2:3
12.美国宇航局在2012年再次登陆火星,新火星车体积更大、功能更全,旨在探寻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已有资料表明:火星表面富含碳酸盐和硫酸盐;火星上的水以冰块和霜冻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盐、硫酸盐都是含氧酸盐?????????????????????????????B.?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C.?硫酸盐一定易溶于水???????????????????????????????????????????D.?碳酸钠、硫酸钠均属于钠盐
1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CO2、N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该装置的最大贡献是将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气体
14.图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①和③属于有机物,物质④属于氧化物?????B.?物质③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l:2?????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
15.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oC,氧气沸点为-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________(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植树造林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16.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所以不可能是燃素。
(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_。(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17.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随着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我国新型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将于6月下旬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该火箭由液氧和煤基航天煤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液氧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氧气,下列有关该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
①物质的性质保持不变
②变化过程中物质吸收能量
③分子间的距离增大
④由单个原子变成了分子
⑤发生了化学变化
(2)“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所用燃料是以煤炭为原料制得的煤基航天煤油,其分子式可用CH3(CH2)nCH3来表示(式中n=8~16),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
①煤天航油属于化合物 ???②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属于化学变化
③航天煤油中含多种分子 ??④CH3(CH2)8和CH3CH3(CH2)16CH3的性质有差异
(3)该发动机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CH3(CH2)nCH3+ O2(n+2)CO2+(n+3)H2O,则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写“化合”“分解”“复分解”“氧化”或“置换”)。

三、解答题
18.?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1m3可燃冰可转化生成约160m3常温常压下的甲烷气体和0.8m3的水,常温常压下,1m3甲烷气体完全燃烧可以释放3.6×107J的热量。
材料二: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
材料三:甲烷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下表为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指数及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百分比。
温室效应气体
温室效应指数
对温室效应贡献百分比
二氧化碳
1
55%
甲烷
21
15%
备注:温室效应指数是指以二氧化碳为基准,测定一定大气压每单位我就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组成来看,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细菌属于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A”或“B”)。

(4)已知一定体积的气体产生的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小敏选择D装置探究两种气体的温室效果,在相同的光照下照射一段时间后,依据温室效应指数,推断水柱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指数比甲烷小,但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却比甲烷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19.生产生活中,有的人利用潲水油、地沟油烹饪食品损害人类健康,有的人则利用它制造生物柴油造福人类。生物柴油是以动植物油脂、废餐饮用油等为原料与甲醇(化学式CH3OH)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制成的液体燃料。生物柴油是一种洁净的生物燃料,可代替石化柴油应用于航空、汽车等领域,不但性能优于石化柴油,而且价格更低,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靖想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________。
(2)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小明想对它进行研究,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的,测出其体积为0.5L,则该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3)潲水油、地沟油、生物柴油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使用生物柴油具有的好处有________。(请写出1点)
20.?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功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为人类探索月球打开了新的篇章。
(1)为保证姿控发动机等有更长的寿命,专家们研制出了新的难熔合金高温抗氧化涂层物质。这种难熔合金属于???? ?。
A.混合物
B.单质
C.氧化物
D.有机化合物
(2)月球土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钛等多种金属矿物,工业上常利用钛矿石(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冶炼金属钛,FeTiO3中Ti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3)嫦娥四号还成功地完成了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搭载的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中,有空气、水、土壤、果蝇、酵母和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四种种子等,通过光导管引进月球表面自然光线,这些组成了一个 ________。下图为拟南芥的分类地位图示,在二歧式检索表中包含了拟南芥和玉米、银杏等植物,则其中表示拟南芥的是________(选填“P”、“Q”、“R”或“S”)。

(4)月昼时,在月球背面观察太阳,可以发现太阳相对月球应该是________(选填“东升西落”、“西升东落”)。
(5)嫦娥四号受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影响,温度最低时可达零下200℃,最高可超过10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而探头等设备运行温度一般为-40+50℃左右,一旦温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造成设备的功能失效,甚至损坏,而低温多层隔热组件,能使这些部件的温度保持在正常运行温度范围内,由此可知这种村料的热学特性是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根据组成物质的种数,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数,可以分为化合物和单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③要么是化合物,要么是单质。
液态氧是单质,冰水混合物是化合物、二氧化氮是化合物,它们都可能是③;纯净水是水和其它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可能是③,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2. C
【分析】(1)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分子只能由原子构成;
(3)由同种物质构成纯净物,不同物质构成混合物;
(4)分子是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A.根据化学式O4可知,它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4个O原子,故B错误;
C.O4和O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故C正确;
D.O4和O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性质可能相近,但不可能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3. A
【分析】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解答】根据化学式O2可知,液氧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那么液氧肯定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
液氧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肯定不是混合物,故D错误;
由于液氧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它属于单质,故A正确。
故选A。
?
