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部编版本
九年级
新知导入
人类迈进现代化,“法治”替代“人治”,成为国家政治的必然趋向。但是两千多年来中央集权专制的积重难返,使人们深感缺少“法治”的血脉正是中国政治传统的最大症结之一。思想家们注意到西方自由民主宪政制度的进步,随着思考的推进,我们把目光转向宪政的古代起源——罗马法。
既然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都有其礼仪与法律条文,为什么唯独罗马法成了现代法治的最重要的渊源呢?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的别称。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约280—337)在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的基础上建立新都,并定名为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简称拜占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了近千年。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新知讲解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东罗马帝国的繁荣:
.
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
欧洲
亚洲
非洲
三洲交接
农业发达
商贸活跃
安条克
亚历山大
经济活跃
社会稳定
雅典
“黄金时代”的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托莱索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充当禁卫军首领的舅父(一说伯父)查士丁,受到良好的教育。查士丁称帝后(518—527),将查士丁尼收为养子,并被指定为继位人。
5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舅父共同执政。同年,查士丁去世,查士丁尼成为唯一的君王。查士丁尼野心勃勃,精力过人,在位38年的全部施政方针的目的,在于复兴一个强盛的罗马帝国,重振皇权的威势。为此,查士丁尼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查士丁尼及随从
对外征服战争
查士丁尼为实现其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开始对外征伐。为消除西征的后顾之忧,532年,他不惜重金与东方的劲敌波斯萨珊王朝缔结和约。次年,查士丁尼派遣大将贝利萨留率大军远征北非,534年灭汪达尔王国,恢复了帝国在北非的行政统治。535年冬,贝利萨留继续率大军从北非渡海在西西里和意大利登陆,进攻东哥特王国。查士丁尼用了约20年的时间,最后于554年才消灭了意大利半岛上的东哥特王国。在征服意大利的同时,查士丁尼又乘西哥特王国内乱之机,派兵占领了西班牙东南部。
.
扩充版图
编撰的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统治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
相关史实:
查士丁尼非常重视法律文献的整理和汇编。他说:“我过去是恺撒,我现在是查士丁尼,我因为受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他下令编纂法典,组成以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
《查士丁尼法典》
.
编纂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
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
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相关史实
史料一:奴隶不堪主人压迫、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
…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
知识拓展
史料二: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
《罗马民法大全》意义
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查士丁尼在西方的统治未能持久。旷日持久的征服战争,不仅给北非、意大利半岛以及西班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而且弄得拜占庭国力耗竭,民穷财尽。565年查士丁尼死后,通过战争征服来的西部领地又逐渐再度丧失。568年,伦巴德人侵入意大利,将拜占庭势力驱逐出半岛的北部和中部。
7世纪初,拜占庭在西班牙的领地也陆续被西哥特人重新夺回。随着阿拉伯人的兴起,7世纪末,北非的埃及等地也相继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查士丁尼梦寐以求的匡复帝国的计划终于破灭。
古老帝国的悲剧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土军用重炮轰城,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涂上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
395年
拜占庭帝国建立
527年
7世纪
9世纪
14世纪初
查士丁尼继位
阿拉伯人入侵
1453年
11世纪
外族入侵
版图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希腊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
灭亡
求助于西欧封建主却被趁火打劫惨遭灭国
11世纪末-13世纪末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侵(1096—1270)是一场罗马教皇、西欧封建领主和城市富商向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的侵略战争,先后共8次,历时近200年。
1、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2、外族势力入侵。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
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探究
从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兼容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
2、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战乱迫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逃离家园,移居到相对安定的西欧,推动了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拜占庭古代手稿、书籍、文物带到意大利,激发了文艺复兴作家热潮…”
——陈志强《盛世余晖:拜占庭文明探索》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圣索非亚大教堂)
世界名城君士坦丁堡
是以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命名的。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的首都。后又成了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唯一的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