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张PPT)
专题十四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________
________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________
________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先天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________特异性
________特异性
种类
第一道防线:_____,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_______和________
第三道防线:_______和________
区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②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调节
体液免疫
两者的比较和关系
特异性免疫
维持
细胞免疫
免疫器官
神经调节维持(稳态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体液调节
免疫活性物质
实例
组织液
组成
内环境
血浆
体水血
温盐糖
淋巴
调平调
节衡节
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调
节
温度
知识梳理
ZHISHI
SHULI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
组织液
淋巴←
臣独x胖
画回眯ξ鱼不7式删胖腰差欢要娑要邮I
小辫新小新耳一:悬
典例精析
DIANLI
JINGXI
易错诊晰
YICUO
ZHENDUAN
考点演练
KAODIAN
YANLIAN
CO
O
血
外界环境
循如O2、养料,
养料
环系
组织细胞
织
CO
统淋液代谢废
废物
巴
物等
图甲
胰腺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C液
A液
血液
毛细血管
B液
图乙
真题体验
ZHENTI
TIYAN
转啊谢`明隶裂刺x:落影
血浆
组织液)~(淋巴液
组织液)(淋巴液
A
B
血浆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组织液
淋巴液
C
3
当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时当人处在炎热环境中时
冷觉感受器兴奋
温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传入神经
调节中枢
的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兴奋
传出神经兴奋
汗腺分泌骨骼肌
减少皮肤骨骼肾上腺素、增加,皮肤旰嚯多
汗腺分泌
血管收缩,肌战栗甲状腺激素血管舒张,产热减少
血流量减少;
增加,代谢血流量增加
立毛肌收缩
加快
散热增加产热减少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体温恒定
体温恒定合格演练测评(十四)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与体外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内环境中的渗透压、pH等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A
2.下列生理活动一般不会受下丘脑影响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生物节律
C.维持身体平衡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答案:C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葡萄糖、血红蛋白和胃蛋白酶等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人体的体液是由②③④组成的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内环境的温度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C
4.连续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战士,内环境依然能保持稳态,其调节机制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5.青霉素需稀释到生理盐水中才能用于人体注射,这是因为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具有与人体内环境相近的( )
A.渗透压
B.黏度
C.温度
D.Ca2+浓度
答案:A
6.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血糖含量上升
C.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D.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D
7.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消化液
B.血浆
C.尿液
D.唾液
答案:B
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口腔的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属于细胞外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答案:C
9.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液是血浆
B.d液属于内环境
C.b液是淋巴
D.c液是组织液
答案:B
10.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答案:C
11.下列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载体、呼吸酶
B.尿素、胃蛋白酶
C.血浆蛋白、抗体
D.血红蛋白、葡萄糖
答案:C
12.下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B.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血浆pH的稳定与HCO、HPO等离子有关
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D
13.正常人的血浆( )
A.含有葡萄糖、尿素、二氧化碳等
B.酸碱度(pH)能维持在7.53~7.54
C.渗透压的大小仅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D.只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答案:A
14.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属于体液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细胞内液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答案:B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激素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B.免疫系统能清除体内衰老和异常的细胞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D
1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答案:A
17.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
答案:B
18.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
该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 )
A.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D.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答案:C
19.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是( )
A.反馈调节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
D.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答案:D
20.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B.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C.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D.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请回答下列与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1)运动过程中,血糖会由于大量消耗而降低,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的分泌来维持血糖的稳定,而此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大量产热,热量的散失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毛细血管的舒张来实现。
(3)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接受这一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机体可通过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4)合理适度的锻炼身体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人的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即具有防卫功能,而且对于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解析:(1)运动过程中,机体消耗的能量增多,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过程(或细胞呼吸)。血糖浓度降低,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具有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此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人体剧烈运动时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汗腺分泌增加和毛细血管的舒张。(3)大量出汗后,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对水盐平衡进行调节。(4)人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监控、清除功能。
答案:(1)氧化分解过程(或细胞呼吸)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汗腺分泌增加(或排汗或汗液蒸发) (3)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4)监控、清除
22.体检报告单中许多项目能反映人体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测量血糖值在空腹条件(进食12小时后)下进行,健康人体仍能维持血糖的稳定,此时血糖的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的过程。与进食1~2小时相比,分泌显著减少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中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有利于多余水分的运输和排出。从两者成分上分析,血浆渗透压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血压与血量有关,医生建议高血压病人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从影响血量的因素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时,血浆pH仍能维持在7.35~7.45,与含有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检测人体是否被病原体感染。若一学生体检报告上注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表示未检出乙肝病毒表面蛋白),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空腹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元水解产生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维持血糖浓度平衡。(2)由于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所以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组织液的渗透压。食盐的摄入量过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减少水的排出,血量增多,血压上升,所以高血压病人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由于血浆中含有HCO、HPO等缓冲物质,所以运动时血浆pH仍能维持在7.35~7.45。(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说明其注射过乙肝疫苗,产生正常免疫反应。
答案:(1)肝糖原水解 胰岛素 (2)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 食盐的摄入量过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减少水的排出,血量增多,血压上升 HCO、HPO (3)注射过乙肝疫苗,产生正常免疫反应
23.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
①、②、③、
m、
n分别代表人体内不同的激素。请分析回答:
(1)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激素①和激素③____________(填③激素名称)的分泌量会增加,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②增加,
达到御寒的目的,
而当②分泌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却又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減弱,这是一种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图示中信息显示,机体内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分泌________的形式进行,在人体饭后半小时,
胰岛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増多,
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4)在人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和肾上腺都会分泌相应的激素来调节血糖,使其浓度升高,这两种激素之间作用的关系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包括产热中枢和散热中枢。(2)寒冷条件下,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会最多,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增加,增加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图中激素②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3)图中细胞间通过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当人吃饭半小时后,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以降低血糖浓度到正常水平。(4)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够升高血糖浓度,表现为协同关系。
答案:(1)下丘脑 (2)促甲状激素 负反馈 (3)激素 B (4)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