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教材分析
【设计依据和构思】
本节课根据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为探究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各样的花,但他们对花的结构缺乏完整的认识,所以解剖花的结构对学生来讲是探究花结构的关键;对传粉和受精等抽象概念利用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子房和果实的相关关系则通过图片对比分析加以推测来学习。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结合实际,观察推测开花后授粉受精的过程。
3.说出植物果实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技能性目标:
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讨论交流能力。
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珍惜果实、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观察和识别花的结构并说出各部分的功能。
2.识别果实的结构,了解果实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了解传粉、受精及果实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制作标有花、果实、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帽圈。
3.兴趣小组追踪拍摄的一朵月季花开放过程的照片。
4.收集常见的果实或种子。
教师准备:
1.实验用具及材料:(1)
放大镜、镊子、刀片、透明胶、白纸等;(2)
几种时令鲜花;(3)果实(花生、苹果、玉米等)和种子(绿豆、芝麻、西瓜子等);(4)
桃花的模型.
2.准备昆虫传粉方面的录像资料。
3.课件:(1)花的结构模式图;(2)传粉;(3)受精过程;(4)桃花和桃的果实的剖面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秋天丰收的美丽画面,在音乐《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旋律中,让学生代表朗诵著名作家峻青《秋色赋》关于秋天丰收景象的描写。老师引导:“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会有着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并顺势提出问题:“那么花究竟是怎样变成果实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开花和结果的奥秘吧!”导入本节课“植物开花和结果”
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开花
活动一:
出示:生物兴趣小组跟踪拍摄的一朵月季花开放过程的一组照片,结合课件展示花蕾绽放成美丽花朵的过程,鼓励学生描述花萼裂开、花瓣由外向内依次展开、中间的花蕊显露的过程。总结开花的概念。
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观察植物的开花现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考,认识到花蕾的出现,花瓣的展开,花蕊的成熟是被子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符合新课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
(二)花的结构
活动二:
认识花:出示课前准备的几种时令鲜花,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明白虽然花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出示桃花模型,结合课本P74花的结构模式图,认识花的各部分名称。
解剖花:(每两组解剖一种花)两人一组,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用镊子解剖观察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并按解剖顺序粘贴在白纸上,完成P74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间相互交流,认同花的结构基本相同,并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探究质疑: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并回答。(1)纵切花的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子房壁、胚珠、柱头、花柱及花药内的花粉;观察后请推测它们与果实与种子的关系。(2)为什么说雌蕊和雄蕊是花的组要部分?(3)
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
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评价。
设计思想
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技能和质疑能力、表达能力得以提高。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活动三:
我能行:在学习了花的结构之后,开展:(1)绘制自己喜欢的花的结构简图并注明结构名称;(2)制作丝网花。各小组进行比赛。加深对花结构的认识,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思想
通过绘制和制作活动,集设计、审美、动手、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为一体,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本课时小结: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认识了花的结构,欣赏了花的美丽。(展示不同季节花的图片)绚丽多姿的花装点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特别是在洛阳,我们更有“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的感受。所以我们更应该爱花护花。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制作护花标牌,放置于我们学校的花园中。好吗?
(第2课时)
本课时引入:1.复习花的结构;2.出示:花间蜂蝶飞舞的图片及诗句“春来花开蝶蜂飞,秋到果丰万人欢。”教师提问:“所示图片和诗句中暗含植物的哪些生理过程?”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引入本节课内容“果实的结构及形成过程”。
(三)果实的形成
活动一:
问题:开花和结果是一连续过程。开花后成熟的花药开裂,花粉到哪里去了?
多媒体展示:(1)昆虫传粉视频;(2)受精过程的动画;(3)果实发育。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教师给以引导和评价。
设计思想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观察,使微观、抽象内容具体化。明白“绿色开花植物的传粉、受精、子房发育、果实形成”的全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四)果实的结构
活动二:
问题:多媒体展示课本中花生的谜语。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什么?
解剖果实:学生两人合作,结合课本P75花生果实结构图,从外到内解剖一个花生果实,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并将各部分摆放在白纸上。注意果皮和种子的形态、颜色等。实物投影解剖开的其它果实(苹果、葵花子等),认同果实的结构。
活动三:
探究质疑:教师创设情景(出示桃花和桃的果实的剖面图),设置问题,学生观察推测:(1)你认为果实的果皮和种皮分别又花的哪部分发育而来?(2)种子是由花的哪部分发育来的?(3)我们吃桃子时,吃的是果实的哪部分?是哪部分发育来的?。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予以评价。
活动四:
找朋友:将收上来的学生制作的标有花、果实、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帽圈,分发给学生,这部分学生到教室前按以下要求找朋友。(1)按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先站成3组。(2)按花与果实、种子发育的对应关系找朋友。由学生自己评价。教师给予鼓励。
设计思想
通过上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本节课所学花、果实等的结构,以及花和果实各部分结构的对应关系,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记忆,进一步把握重点知识。
活动五:
请你分辨:(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果实或种子;(2)说出是属于果实还是种子?说明理由。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教师鼓励评价。
展示一些果实的图片和非洲饥饿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自然恩赐的同时,要想到果实发育也要经历风雨、抗虫害,并且还有一些人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所以要善待植物,爱惜粮食。
三、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同学交流:
(1)你明白了吗?花的主要结构;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你会描述吗?传粉过程。
(3)你认同了吗?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护花的习惯。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四、结束语
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大屏幕展示出一幅画面:五颜六色的花朵竞先开放,每一个花朵中有一张可爱的笑脸。满怀深情的面向全体学生:“鲜花是炫丽夺目的,园艺师是辛勤高尚的。有人曾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同学们就是那美丽的花朵。老师衷心的希望同学们未来人生象鲜花一样美好,并在学业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设计思想 将“园丁——教师,花朵——学生”结合在一起,并发自内心地送给学生美好的祝愿,将师生关系更深一步的拉近了。同时,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确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本节课主题得以升华。
五、检测与评价
1.独立完成课后自我评价。
2.思维拓展:
(1)在植物开花季节,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和粮食减产。这是什么原因?
??(2) 黄瓜、南瓜、丝瓜中有些花只开花不结果,俗称“谎花”,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教学感悟】
一、注重了发展学生能力
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课上进行探究实验,动手、动脑,在合作探究中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本节课知识内容较多,并且由于学生的层次能力有差异,造成教学各环节有完成不全的地方。另外,在课上巩固练习的时间也较少,怎样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育星教育网 www.ht88.com
(?http:?/??/?www.ht88.com?)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