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直线运动
【2020年】
1.(2020·天津卷)复兴号动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速度350km/h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一列质量为m的动车,初速度为,以恒定功率P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经时间t达到该功率下的最大速度,设动车行驶过程所受到的阻力F保持不变。动车在时间t内(
)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加速度逐渐减小
C.
牵引力的功率
D.
牵引力做功
【2019年】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A.1<<2
B.2<<3
C.3<<4
D.4<<5
2.(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A.0
B.30
m
C.750
m
D.1
200
m
【2018年】
1.
(2018年全国Ⅰ卷)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2.(2018浙江)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A.
13s
B.
16s
C.
21s
D.
26s
3.
(2018年全国II卷)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4.
(2018年全国Ⅲ卷)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5.
(2018年全国Ⅲ卷)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
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
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
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2017年】
1.【2017·新课标Ⅱ卷】(12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2.【2017·新课标Ⅲ卷】(20分)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2016年】
1.[2016·浙江卷]
如图1?3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该同学的身高和质量分别为( )
图1?3
A.v(t0-t),U
B.v(t0-t),U
C.v(t0-t),(U-U0)
D.v(t0-t),(U-U0)
2.
[2016·全国卷Ⅱ]
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3.
[2016·全国卷Ⅲ]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4.
[2016·四川卷]
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
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
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
θ=1,sin
θ=0.1,g=10
m/s2.求: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图1?专题01
直线运动
【2020年】
1.(2020·天津卷)复兴号动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速度350km/h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一列质量为m的动车,初速度为,以恒定功率P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经时间t达到该功率下的最大速度,设动车行驶过程所受到的阻力F保持不变。动车在时间t内(
)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加速度逐渐减小
C.
牵引力的功率
D.
牵引力做功
【答案】BC
【解析】动车的功率恒定,根据可知动车的牵引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可知动车的加速度减小,所以动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A错误,B正确;当加速度为0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则额定功率为,C正确;动车功率恒定,在时间内,牵引力做功为,根据动能定理得,D错误。
【2019年】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A.1<<2
B.2<<3
C.3<<4
D.4<<5
【答案】C
【解析】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动。则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相等相邻位移时间关系,可知,即,故本题选C。
2.(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A.0
B.30
m
C.750
m
D.1
200
m
【答案】C
【解析】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
s内的位移为,C正确。
【2018年】
1.
(2018年全国Ⅰ卷)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能、动量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在启动阶段,列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at,由动能公式Ek=mv2,可知列车动能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AC错误;由v2=2ax,可知列车动能与位移x成正比,B正确;由动量公式p=mv,可知列车动能Ek=
QUOTE
mv2,即与列车的动量二次方成正比,D错误。
2.(2018浙江)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A.
13s
B.
16s
C.
21s
D.
26s
【答案】C
【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通过的位移为,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为:
,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2018年全国II卷)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
【解析】在v-t图像中图像包围的面积代表了运动走过的位移,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解本题要利用这个知识点求解。AB,v-t图像中图像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CD、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
故选BD
4.
(2018年全国Ⅲ卷)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答案】AC
【解析】
设第次所用时间为t,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此题中为提升的高度)可知,×2t0×v0=×(t+3t0/2)×v0,解得:t=5t0/2,所以第次和第次提升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2t0∶5t0/2=4∶5,A正确;由于两次提升变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在匀加速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得提升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1∶1,B错误;由功率公式,P=Fv,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等于最大速度之比,为2∶1,C正确;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1=,加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1=ma1+mg=m(+g),减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2=-,减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2=ma2+mg=m(g
-),匀速运动过程的牵引力F3=mg。第次提升过程做功W1=F1××t0×v0+
F2××t0×v0=mg
v0t0;第次提升过程做功W2=F1××t0×v0+
F3×v0×3t0/2+
F2××t0×v0
=mg
v0t0;两次做功相同,D错误。
5.
(2018年全国Ⅲ卷)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
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
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
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选项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位移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2017年】
1.【2017·新课标Ⅱ卷】(12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答案】(1)
(2)
【解析】(1)设冰球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则冰球在冰面上滑行的加速度a1=μg①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知–2a1s0=v12–v02②
联立①②得③
(2)设冰球运动的时间为t,则④
又⑤
由③④⑤得⑥
2.【2017·新课标Ⅲ卷】(20分)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答案】(1)1
m/s
(2)1.9
m
【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
①
②
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
⑤
⑥
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
⑦
⑧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⑨
(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⑩
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
由①②④⑤式知,aA=aB;再由⑦⑧可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
对A有?
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
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也可用如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2016年】
1.[2016·浙江卷]
如图1?3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该同学的身高和质量分别为( )
图1?3
A.v(t0-t),U
B.v(t0-t),U
C.v(t0-t),(U-U0)
D.v(t0-t),(U-U0)
【答案】D
【解析】当没有站人时,测量仪的空间高度为h0=,U0=kM0,站人时,测量仪中可传播超声波的有效空间高度h=,U=kM,故人的高度为H=h0-h=,人的质量为m=M-M0=(U-U0),选项D正确.
2.
[2016·全国卷Ⅱ]
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
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答案】BD
【解析】设f=kR,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g-f=ma,而m=πR3·ρ,故a=g-,由m甲>m乙、ρ甲=ρ乙可知a甲>a乙,故C错误;因甲、乙位移相同,由v2=2ax可知,v甲>v乙,B正确;由x=at2可知,t甲f乙,则W甲克服>W乙克服,D正确.
3.
[2016·全国卷Ⅲ]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Ek=mv2可知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设加速度为a,初速度为v,则末速度为3v.由速度公式vt=v0+at得3v=v+at,解得at=2v;由位移公式s=v0t+at2得s=vt+·at·t=vt+·2v·t=2vt,进一步求得v=;所以a==·=,A正确.
4.
[2016·四川卷]
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
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
m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s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
m,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
θ=1,sin
θ=0.1,g=10
m/s2.求:
(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
图1?
【答案】(1)5
m/s2,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98
m
【解析】
(1)设货物的质量为m,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加速度大小为a1,则
f+mgsin
θ=ma1
f=μmgcos
θ
联立以上二式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
a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设货车的质量为M,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23
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s0=38
m的过程中,用时为t,货物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2.货车受到制动坡床的阻力大小为F,F是货车和货物总重的k倍,k=0.44,货车长度l0=12
m,制动坡床的长度为l,则
Mgsin
θ+F-f=Ma2
F=k(m+M)g
s1=vt-a1t2
s2=vt-a2t2
s=s1-s2
l=l0+s0+s2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l=9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