4. B
【分析】在化学中,物质是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标识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包括:(1)整体或部分地由化学反应的结果产生的物质或者天然存在物质的任何化合物;(2)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团。化学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含其中添加剂,杂质),副产物,反应中间体和聚合物。
【解答】由图可知,d包含a、b、c;c包含a和b;b包含a;
A、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故A错误;
B、酸是化合物的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纯净物是物质的一种;故B正确;
C、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并列的,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故C错误;
D、动能和势能是并列的关系,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能量包含机械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 C
【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酸由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组成,碱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组成,盐由金属离子(铵根粒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解答】①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组成,属于混合物;
②硫酸由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组成,属于酸;
③烧碱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属于碱;
④纯碱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
⑤生石灰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属于氧化物;
⑥氧气是只由一种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C。
6. B
【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四种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二者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都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二者是并列关系,故B正确;
C.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多少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二者是并列关系,故C错误;
D.氧化物是化合物的一种,二者是包含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7. C
【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分析;
(2)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3)将反应前后两种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比较即可;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提供氧元素的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获得氧元素的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解答】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故A错误;
B.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由于生成物不是一种,所以肯定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C正确;
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获得氧元素变成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C。
8. A
【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混合物;
(2)过滤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分析;
(4)煮沸的方法不但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还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解答】A.净化后的水中仍然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滤网起到过滤的作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异味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若无生命吸管,生活中杀灭细菌和病毒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 C
【分析】(1)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只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3)根据离子的定义进行判断;
(4)每个氢原子中都会有1个质子,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H3+和H3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不合题意;?
B.H3是只由一种氢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它是单质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每个氢原子含有1个电子,因此3个氢原子有3个电子;一个H3+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它失去一个电子,因此它只由2个电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一个氢原子含有一个质子,因此一个H3中含有3个质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 B
【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混合物,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矿泉水是水和其中的矿物质构成的混合物,故A不合题意;
B.氯化钾是由两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那么它是化合物;石灰水是水和氢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没有混合物,故C不合题意;
D.氯化钠和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没有混合物,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1. B
【分析】(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3)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即可判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
【解答】将○看做x,将●看做y,那么化学方程式为: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单质,但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A错误;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但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 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2:1,故D错误。
故选B。
12. C
【分析】(1)如果化学式中含有氧元素,那么这种盐就是含氧酸盐;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称为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
(3)BaSO4是不溶于水的 硫酸盐;
(4)根据构成盐的阳离子来分析。
【解答】A.碳酸盐、硫酸盐的酸根分别是CO32-、SO42- , 它们都含有氧元素,因此碳酸盐、硫酸盐均为含氧酸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空气是主要成分包括N2、O2以及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因此为混合物;冰水的成分就是H2O,其实它们是一种物质,因此为纯净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BaSO4不溶于水,因此硫酸盐不一定溶于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碳酸钠、硫酸钠的阳离子均为Na+ , 故均属于钠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 C
【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提炼出对解题有用的知识,再结合所学知识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解答】A.只要是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是化学变化,因此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O2、NO2?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另一种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因此属于非金属氧化物,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故不属于置换反应,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反应产物为 CO2 和N2 , 都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为无污染气体,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 C
【分析】根据结构示意图以及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图示进行分析, ① 是CO,②是H2 , ③是CH3CH2OH,④是H2O
