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17.《爬天都峰》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共10+1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17.《爬天都峰》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共10+1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0 23:44:04

文档简介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过程:
回顾单元要素,回顾《麻雀》写法
本单元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文是怎么把一件事写清楚的?先请大家回忆上一课《麻雀》,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交待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屠格涅夫通过哪些描写,让事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呢?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能那一件事写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是怎么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板书课题)
初识黄山
初问选材
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课文《黄山奇石》吗?一块块石头形状千奇百怪,仙桃石、金鸡报晓、天狗望月……令人叫绝。
请看视频,这就是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四绝。每天吸引着许多中国内外游客慕名游览。这么多美景,这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作者都不写,为什么要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呢?
理清结构,初话构思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三位同学来读人物语言,其余同学读旁白,边读边听边思考:作者爬天都峰,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爬山前
爬山中
爬山后)
2、课文开头写小作者看到天都峰,敢爬吗?我们把它总结成四个字——峰高难爬。
后来他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一老一小相约爬山。最后他们奋力爬到峰顶,还有一番谈话。
就一件事情来说,峰高难爬是——起因。老少约定、奋力爬山是——经过。峰顶谈话是——结果。(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
3、爬山前,就是事情的起因,是课文的那一部分?(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听到爸爸要带“我”去黄山,“我”心里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做了哪些准备?旅途中,发生了哪些故事?为什么这么多事情都不写,却只是简单的一句“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作文不等于把一件事从头到尾交待清楚。要有重点的写。开头要简洁,迅速入题。(板书:作文≠事情)
三、抓住特点,往下联想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作者写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高和陡)
如果是你来写,你会怎么写?看看这位同学怎么写的——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石级这么陡,我爬得上去吗?
作者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运用修辞手法,把这两个特点写得生动,还写出了自己的联想。我们曾经说过,要写得形象、生动、好玩,就要写出自己的想法。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作者是这样写的吗?生仔细品读。
读写结合
小试身手
光说不练假把式。出示黄山奇松、云海图片,写出自己的联想。
指名交流展示。
小结:要把事物写得生动,就要把一件事物想象成另一件事物,再顺着往下想。(板书:抓住特点
往下联想)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究,作者是怎么把爬山的过程写具体的?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写作顺序
爬山前
爬山中
爬山后
写作方法
作文≠事情
抓住特点
往下联想《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回顾旧知
明确任务
出示字词,检查认读。指导读准“相”的读音。哪些字难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指名交流。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叙事作文开头要简洁,要把事物写得生动,就要抓住特点把一件事物想象成另一件事物,再顺着往下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体会作者是怎么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二、小标点
大留白
1、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作者爬山的过程?默读2——7自然段,找出爬山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写爬山过程,重点不应该在如何爬吗?可是,2-7自然段中真正写爬山的,却不多。找到了吗?
(出示文段)齐声朗读。“攀”让你想象到什么?这山该有多高,多陡啊!“我”都怀疑自己爬不上去。指导书写。
他是怎么爬山的,你从“奋力
攀着
手脚并用
终于”体会到什么?
爬山的过程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脚下一滑差点摔倒、有小动物跳出来捣乱、铁链把手都勒红了、腿都发软了……可是,这么多的困难曲折,他都没写,只用了一个省略号。
2、作者写爬山过程,大部分笔墨放在了我和老人之间的对话。
(出示两次对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在刚才说到的困难里,什么困难最难攻克?
累了,可以休息;路险,可以抓紧铁链;可是内心害怕了,想放弃了,最需要的是——勇气!作者之所以重点写对话,就是因为她从和老爷爷的对话中汲取了力量。
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名同学分别都对话。这些提示语,有哪些特点?
提示语用到了“叫”“问”“说”,提示语里写出了人物的动作。掌握了这些秘诀,你也能写好人物对话。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你从两个”也“字体会到什么?表面是怀疑,实际上是对对方的赞叹啊!
“我”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想?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但是却从侧面体现出我对老爷爷的敬佩之情。你发现了吗?”“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一个感叹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赞叹之情。
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呢?他把心理活动蕴含在感叹号中,也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接下来他写到的爬山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他此时的内心活动,所以这里不写。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编剧和作家们都在运用这一秘诀——留白。(板书:小标点
大留白)
三、体会选材有深意
“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到底是怎么战胜自己的?请你读读“爬上顶峰后”这三段话。(出示课文8-10)
1、老爷爷感谢“我”——“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我感谢老爷爷——“我是看您和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所以爸爸总结道——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他们从对方身上汲取到的力量是——勇气!
2、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作者写爬天都峰,不把笔墨重点放在爬山过程上,而重点写对话吗?因为在对话中,他们汲取到对方的力量。
3、回到上课之初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写黄山之美,而是选择写爬天都峰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他学会了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了自己。这种力量会影响到他一生。再遇到其他困难,他也能从身边的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战胜自己。所以,作文选材一定要选择对自己有深刻意义的事来写。(板书:选材有深意)
四、体会经过有波折
1、对比《麻雀》《爬天都峰》这两课,你有什么发现?
这两篇文章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物都遇到困难,小麻雀遇到的困难是它坠到地上无法归巢,“我”的困难是峰高难爬。这两件事的起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开始的时候就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问号。
小麻雀会不会得救呢?“我”能不能爬上天都峰呢?这就是问号。最后结果是小麻雀得救了,我也爬上了天都峰,这时候用什么符号?用句号或者感叹号表达喜悦之情。
2、我们再来研究它的经过。经过部分是最精彩、最重要、最详细的部分。《麻雀》这篇课文写小麻雀掉下来遇到凶猛的猎狗,《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出现了一个老人一个小孩爬山,让我们不免为他们担心。这样一来,显得故事特别曲折,写得有起伏波折。回顾课文,爬山的经过经历了怎样的波折?(板书:经过有波折)正因为经过有波折,所以课文篇幅虽短,读起来却兴致盎然。
五、回顾全文,总结秘诀
现在,我们完成了探寻《爬天都峰》写作奥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吗?
开头要简洁,快速入题。太累赘就会让读者放弃读下去。需要留白的地方要省略,不需要留白的地方要写清楚。选材可以选择对自己有意义也对别人有意义的。把经过写得有波折,可以吸引人往下读。这就是写作的大奥秘。
读写迁移
初试身手
这里有两幅图,是书上的“初试身手”的内容。这幅图是《赛场风云》。怎么写好呢?赛场上的运动员,一般要写他们的动作。旁边加油的这些同学,要写他们的神态、声音。然后我们可以选一个同学做主角,让他遇到困难,过程要有波折。
这一幅图是奶奶过生日的,我们写的时候有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想象
让人物说起来;第二个要求:想象——让人物动起来;第三个要求:想象——让故事有波折。
板书设计:
17
爬天都峰
小标点大留白
选材有深意
经过有波折(共10张PPT)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17
爬天都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
爬山前
爬山时
爬山后
事情发展的顺序
一、理清结构
初话构思
起因
经过
结果
峰高难爬
老少约定
奋力爬山
峰顶谈话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开头简洁
迅速入题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啊,峰顶这么高,石级这么陡,我爬得上去吗?
要写出自己的想法
二、抓住特点
往下联想
看到这棵奇松,你会想到什么?
你能把它写形象,写生动吗?
三、读写结合
小试身手
黄山云海有什么特点,又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共6张PPT)
17
爬天都峰




