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组上册 《猎人海力布》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民间文学”的为主题安排教学内容的,两篇主体课文《渔童》和《猎人海力布》;两篇略读课文《白娘子》、《民歌四首》;“能说会写”分别是《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故事会》和《续写白娘子》;“语文七色光”中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拓展内容。通过研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落脚点比较大,很难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落脚点。因此,我采用的方式是选择和《猎人海力布》这篇民间故事相同的三篇文章《冬不拉》、《刘三姐》、《阿凡提的故事》进行整合。这四篇民间的故事的共同点是,都是以典型的事例突出人物的形象;都是写人的,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凸显人物品质的;在描写手法中都是根据自己民族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想象的;都在表达一种的美好的愿望。不同点就是:《猎人海力布》和《冬不拉》是幻想故事,表现了人物勇敢的品质。而《刘三姐》和《阿凡提的故事》是世俗故事,表现了人物机智的品质。在教学中,通过求同求异的比较中,帮助学习建立起民间故事的文体意识,知道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为他们后续阅读民间故事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接触的神话传说很多,但是民间故事接触的并不是很多。所以,通过这一组相同议题的群文阅读,让他们建立起民间故事在描写人物时都采用了哪些方法,通过回忆的方式与四年级下册学习的抗日战争中的人物描写作比较,通过学法的迁移和比较,学生就会很容易建立起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概括课文的方法,也懂得抓住具体语句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建立起段的概念。但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很少,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速读课文,但在短时间内学生完成四篇课文的读书任务,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品质的语句、迅速捕捉信息、找准读写结合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精当取舍课文,集中训练重点,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总结。在学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阅读力和思维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读四篇文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概括。
2.细读课文,整合片段,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3.在求同求异中建立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细读课文,整合片段,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较长的文章速读课文,快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节课,我将改变以前一篇带多篇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课前预习,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同时学习四篇文章,在速读中进行快速收集和整理信息,找到四篇文章都是通过哪些描写来凸显什么的什么品质,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学习汇报,在分享中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最后就是找四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求同求异中建立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回顾内容,提炼主题
1.孩子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接触过许多民间故事,猜一猜这些都是哪个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四篇文章也是民间故事。(教师板书。看到了题目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写人。都是以人物命题的。)这几篇课文都写了关于他们的什么内容呢?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我们采取的方式是画思维导图,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生到大屏幕上汇报。)
过渡:同学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同样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几人物给你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海力布:善良、勇敢、 冬不拉:勇敢 刘三姐 阿凡提:机智。)
学习文章,我们不但要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更重要是要知道怎么写的。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生动传神来突显人物优秀的品质的。,下面我们走进这一组课文之中。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四篇文章,能够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检测和老师的提升中直入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 学习写法
1. 速读四篇文章,思考:这几位作者抓住哪些描写来凸显人物的品质?又是怎么写的?在学习单上进行勾画和批注。
2.汇报一:《猎人海力布》
关注点(8、9自然段):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乡亲们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cuī)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呀。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有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思考:学生可能会抓住救小白蛇,写出海力布的善良,这个时候怎么引导到学习重点段落。)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表现海力布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汇报二:《冬不拉》
关注点(7自然段):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又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前胸。这时,瞎熊已经发现了王子。王子抽出第三只箭,正要射向瞎熊,却来不及了。瞎熊已经蹿到他面前,向他扑了过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bǐ)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通过人物的动作突出冬不拉的勇敢。
汇报三:《刘三姐》
关注点:通过刘三姐唱歌的歌词来表现人物的机智。(一对土豪,三对三个秀才)
汇报四:《阿凡提的故事》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认识剧本。
A由一幕一幕组成。B每一幕都注明时间、人物、地点。
C内容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构成,中间还有一些旁注。
教给读剧本的方法。
读课文时,前面的人物不必读,只要看清楚人物的语言,但要明白是谁说的。
关注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机智。
学习方式:小组汇报——补充——朗读——提升的方式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速读四篇文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形成知识储备。再通过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汇报的方式,形成知识共享在品析语言中学习方法。
第三板块:求同求异 总结提升
1.再次速读四篇文章,思考:这几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
2.思考:难道仅仅抓典型的故事和语言、动作、神态就是能写出民间故事吗?
指生汇报、提升:民间故事在描述过程中,可能真实存在这个人物,也可能虚构的人物,但作者在描写时候运用了一些夸张的写作手法,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或者有作者的幻想,有的借助这种形式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有的是也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它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3.大屏幕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试着写一个民间故事。
4.总结:民间故事,是民族精神,也是整个人类精神最初的写照;民间故事,它记录了人类追求生活的无限理想和希望,同时它又库存了人类为了争取未来而洒落的汨汨泪水和琅琅笑声……它们都是我们的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总能给我们或知识或品质方面的启发,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多读,多思,从中受益,并深深地爱上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速读四篇文章,让学生在求同求异中寻求中了解民间故事的创作背景,也懂得了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让学生爱上了解民间故事,爱上民间故事,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猎人海力布》:语言、心理活动——勇敢
补充内容:
《冬不拉》:动作——勇敢
《刘三姐》:对歌的歌词——机智 勇敢
《阿凡提的故事》:人物的对话——机智 勇敢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能够清晰明了地比较出四篇文章在写法上都是采用语言、动作、心里活动等描写来凸显人物品质,便于学生整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