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与合格演练测评: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与合格演练测评: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21 05:59:49

文档简介

合格演练测评(三)
(细胞的代谢)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下图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该模型说明(  )
A.一种酶可以催化多种化学反应
B.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及结构不改变
C.A的基本组成单位一定是核糖核苷酸
D.酶促反应速率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B 
2.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  )
A.新鲜猪肝    
B.煮熟猪肝
C.铁钉
D.生锈铁钉
答案:A
3.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
C.高温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D.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基本相同
答案:C
4.下列细胞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
A.人的成熟红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答案:D
5.某实验小组取生理状态相同的红细胞若干,随机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三组细胞的形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c的浓度<a的浓度<b的浓度
B.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C.a组中,红细胞和NaCl溶液之间无物质运输
D.将NaCl溶液换成蒸馏水,红细胞会释放出内容物
答案:D
6.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表明K+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  )
A.自由扩散
B.被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答案:D
7.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的是(  )
A.氧进入肺泡细胞
B.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C.K+被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CO2进入毛细血管
答案:C
8.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这种比喻的依据是(  )
A.ATP是细胞中的储能多糖
B.ATP是细胞中唯一的储能物质
C.ATP与ADP的互相转化可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D.在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不需要酶催化
答案:C
9.ATP与ADP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①和②为反应过程,③表示某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合成反应
B.反应②的能量来源可以不同
C.③表示高能磷酸键
D.抑制反应①有利于ATP合成
答案:B
10.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
答案:C
11.人们在品尝可口的酸奶、美味的面包、香醇的啤酒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美食都与细胞呼吸有密切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
B.分解等量葡萄糖有氧与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值相等
C.细胞呼吸产生的酒精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验
D.稻田通过定期排水可避免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答案:B
12.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多种酶参与
B.释放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D.生成大量的ATP
答案:C
1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答案:C
14.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施肥、勤松土,有利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蔬菜大棚夜间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大量繁殖
D.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使根腐烂
答案:D
15.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在相应区域中会发生的生物过程是(  )
A.②处发生葡萄糖分解
B.①中的CO2扩散穿过内膜
C.②处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2O
D.③处[H]与O2结合生成水
答案:D
16.“霜叶红于二月花”,若选用红枫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以确定红枫叶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下列可用于溶解色素的是(  )
A.无水乙醇
B.CaCO3
C.SiO2
D.蒸馏水
答案:A
17.稻田长期不排水,可造成水稻幼根的腐烂,主要原因是(  )
A.水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必需的营养物质严重缺乏
C.有氧呼吸产生的热能无法消失
D.无氧呼吸的产物对根产生毒害作用
答案:D
18.若用14CO2追踪光合作用的过程,则14C的转移途径是(  )
A.→C3→(CH2O)
B.→C5→ATP
C.→[H]→ATP
D.→ADP→(CH2O)
答案:A
19.下图为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B物质和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
A.1∶2
B.8∶9
C.2∶1
D.9∶8
答案:D
20.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方式a离不开载体蛋白的协助
B.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甲是植物叶肉细胞内有关结构的模式图,其中字母和箭头表示物质及其去向;图乙表示A、B两种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图乙中在2klx光照条件下,A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生物活动有__________(用图甲中字母表示)。
(2)图甲中c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葡萄糖的去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6klx光照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填“A>B”“A=B”或“A<B”);在光照强度为11klx时,A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______[mg·(h·100cm2)-1]。
解析:(1)黑暗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
e从外界环境吸收氧气进行呼吸、f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图乙中在2
klx光照条件下,A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同时存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故细胞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有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线粒体有氧呼吸使用、d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光合作用使用、e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还要从外界环境获取、f呼吸释放的多余二氧化碳排放的外界环境。(2)葡萄糖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中继续分解。(3)在6
klx光照条件下,A植物的光合速率(为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是4+4=8mg·(h·100
cm2)-1;B植物的光合速率(为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是2+6=8
mg·(h·100
cm2)-1,在6
klx光照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的关系是A=B。在光照强度为11
klx时,A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11+4=15[mg·(h·100
cm2)-1]。
答案:(1)e、f c、d、e、f (2)不能 葡萄糖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中继续分解 (3)A=B
15
22.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氧呼吸是从________的氧化分解开始的,全过程分为________个阶段。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释放的CO2是在第________阶段产生的;H2O是在第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________阶段。
(3)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有氧呼吸是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开始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综上所述,进入线粒体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释放的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H2O是在第三阶段形成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3)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是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答案:(1)葡萄糖 三 (2)线粒体 丙酮酸 二 三 三 (3)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
23.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中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提取A中的色素所用的溶剂是____________。
(2)研究B过程中物质变化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C过程进行的场所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B过程和C过程中[H]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实验室中常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光合色素的溶剂。(2)B过程是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研究物质在细胞结构中的运动途径常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C过程完成的是葡萄糖分解成H2O和CO2的过程,为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C过程中的[H]用于还原O2生成水、释放能量。B过程中的[H]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4)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主要是色素和酶。
答案:(1)类囊体薄膜上 无水乙醇 (2)同位素标记法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3)还原三碳化合物 还原氧气,生成H2O,释放能量 (4)酶和色素(共137张PPT)
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6.细胞呼吸(Ⅱ)
运输
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
运输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
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______
______
细胞外→
细胞内
细胞内→
细胞外
载体
不需要
______
需要
不需要
______
能量
______
不需要
______
______
需要
试管编号




温度/℃
0
20
40
60
显色结果
+++
++

++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________
细胞质基质
条件
需要O2、酶
不需要O2、需要酶
产物
CO2、________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相同点
联系
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阶段相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影响因素
在生产上的应用措施

光的波长
用红光和蓝紫光照射
________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________
延长光照时间,如轮作等
CO2的浓度
提高栽培温室的________的浓度
________
温室:白天调到适当温度,夜晚降低温度
水分和矿质元素
适时灌溉和合理施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