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夜雨寄北》课件33 页PPT+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6.2《夜雨寄北》课件33 页PPT+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1 06:27:53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6.2《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3、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回环之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2、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3、背景介绍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读准字音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zhú),却话巴山夜雨时。
2、视频朗读
3、读准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读出感情
5、抽生朗读
6、全班齐读
四、译读,感知意境美
1、解释词语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可译为“一起”。
却话:回头说,追述。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画面: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五、悟读,感知情感美
1、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
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2、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
3、具体品析两个“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
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4、具体品析三个“夜雨”?
(1)标题中的“夜雨”?
明确:点名具体的时间和天气。?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
①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
明确:巴山、秋池。“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
②请根据这三个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画面,动笔写一写。
例1.
在这一个秋天的夜晚,整个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绵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满。没完没了的雨声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动了离人的心弦,秋雨所带来的寒漠与凄清,更为浓重地渲染了愁思与离情,何况还有不能确定的归期!
例2.
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季节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动归思和寂寞情怀的秋天。时间也是寂静黑暗的夜晚,独居他乡的诗人也特别容易感受到寂寞忧伤的氛围,雨也撩拨人的情绪。风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伤怀。
例3.
“涨”非常富有神韵,是凭感觉而不是凭视觉。“雨涨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见的,表现在漫长的雨夜中,诗人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寂寞无聊的心境。?
③“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最为形象??
明确:“涨”字。?
④“涨”这个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还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补充背景资料:?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溪)生。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李党王茂元幕府,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窘迫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夜雨寄北》写于848年。?
明确:“涨”包含了作者这样的情感:对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郁闷,对亲友的无比思念。这里又用比喻,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⑤指导朗读“巴山夜雨涨秋池”。?
(3)“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夜雨”?
①“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的景还是想象中的景?
明确:眼前的
“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还是眼前的景吗?
明确:不是,是想象中的。
②这句诗其实是和上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构成一幅画面,谁能理解这两句的意思??
?示例: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③从时间上来看,作者先说“现在”,再说“未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还提到了“现在”;从空间上来看,作者先说“巴山”,再说“家乡”,等回到家乡时,又提起了“巴山”。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呢??
明确:这就叫“回环”。时空上的回环。?
④指导朗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主旨: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家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
五、拓展阅读?
1、试比较这首《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它们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月夜》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明确:?①相同之处:都有借写对方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思念对方的情感;都运用了回环的表现手法。?
②不同之处:杜甫的《月夜》仅仅是空间上的回环,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
2、名人评价:
纪昀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六、背读,再享意境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中考链接
1、“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2、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3、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4、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6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
《夜雨寄北》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1、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2、解诗题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3、背景介绍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读准字音
(zhú)
2、视频朗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读准节奏
4、读出感情
5、抽生朗读
6、全班齐读
君:
归期:
秋池:
何当:
共:
却话:
1、解释词语
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指回家的日期。
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
一起。
回头说,追述。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画面: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1、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
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2、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
3、具体品析两个“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
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4、具体品析三个“夜雨”?
(1)标题中的“夜雨”?
明确:点名具体的时间和天气。?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
①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
明确:巴山、秋池。“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
②请根据这三个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画面,动笔写一写。
例1.
在这一个秋天的夜晚,整个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绵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满。没完没了的雨声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动了离人的心弦,秋雨所带来的寒漠与凄清,更为浓重地渲染了愁思与离情,何况还有不能确定的归期!
例2.
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季节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动归思和寂寞情怀的秋天。时间也是寂静黑暗的夜晚,独居他乡的诗人也特别容易感受到寂寞忧伤的氛围,雨也撩拨人的情绪。风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伤怀。
例3.
“涨”非常富有神韵,是凭感觉而不是凭视觉。“雨涨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见的,表现在漫长的雨夜中,诗人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寂寞无聊的心境。?
③“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最为形象??
明确:“涨”字。?
④“涨”这个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还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补充背景资料:?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溪)生。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李党王茂元幕府,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窘迫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夜雨寄北》写于848年。
明确:“涨”包含了作者这样的情感:对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郁闷,对亲友的无比思念。这里又用比喻,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⑤指导朗读“巴山夜雨涨秋池”。
(3)却话巴山夜雨时
中的“夜雨”?
①“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的景还是想象中的景?
明确:眼前的
“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还是眼前的景吗?
明确:不是,是想象中的。
②这句诗其实是和上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构成一幅画面,谁能理解这两句的意思??
?示例: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③从时间上来看,作者先说“现在”,再说“未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还提到了“现在”;从空间上来看,作者先说“巴山”,再说“家乡”,等回到家乡时,又提起了“巴山”。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呢?
明确:这就叫“回环”。时空上的回环。
④指导朗读: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歌主旨: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家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
1、试比较这首《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它们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fū)
(huán)
(huǎng)
明确:?①相同之处:都有借写对方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思念对方的情感;都运用了回环的表现手法。?
②不同之处:杜甫的《月夜》仅仅是空间上的回环,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
纪昀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2、名人评价: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2、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3、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D
4、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