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扎染》
【教学目标】
1、 设计扎染作品,并尝试用基本的折法、染色等方法制作扎染作品。
2、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民族传统艺术的精美,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运用创意折法进行染色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合作并分享体验快乐。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染料、皮筋、白T恤、围巾、布袋、手帕、皮筋、围裙、一次性手套等。
【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欣赏感受
教师魔术表演:白手帕变花手帕
“白手帕变成了花手帕,同学们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对,是染出来的。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扎染的历史,了解了扎染的概念,讨论了扎染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趣味扎染》,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短片,来回忆下关于扎染的相关知识。”
“关于扎染,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有什么困惑,现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找
出大家最想研究的问题。”
1、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 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说一说。
“各小组都讨论好了吧,现在请各小组来说一 说。”
(1)、染出的图形什么样?怎样控制它?
(2)、如何染出有规律的花纹?
(3)、怎样染的更好?
(4)扎染时要染到什么程度,花纹最好看?
3、 小结;
“大家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就 是扎染的制作方法。”板书:扎染的制作
“怎样制作更漂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扎染的制作方法。”
初次尝试,拓展思维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两部分。
“扎”是通过线、绳、皮筋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夹等形式的捆扎。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
“染”是将“扎”的布料放入染料进行染色,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
1、小组尝试扎染的第一步骤:扎。
请同学们根据桌上的材料,自己选择想要制作的材料,讨论制作扎染的方法,小组合作尝试扎一扎。”
教师提出制作要求:
(1)、根据桌上是材料、工具,讨论找出扎染中“扎”的 制作方法。
(2)、小组尝试扎一扎。
(3)、组内交流扎方法,并将其 简要的写在纸上。
2、教师巡视指导。
3、全部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总结制作 方法,填写问题生成单。
4、请同学汇报本组的“扎”法,及遇到的问题。
5、对比老师扎好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呢?
“大家总结的都很好,方法很很简单,但要是 做起来就不容易了,现在就来看看大家的作 品,这些作品中有些作品扎得太松了,这样颜料就会过多地渗透进去,造成染出的图案没有花纹和肌理”
三、第二次探究,完善作品
1、教师师范“染”的过程
“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扎染“扎”的制作过程,也说了扎染的一些小妙招,当我们做好了“扎”的环节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下一步了“染”,下面,老师就用刚才扎好的手帕示范下给同学们看。
学生制作。
同学们,我们根据刚才总结出来的意见,调整下自己的作品,然后就可以进行“染”了。
同学展示作品,小组展示汇报,介绍本组的作品。
学生评价。
四、总结。
1、学生自我总结:通过这几次的关于扎染知识的学习,你对扎染有没有更多的了解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2、师总结:“通过这几次的扎染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我们对“扎染”有了一定的认识, 知道了“扎染”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知道我国的白族是扎染之乡,今天,我们初次的尝试了扎染的做法,可见扎染离我们 并不遥远,瞧,扎染的服装、鞋子、生活用品等等,他们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我们了解到的扎染知识其实还是非常粗浅的。关于扎染你们还有什么深层次的思考吗?你们还想进行哪些研究?欢迎同学进行思考,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