A.① 是CO,属于无机物;③是CH3CH2OH属于有机物;④是H2O,属于氧化物,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物质③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该反应需要2个①分子,4个②分子,则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1:2,C正确,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5. (1)混合物
(2)氮分子(氮气分子)
(3)熄灭
(4)A
【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根据构成确定微粒的名称;
(3)沸点是液态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也是液态和气态两种状态的临界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高于沸点肯定是气态,低于沸点肯定是液态,据此判断哪种气体先汽化即可。
(4)凡是对空气有污染的都是不合理的选项。
【解答】(1)从分类角度:洁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属于混合物;
(2)如果中的原子是氮原子,那么它表示氮分子;如果中的原子是氧原子,那么它表示氧分子。
(3)氮气的沸点低于氧气的沸点,因此在空气中,氮气先汽化;因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
(4)A.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烟尘,造成空气污染,故A不合理;
B.植树造林,可以减小空气污染,故B合理;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小汽油、柴油等于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小空气污染,故C合理。
故选A。
16. (1)氧气
(2)化合物
(3)ADE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火空气”的气体种类;
(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3)根据“燃素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解答】(1)燃烧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达到着火点,据此可知,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氧气;
(2)一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因此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3)A.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那么金属的成分应该包括燃烧,那么肯定比金属灰复杂,故A不合理;
B.金属燃烧释放燃素生成金属灰,而金属灰与燃烧结合重新变为金属,因为氢气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氢气是燃素,故B合理;
C.因为金属灰与燃素结合重新得到金属,所以根据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得到,木炭富含燃素,故C合理;
D.根据金属燃烧释放燃素可知,铜在空气这燃烧后质量会减小,故D不合理;
E.既然水由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那么水就由两种元素组成,肯定是化合物,而不是一种元素,故E不合理。
故选ADE。
17. (1)1\4\5
(2)②③④
(3)氧化
【分析】(1)同种物质,当它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物理性质不变,但化学性质相同;物质在固、液、气三态之间相互转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且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据此分析即可;
(2)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③分子组成不同,它的化学性质就不同。
【解答】(1)液氧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氧气,
①它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而物理性质不同,故①错误符合题意;
②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故②正确不合题意;
③由液态变成气态,物质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故③正确不合题意;
④虽然状态发生改变,但是二者分子组成不变,都是双原子分子,故④错误符合题意;
⑤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⑤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①④⑤;
(2)①煤天航油,由多种不同分子构成,即由多种物质构成,因此属于混合物,故①错误;
②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②正确;
③航天煤油中含多种分子,故③正确;
?④CH3(CH2)8和CH3CH3(CH2)16CH3的分子组成不同,因此性质由差异,故④正确。
故选:②③④。
三、解答题
18. (1)混合物
(2)分解者
(3)A
(4)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远远大于甲烷的含量
(5)C
【分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无固定组成和性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将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分解者,亦称还原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解答】(1)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所以可燃冰是混合物;
(2)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属于分解者;
(3)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需要加热,所以需要酒精灯,均为固体且产生气体,则试管需要向下倾斜;鼓A符合题意;
(4)由材料三可知,甲烷的温室效应指数远高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指数,所以太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气体膨胀更明显,所以水柱会向右移动;虽然甲烷的温室效应指数远高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指数,但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却远小于二氧化碳,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含量远大于甲烷的含量;
(5)AB、甲烷燃烧过程中没有污染物的产生,且其释放出的热量较高,所以可燃冰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同时也是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能量的;故AB正确;
CD、由材料可知,可燃冰转化为甲烷气体和水,与油没有任何关系;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1)混合物;(2)分解者;(3)A;(4)右;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远远大于甲烷的含量;(5)C。
19. (1)凝固点
(2)0.92
(3)混合物
(4)洁净;可再生
【分析】(1)液态晶体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
(2)已知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密度;
(3)只有一种物质构成的叫纯净物,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4)从燃烧产物和是否可再生方面思考。
【解答】(1)小靖想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2)地沟油的密度为:;
(3) 潲水油、地沟油、生物柴油都是有几种不同的物质组成,因此都是混合物;
(4) 使用生物柴油具有的好处有:洁净和可再生。
20. (1)A
(2)+4价
(3)生态系统;R
(4)东升西落
(5)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更替时间长(大致为一个月)(合理即可)。;能有效地阻隔热量传递(当温度降低时,能有效阻隔热量的散失:当温度升高时能存势量传入)。(合理即可)
【分析】(1)含有多种物质的是混合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常用的生物分类检索表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4)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大棚内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5)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解答】(1) 难熔合金高温抗氧化 物种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设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列出:(+2)+x+(-2)×3=0,解得x=+4。
(3)该环境中既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还有生物因素,过程了一个生态系统。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对应的是P;拟南芥和玉米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其中玉米叶呈带形状,对应的是S;拟南芥叶呈倒卵形,对应的是R。
(4)?月球也在自西向东的自转,所以可以看到太阳也是东升西落的。
(5)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太阳直接照射到月球表面上,白天太阳光得不到削弱,晚上也没有大气逆辐射,所以月球上的气温就没有像地球大气一样的调节作用;月球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相同,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30天,这就造成了白天太阳长时间照射,温度很高,晚上长时间没有太阳照射,温度很低,使得昼夜温差很大。
? ? 该材料在白天要能够有效的防止太阳照射的热量进入,晚上要很好的防止热量的散失,故应该选择 能有效地阻隔热量传递(当温度降低时,能有效阻隔热量的散失:当温度升高时能存势量传入) 的材料。
故答案为:(1)A;(2) +4价?;(3) 生态系统 ;R(4) 东升西落
(5) 月球没有大气层,昼夜更替时间长(大致为一个月)(合理即可) ; 能有效地阻隔热量传递(当温度降低时,能有效阻隔热量的散失:当温度升高时能存势量传入)。(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