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7张PPT)
专题十七 生物学实验
考点展示
目标导航
必修1
分子与
细胞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7.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9.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与探究能力
必修2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实验与探究能力
必修3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实验与探究能力
项目
视野范围
视野亮度
细胞数目
细胞大小
低倍镜
大
亮
多
小
高倍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待测物质
试剂
现象
还原糖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脂肪
苏丹Ⅲ染液
____________
苏丹Ⅳ染液
____________
蛋白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试剂
成分
作用
解离液
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和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混合液(1∶1)
使组织中的细胞________
漂洗液
清水
洗去________,便于染色
染液
质量浓度为0.01
g/mL或0.02
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使________着色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加入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B
加入二氧化硅
防止细胞破裂
C
重复多次画滤液线
使滤液线足够宽
D
剪去滤纸条下方的两角
加速层析液扩散
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添加物
蒸馏水
FeCl3
溶液
新鲜肝脏
研磨液
煮沸的肝
脏研磨液
气泡量
未发现
+
+++++
未发现
结果
结论
e.如果A木箱中蚯蚓生活状态(活动能力、存活数量等)明显差于B组
则说明_______
f.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杀虫剂对蚯蚓无影响
g.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动物类群
(种类)名称
个体数量
结果
结论
杀虫剂对蚯蚓有毒害作用
f.A
木箱中蚯蚓生活状态(活动能力、存活数量等)与B组相当
g.A
木箱中蚯蚓生活状态(活动能力、存活数量等)明显好于B组
杀虫剂有利于蚯蚓生存
选项
生态缸编号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A
①
+
-
+
+
+
+
B
②
-
+
+
+
-
+
C
③
+
+
+
+
-
-
D
④
+
+
+
+
+
+合格演练测评(十七)
(生物学实验)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和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剂成分不同
B.显色条件不同
C.实验现象不同
D.加入试剂的方法不同
答案:A
2.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浸润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细胞壁
B.②的体积比实验初期大
C.③处充满着蔗糖溶液
D.④的颜色比实验初期深
答案:B
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
A.充分研磨
B.溶解色素
C.保护色素
D.消毒杀菌
答案:B
4.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分解
B.滤纸条的一段剪去两角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比较直
C.画滤液细线时需迅速重复多画几次以增加色素的含量
D.滤纸条上相邻且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呈橙黄色和黄色
答案:C
5.下列是关于基础实验过程的部分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材料
实验试剂
实验结果
A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30%蔗糖溶液
液泡颜色变深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菠菜叶片
50%酒精
深绿色提取液
C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橙色→灰绿色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梨汁
斐林试剂
砖红色
答案:D
6.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加热到50℃~65℃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答案:C
7.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的探究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是酶的专一性
B.自变量是加酶洗衣粉的种类
C.水质、水量、pH均可看作无关变量
D.洗涤过程中水温只要保持相同即可
答案:D
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并用碘蒸气处理,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进行
B.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C.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答案:A
9.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以及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①染色 ②水解 ③冲洗涂片 ④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⑤观察
A.④①②③⑤,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④②①③⑤,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④⑤①③②,利用盐酸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④②③①⑤,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D
10.下列有关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清晰可见
B.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保持有水状态
C.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答案:A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鉴定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动物细胞也能渗透吸水或失水,原因之一是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C.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鉴定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伸缩性大小的差异
D.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都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12.将显微镜的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将变得更加的明亮
B.可以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的方式调节像的清晰程度
C.能够通过高倍镜观察到细胞膜的结构
D.所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将变少
答案:D
1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
B.实验材料需要用醋酸洋红液解离
C.解离后的实验材料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细胞质流动
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减少
答案:D
14.有关物质或结构检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检测葡萄糖、蔗糖用斐林试剂,在常温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检测酶用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紫色反应
C.检测活细胞中的线粒体用健那绿染液,其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DNA呈现红色,使RNA呈现绿色
答案:C
15.用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是( )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棕色→绿色→无色
D.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答案:A
16.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图甲转化成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⑥④③②
C.⑤④③②
D.⑥④⑤③
答案:C
1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分离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用荧光标记法可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
B.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若该植物的个体数目较少,样方面积应适当减小
C.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时,曲线图比数学方程式更直观但不够精确
D.用透析袋对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可以除去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答案:B
18.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剪取5
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上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答案:B
19.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用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转录过程
B.用层析的方法分离菠菜色素提取液中的四种色素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松山地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D.用数学模型来描述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A
20.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A.“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未经搅拌就进行离心,则上清液放射性低
B.“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的实验中,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
C.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D.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然后再盖上盖玻片并镜检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1.不同植物种子中所含营养成分有差异,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相对较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项目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A.乙种子中含蛋白质最多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2)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材料用具: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子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等质量的玉米子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等浓度的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
2
mL,B中加入______普通玉米组织样液。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________,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______,摇匀。
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将两种等质量的玉米子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等浓度的组织样液。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
2
mL,为了保证实验变量的单一性,所以B中加入2
mL普通玉米组织样液。③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向试管中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NaOH),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CuSO4),摇匀。④预期结果: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答案:(1)A (2)②2
mL ③双缩脲试剂A液 双缩脲试剂B液 ④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22.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人称“白色血液”。据报道,一些不法商家生产的所谓“100%纯牛奶”居然与牛没有任何关系,只用香精、糖、自来水和一些添加剂,就可以生产出“纯牛奶”,更骇人听闻的是,不法商家利用垃圾堆里的破旧皮鞋、皮衣、皮帽及其他皮具,经过化学、生物处理,水解出皮革中的原有蛋白质(称“人造蛋白”),作为原料制成假牛奶.
请设计实验,探究“人造蛋白”是否比缺乏蛋白质更有害儿童正常发育。
(1)实验材料:幼龄大白鼠若干、真正的纯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质的假牛奶、含有“人造蛋白”的假牛奶、发育状况测定装置(可测定一定的发育状况指标,具体不作考试要求)、饲养装置等.
(2)实验步骤:
①选取年龄相当、体重相当、发育良好的幼龄大白鼠若干,____________,标记为A、B、C,分别饲养。
②每天分别给A、B、C三组大白鼠饲喂____________。
③在____________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④用发育状况测定装置测定A、B、C三组大白鼠的发育状况。记录各组发育状况指标,计算出各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3)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应的结论。(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步骤:①选取年龄相当、体重相当、发育良好的幼龄大白鼠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标记为A、B、C,分别饲养。②每天分别给A、B、C三组大白鼠饲喂等量的真正的纯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质的假牛奶、含有“人造蛋白”的假牛奶。③在相同的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应的结论:①A组发育正常,B组和C组均不正常,但B、C两组发育状况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人造蛋白”并不比缺乏蛋白质更有害儿童正常发育。②A组发育正常,B组和C组均不正常,但B组比C组发育状况指标好,差异显著。说明“人造蛋白”比缺乏蛋白质更有害儿童正常发育。
答案:(1)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 ②等量的真正的纯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质的假牛奶、含有“人造蛋白”的假牛奶 ③相同的且适宜的 (3)A组发育正常,B组和C组均不正常,但B、C两组发育状况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人造蛋白”并不比缺乏蛋白质更有害儿童正常发育 A组发育正常,B组和C组均不正常,但B组比C组发育状况指标好,差异显著。说明“人造蛋白”比缺乏蛋白质更有害儿童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