1.看拼音,写词语。
nián

tiě
liàn
biàn
zi

chàn
pān





















2.课内阅读。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
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
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
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选文主要描写的是(
)的场景。
A.爬天都峰前
B.爬天都峰时
C.爬上天都峰后
C
2.“我”和老爷爷互相感谢对方的原因是(
)。
A.他们的行为鼓舞了对方,促使对方最
终下定决心爬上了天都峰。
B.他们是互相搀扶着爬上天都峰的。
A
3.拓展阅读。
游黄山

朱彦
三十六峰高插天,
瑶台琼宇贮神仙。
嵩阳若与黄山并,
犹欠灵砂一道泉。
状焰
大课堂


米成堂
Yu
D

红动中国
Www.redOcn.
coM
编号:1375241红动中国www.redocn.com)芊帝舌君(共18张PPT)
17
爬天都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我会认
石级
铁链
发颤
攀着
小猴子
辫子
纪念
鼓舞
笑呵呵
汲取
一、回顾旧知
明确任务
我会读
xiānɡ
xiànɡ

相关
互相
相对
相声
相片
照相
{
我会写









开头简洁
迅速入题
抓住特点
往下联想
写作妙招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
?
?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二、小标点
大留白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
·
·
·
·
·
·
·
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
·
爬山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这些提示语,有哪些特点?
第一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提示语里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第一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两个“也”字,说明了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表面上是怀疑
实际上是赞叹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小标点
大留白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勇气的力量
三、选材有深意
猎狗向后退我唤回猎狗
小麻雀遇险
猎狗想吃小麻雀
老麻雀落下来
拯救小麻雀
四、经过有曲折
起因
经过
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峰高难爬
老少约定
奋力爬山
峰顶谈话
叫人发颤
犹豫不决
互相鼓励
下定决心
奋力攀爬
爬上峰顶
小标点
大留白
抓住特点
往下联想
写作妙招
五、回顾全文
总结秘诀
开头简洁
迅速入题
选材
有深意
经历
有波折
六、读写迁移
初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